司令解读:许多人在小的事情上会用理性判断,谨慎抉择,但是在影响深远的事情上,反而做不到这一点。
司令解读:这个35岁的女人一下子捅死了两个人,一个用的是水果刀,捅死了男孩母亲,另一个用的是软刀子,捅死了男孩自己,软刀子杀人往往更加恶毒,也更残忍。回头再读一下这篇《24年0910:我该选哪一个?》和《24年0810:如何拒绝被拿捏!》,你就会重新认识提高判断力避免被软刀子杀死的重要性。
司令解读:那种让你无法自拔的感觉,并不是一种真实的情感,而是一种你浑然不觉的陷阱。先要理解这种感觉是怎么来的,然后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司令解读:什么叫生理喜欢,什么叫特别心态…
前言
这是一个【觉悟社】里的提问:都说乌合之众在小事是慎重,在大事上随意,不想做乌合之众,面对人生大事,不想日后后悔,但内心很纠结,到底该如何抉择呢? 请帮忙决断并对这种纠结进行剖析,谢谢!
【学员提问】
司令您好,有个问题请教一下您,就是最近我回家老妈找了一个家里的人相亲,我们老家一个林场的,知跟知底和我家一样有退休工资独生子女算是没什么负担吧。
另外一个就是网上自己谈的刚刚聊上的哈,家里是重庆农村的现在父母在外面打工,家里有一个哥哥,有一个弟弟,以我现在的实力如果女方是类似伏弟魔那种,我没那个实力可以托举她们全家,以后可能会有那个实力哈! 相亲的那个呢,见面吃了个饭,没有那种生理性喜欢,但是人感觉还是可以的,自己网上聊的这个就是自己特别喜欢,反正就是特别有想疼人家的冲动那种感觉。
我现在清楚就是我可能选择任何一个将来都可能有一天或者有一个时刻会后悔的,我现在的问题就是站在我目前的角度,我应该怎么选呢?
【司令回复】
从你的描述来看,你年纪应该不大,天地广阔,有的是机会,你应该多接触一些人,就会发现你不必在2选1之中纠结,你可以两个都不选!
如果你非得要做个选择题,目标是结婚的话,选不选前者,看你自己的最低需求,但是选后者的话你会万劫不复!
心疼的感觉呢? 这是一个陷阱,尤其是对你而言,你如果考虑结婚的话,最好远离这个人,你现在有点上头,甚至可以说是被轻易拿捏了!
如果你20出头,你这种状态我还能够理解,如果你30出头,还是这种状态,那就良言难劝吊死鬼了,一个人心智的成熟和年纪没有必然关系。
其实你并不了解这个人,你所谓的生理喜欢,无非就是对方长在你的审美点上,要知道长在你审美点上的人绝对不是一个,而会是一批!
我说得更直白一点吧:凡是长成这个类型的,你都会生理喜欢。其次就是所谓的心疼的感觉,这是你的自我感动作祟。
她是不是给你一种家境不好,但积极上进的感觉呢?
她是不是在言辞之中表现出对你的崇拜和感激,似乎早一点遇到你,她的命运就不是这样曲折呢?
她是不是在无意之中触发了你内心的某种情感共鸣呢? 譬如说自身的价值渴望被看见,自己的善良和积极上进,渴望被理解,时常被周围的环境忽视的自己渴望被关注和善待呢?
是不是你说什么她都懂呢? 是不是有聊不完的话题呢?是不是心有灵犀相见恨晚呢?
她是不是给你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纯粹感呢?
你心疼的不是她,是蕴藏在内心深处的自己呀,事实上,你不是对她上头,你是在自我感动,而她恰恰是那个用来让你获取自我感动的工具,换一个类似的工具也可以的!
我不知道你听不听得懂,我也不知道你能不能走出这个自己编织的迷魂阵,既然你在【觉悟社】里面,并且提问了,我觉得我有必要直言不讳,治愈效果如何,那就与我无关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对自己的命运负责。
精神结构的升级,人的自我成长,不是通过外人的指点就能实现,所有的启迪,就如同树立一个路牌,路还是需要自己去走!
如果你想抵消这种后劲对自己的裹挟和牵引,你要克制自己的想象,每次上头的时候先冷静一下,你不会踩着五彩祥云去拯救谁,你首先要搞清楚自己到底是至尊宝还是孙悟空!
——————————
提问司令:
司令您好,我想接着上次问您的问题再问一下,就是如果我选择了一个理性上合适我的人,您说我会感觉到不安。那我想问的就是我的这种不安会不会把这段关系导向破裂呢?
因为我这几个月发现有些事情理性知道不能那么做,但慢慢的自己会在脑子里给自己这种不应该做的事情找合理性,就像有种力量牵着一样。然后事情慢慢的就会脱离自己的掌控,无能为力。
司令回复:
这种不安肯定会将关系导向破裂! 因为这种不安的源头,就是你自己对这断关系的不适应。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极度缺爱和自卑的女生,即便遇到一个优秀的人,也会用尽全力把人推开。这种推开的行为并不是理性控制的,而是源自于自己在这种关系中的不安!
这种不安是如何产生的呢? 用最简化的语言来说,就是自己某种内在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包括对方让自己感到压力,也是源自于内在的某种需求,没有办法从对方那里获得满足。
缺爱的女生为什么会频繁地寻找存在明显缺陷的渣男,并不断的自我催眠,为对方的各种缺陷寻找借口?
原因无非有两点
1。对自己的鄙夷会让自身长期陷入被嫌弃和被抛弃的恐惧之中。
那种具有明显缺陷的烂人反而能让其获得一种心理优势:潜台词就是–你都这么烂了,有什么资格嫌弃我? 我都不嫌弃你,你总该不会抛弃我了吧!
2.内心有许多超过正常的情感需求。
俗话说,因缺有需,在哪个点上匮乏感越强,补偿式的需求量就越大。正常人是无法满足的!
所以与正常人相处就会滋生出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总感觉火候不够,缺点啥。
内心深处的渴望,会怂恿当事人去寻找那种超出正常的满足感。这就是各种作死的源头!
王阳明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这种接近圣贤的人都有这种困惑,作为凡夫俗子的我们有这种困惑也是正常的。
所以,你不必过于自责!
但解铃还须系铃人,问题在你自己心中。你需要正视自己的匮乏感。你需要准确的识别自己到底是哪一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并追踪溯源发现这种无法得到满足的需求源自于哪个方面的缺失!
然后有针对性的去解决它,克服它,超越它。否则选择谁最终都一样。
因为问题的关键不在外面还在里面。你把水倒在往方形的杯子里面是方的,倒在圆形的杯子里是圆的。别人只是水你才是杯子!杯子是方的,你想得到一杯圆形的水就需要去改造杯子,而不是换水!
正视自己是一个很痛苦的事情,追踪溯源发现问题的源头更痛苦。
这就是为什么生活中绝大多数人会试图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去逃避这种痛苦。
然后试图在冥冥之中找到一个拯救者!
绝大多数人都是这么做的,但这是一条死路,一条越走越窄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