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干的,不如会预期管理的?
原创:碧树西风 西风的罗盘
最近很多读者都在问我一个问题。
就是我做的结果好,是不是我个人的结局一定会好?
好像不一定吧?
否则就不会有擅于谋事,拙于谋身的那一个个的历史上的前车之鉴了。
你们问的非常好,人不要限于空谈,但也不要幼稚到误以为付出就会有等价的回报。
如何避免无用功,如何提升回报率,是非常重要的人生课题。
这世上总有些人,在婚姻中,付出了很多很多,对方未必领情;在工作中做出了很多成绩,未必会得到奖励;在投资中,辛辛苦苦,反倒亏了钱。
这里面的裉节儿就四个学:预期管理。
对上的,对下的,对老婆孩子的,对工作伙伴的,包括资本市场。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 预期管理,预期管理几乎决定了所有的东西,决定了你的家庭幸福度,决定了你的投资回报,决定了你的工作回报。
我们今天就专门来聊 预期管理。
全文两万字,共四个部分,文中多处有链接,俗称画中画,文中文,阅读时留心莫错过。
本文下面的留言,我都会看到。
以下进入正文:
第一个话题:资本市场上决定价格的是预期 而非价值,工作生活中也是。
资本市场上决定价格的是预期,这件事非常好理解。
因为有那通行的六字真言:买预期,卖事实。
什么意思呢?
房价上行周期里面,一个楼盘如果附近出现地铁口,它的价格什么时候上涨?
地铁口规划出来的那一刻,它就已经涨完了。
你注意这个时候事实出现了么?地铁口真的有了么?方便居民出行了么?
并没有。
那价格为什么涨?因为人们对这个盘产生了向上的预期,人们觉得它以后会方便出行。
真当这个楼盘周围盖无可盖,地铁口、学区、综合体、医院、工作单位一应俱全,没有任何利好的时候,它反而无可上涨。
它连上涨的概念都没有了,连想象力都没有。
接下来没有任何消息可能利好,这就叫利好出尽是利空,于是投资客反而不愿意持仓,反而把盘卖给自住的,这就叫 卖事实。
上面这一切,非常容易理解,那么我们把它挪到工作中,也是一样的。
咱们来想一个场景,假如你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工程师,你像扁鹊的大哥一样,善医者治未病。
因为有你的存在,公司里从来不会有什么重大的技术问题,你总是在事情发生之前,就预防了。
这是不是最好的表现?
当然是。
但是,老板会不会觉得你很重要?
当然不会。
因为他觉得本来就没有问题呀。
你让他长期保持在根本不会有问题的预期下,那么他对未来的预判也就同样是不会有问题。
一旦有了问题会怎么样?
他会责怪你,他会觉得都是你不尽力,才有了问题。
不要去怪你的老板不理解你,看不到你的工作,这不是他的问题,而是人性本就如此。
你看散户为什么会追涨杀跌?
因为人性对于预判的本质就是惯性,就这么简单的两个字。
一直上涨,他就会觉得接下来还涨;一直下跌,他就会觉得接下来还跌。
过去发生的事情,会影响人们对未来的判断,人们都是根据预期来做决定的,因此高手们才会针对人性的漏洞,去做预期管理。
那咱们来想一个问题,回到前面假设的那个技术场景。
是不是说,你像扁鹊那样,不要解决技术问题的苗头,任由问题扩大化,然后再出手,就能够被老板认为是技术大拿呢?
没有这么简单。
因为老板,是不知道何所谓大问题,何所谓小问题的。
康熙曾经身患疟疾,御医治不好,眼看要挂了,不得已采用西洋传教士的金鸡纳霜,病愈。
从此康熙非常重视这个东西,视之为神药,曹雪芹的祖父患疟疾,康熙手写药方,让人快马加鞭送去,只可惜没来得及。
一个人,他要理解一件事,是需要对比的。
就算你每次遇到的都是大问题,你每次也都解决了,请问,老板怎么知道这件事困难呢?
他不一定觉得困难的,他看你轻轻松松解决了,他也许觉得问题并不大。
所以你不仅要放任问题出现,你还得让别人试试看。
司马懿是怎么逐渐坐大,获取西部战线兵权的?
就是这两点。
有问题先不急看解决,问题蔓延了之后,也不急看解决。
你得让曹家的那些人,先去试试看,只有人家不行的时候你行,这个对比下,才能让领导从此重视你。
御医治得好,传教士也治得好,你辛辛苦苦卖力一辈子,没有功劳的。
没有功劳就等于没有劳,这年头没谁记得谁的苦劳,苦劳是可以被替换的,只要能够被替换,就等于白劳。
你就是杨白劳。
你觉得自己很努力很努力,但实际上你什么机会都没有抓过。
巴菲特说的很对,人一辈子投资,其实也就几次,那几次重大决策你做对了,就很牛。
那么做事也是一样的,一个人的高度不取决于你的瞎忙,而在于少数几次 你有没有重大表现。
有时候你的瞎忙,反而会把重大表现的潜在机会,给搞没了。
你想想看,假如司马懿非要很忠诚的替老板治未病,非要很积极的和姓曹的那些人争抢带兵的机会,那他是不是等于把自己潜在的重大表现的机会灭杀在萌芽中?
当然是。
明明有机会凑十三幺的牌,楞是被他打成个屁胡了。
问题不大,机会就没有;而面对大问题时,没有别人的失败,就无法衬托你的成功。
做技术的人,这一点,你要向销售学习。
你们有没有注意过,那些有经验的销售,他们拿单的时候,都是控盘的。
老板年初说今年目标4000万,销售其实心中有数,他能做到5000万。
为什么呢?因为他早就锁定来年意向客户了,他已经摸过底了。
但是他不会这个时候拍胸脯。
他反而会面露难色,会讲很多市场的不利因素,比如去年能够做3500万完全是因为市场好,今年行业不景气,外部竞争很多,等等。
他认为只能做3000万,最后跟老板各种拉锯,不得已接受。
这是让老板承自己的情。
仅仅是伪装就可以了。
重点是什么?
是装得久,是装得像。
你真的以为老板在偷偷观察,在考核张三李四的过程中,他不曾怀疑李四是装的么?
他不仅怀疑,而且笃定,他就是装的。
但是无所谓,因为连他自己也是装的。
曹操也是装的,道光也是装的,康熙也是装的,大家都这么上位的,谁还不明白谁了。
人家考核的本来就是你能装多久,你能装多像。
达标就行了,不需要是真的。
我第三部分借哲学家之口就给你分析过,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活在想象中。
也就是说,你的演技达标了,你就可以登台演出。
没有人计较你是不是生来就那样,真的假的,根本无所谓。
只要你愿意戴上脸谱,只要你不摘,脸谱就是你的脸,你就已经构成了稀缺性。
而这个世界奖励的,本就是稀缺性。
这才是你预期管理的真实目的,你做来做去,搞东搞西,最后要的,就是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