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赚钱?
原创 Fenng 公众号:小众消息
今天看到一则视频后偶然想到的,似乎有很多人并不知道如何赚钱。这里说的如何赚钱,并不是指如何赚大钱,而很多人似乎只是对一夜暴富感兴趣,靠常规途径赚钱是怎么回事,他们并不是很了解。
最常见的赚钱方式是找一份工作,打工,领取工资。你作为雇员,为雇主提供你的劳动,其实是锁定了时间,雇主购买了你的劳动,或是购买了你的时间。
有的被雇佣者叫自己打工人,或打工仔,后者有点不太好听,前者有点无奈。打工的本质是用自己的时间换钱,从数学的角度看,无法指数级放大。但优点是,不用承担太多风险。
打工并不意味着赚不到足够多的钱,因为单位时间的工作价值可能会有指数级的提升。有的人的单位时间工资在专业生涯里甚至会有百倍乃至更多的提升。即使是产业工人,随着专业能力的提高,在职业生涯里获取十倍的工资提升也比较常见。
而雇佣你的人,或者叫老板,可以雇佣很多像你这样的员工,能够指数级放大单个人工作的效应。但缺点是,要承担风险。生活中里的多数人都是风险厌恶型的,并不是人人都愿意承担风险。
风险和收益呈现正相关。也就是高风险意味着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如果你做的是高风险但是低收益的事,那么显而易见应该停手。
现代社会呈现极致的劳动分工,通过合作创造价值。雇员和雇主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合作,而不是对抗,并不是零和博弈。
除了打工被雇佣,还有哪些赚钱的方式?如果你了解得越多,就会越有可能在这个社会里赚到钱。如果掰着指头都说不出几个,那想赚钱就很难了。
先看下经典的三个产业的模型,我国三大产业根据国民经济的生产性活动划分。
第一产业为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除前两类之外的其他行业,包括交通、金融、零售、教育、卫生等多个领域。
如果你的工作直接与种植、养殖、捕捞、林业经营等原材料获取相关,那就是属于第一产业。
如果你的工作是把原材料加工、转化为产品,或者属于能源生产、建筑施工,那就是第二产业。
如果你的工作不直接生产「有形产品」,而是提供服务、信息、管理、文化、知识等,就属于第三产业。
我是在获取自然资源吗?→ 第一产业。
我是在把资源加工成产品或进行建设吗?→ 第二产业。
我是在提供服务或知识,而不是制造实物吗?→ 第三产业。
如果想在雇佣工作之外赚点钱,那么,现代社会里的普通人最可能也最可行的是在第三产业里做点事情。
第三产业的一个典型特点是通过提供服务来满足他人需求,获得合理报酬。比如你能提供遛狗的服务,而他人需要别人帮忙遛狗,那么,你可以通过提供这个服务赚钱。赚的钱多少是怎么衡量的?要看,供需关系以及服务质量,还有个词叫稀缺性,这些因素决定价格。
经济越发达的环境里,第三产业需求越旺盛,潜在的赚钱机会就越多。深圳的服务需求就会永远比鹤岗旺盛。
从大的方向说,可以分为:医疗健康、教育培训、高端咨询、紧急救援、个性化体验……
再具体一点,比如:事务代办、即时上门维修、老人陪诊、运动康复、私人定制家政、私人定制导游……这个清单是无限长的。
提供服务,需要专业技能,这些技能,有的学校里可能教一点,但更多都是靠培训或是实践来获得。
有些人并非不具备提供服务的能力,他们的问题是,不知道需求在哪里。
这是因为,绝大多数人从小大大不理解供需关系的存在,他们会把注意力放在结果上,然后愤愤不平为什么上了大学没有工作,为什么有了工作工资不高,为什么想出去玩的时候机票涨价……
为什么那么多普通人通过做直播可以赚到钱?因为有太多人存在消费内容的需求。直播满足了这种需求,就会催生出商业价值。
想多了解需求在哪里,常见的做法之一是看广告。你看得见的广告,往往就是有人在用真金白银告诉你:「这里有需求」,但大多数人看到广告的反应是……愤而取关。
不得不说,有的时候,思维决定了出路。
广告无处不在,是社会需求的放大镜。只要你留心,就能从广告里观察到别人正在付费解决的问题,而问题的背后就是赚钱的机会。
还有哪些了解需求的途径?
市场数据(销量、搜索、下载、报告)
社会舆论(社交媒体、网络论坛)
生活观察(抱怨、不便、差异)
专业领域(政策、技术、行业趋势)
直接沟通(访谈、问卷、线上社群)
……
但最关键的是,是否有主动去了解现实社会的心态。没有谁具备天生了解需求的能力,都需要主动有意识的训练。
说起心态,还需要指出两种常见的奇怪心态:一种是心理上看不起别人服务赚钱的行为,也就阻碍了自己尝试;另一种是看到别人赚钱会很愤慨,也就不去想为什么那样可以赚钱。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