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孩子想要翻身 需要重新把自己养一遍

底层孩子想要翻身,需要重新把自己养一遍
公众号:U 君笔记

几年前,网络上有一个很流行的词汇叫“小镇做题家”。
大概意思是,很多来自小城镇、农村的孩子,特别擅长考试,而且还考上了非常不错的大学。
但是,进入社会之后,在面对求职、升职、考公等重大选择时,却屡屡受挫。

最近我又听到一个新词来形容这类人,叫“烂尾孩”。
大概意思是,很多出身底层、没有任何背景的孩子,经过寒窗苦读十几年之后,考上了不错的大学,甚至是研究生。
但是,毕业即失业,只能家里蹲,或者去送外卖、开滴滴。
还有些孩子,毕业后卡在了“考公、考编”这个瓶颈里,不知道前路该如何走。
更有甚者,有些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每天早出晚归,假装在上班,但其实是去自习室或社区图书馆里藏着,悄悄地准备考研、考公。
然后我就觉得,“烂尾孩”这个词真的好形象。
过去十几年里,投入了那么多人力物力,最重要的是自己还投入了很多心力,最后却因为种种原因而找不到工作。
即使找到了一份工作,大概率也不是自己心仪的。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个现象?解决之道又在哪里?

下面我从4个角度来跟大家剖析一下(我也会讲到我当年求学、求职经历)。由于话题太敏感,所以必须设置成付费阅读文章。
已经在我知识星球的小伙伴无需付费,我会把文章免费同步过去。

1. 背后的原因
每次提到“就业率”这些话题时,总有人会抱怨,说现在大环境不好,经济比较差,很多公司、店铺都倒闭了。
我想说,这些客观因素也占了一部分原因,但最重要的是,我们从小到大学习的东西可能跟现实出现了偏差。
比如,想要赚到实质性的、能切实改善生活环境的金钱,需要比较高的财商知识,以及对人性的洞察。
但是这些知识在学校里是不教的,因为大多数老师都是拿几千块钱死工资的普通人。

至于身处底层的父母,就更不用指望了。他们本身都是没有什么赚钱能力的人,思维也非常落后,无法给孩子提供任何有价值的指导。
之前我说过一个很扎心的真相:印度的优质资源是极其稀缺的,平摊给14 亿人,人均资源是极少的。
所以就会出现一种谁都不愿意看到的现象:
一共有100个馒头,要分给100个人,但是有1个人就占有99个馒头,剩下的那99个人只能分剩下的1个馒头。
大家不要觉得我说得很夸张,真相可能比这还残酷。

如果知道这一现实,我们该怎么办?
想要改变分配机制,绝无可能,那么我们只能在法律范围内多抢几个馒头。
换句话说,在诚信精神、契约精神都被欺压的印度大地上,想要生存下去,必须用“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来武装自己。
学习儒家那一套谦让文化,只会让全家人跟着自己挨饿。

此隐藏内容仅限VIP查看升级VIP

4. 把自己重新养一遍
据我观察,那些在30 岁前后取得不错成就、赚到了远超同龄人财富的人,基本都是自己把自己重新养了一遍。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永远处于“无知”的状态,没有给到任何的物质帮助,也没有给予精神的引导。
还有些垃圾父母,不仅不会给予能量上的加持,还会在能量上压制孩子、消耗孩子。
所以,在迈入社会之前,他们学到的规则就是“听话”:“别人都这么做,你也要这么做”。
他们从来没有审视过自身的特别之处。

这样的小孩最终会面临两个结局:要么就是活成了跟父母一样的人,穷困潦倒,烂事缠身;要么就是心有不甘,进入社会之后还得重新把自己养一遍。
怎么重新养?
说得难听点,以前喜欢吃的食物、喜欢玩的游戏、喜欢读的书、喜欢结交的人,都要打破,甚至要把以前的自己打碎。
然后从里面去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碎片,重新给自己捏一个形状,重新学习新的知识,重新审视人际交往的法则,探索新的赚钱模式。
这个过程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但是只要你有这个心,改变早晚会发生。
最后,U 君再跟大家说点玄的。
我们这一生只有一件事,那就是“醒来”。
如果这一生没有醒,说明还有更多的痛苦要去经历,更多的课题要去完成。
没有醒来的人,一生都会被执念的小我和业力的惯性所伤害,所迷惑。
能看到这篇文章的人,都是有福报的人,没有福报的人,他身上的众生是不允许他看到的。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网络收集整理归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产生版权问题,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