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将取之 必先予之

欲将取之,必先予之
守夜人总司令

多年以来,我与母亲的关系都非常紧张,我母亲的自我价值感比较低,所以会比较敏感和自卑,且具有比较强的控制欲。不管我是上学的成绩,还是挣钱的数量,每一次都超出我母亲的预期很远,我母亲依然会不安。
事实上,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然而,恰恰是这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失控感,会让父母很不安。

人一旦不安,就会想尽一切办法,让你变成她觉得可控的样子。从小到大,我与母亲的博弈和交锋从未止息过,我能够看清母亲所有言语否定和打压背后的诉求,甚至是各种行为的内在驱动力,然而,我就是不愿意顺从。
譬如,母亲说话的时候,特喜欢自我贬损,然后期待着你去哄着她,抬高她,然而,我即便看明白了,却不会顺着母亲。
我上次买了新房子的时候,母亲就在电话里说:等你装修好了,妈妈也没什么用,去给你当佣人,帮你打扫卫生,其实,母亲期待我这样回应:妈,您怎么能这样说呢,我家还不就是您家,您什么时候想来住,我去接您过来享享福,我伺候您才是,怎么能让您劳累呢!
然而,我并没有这样说,我说的是:您当佣人又不专业,这里打扫卫生的阿姨很便宜,人家是受过专业培训的,正规家政公司!
母亲听了之后,气不打一处来,把电话挂了!

我曾经认真反思过:我明明看穿了对方的诉求,并知道如何去满足,为什么就偏不顺从呢?三句好话暖人心,又不费力,又不花钱,我为什么就不愿意呢?
后来我发现,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我的内心还存在一丝希望,期待对方能改变!
比如说,说话不要故意自我贬损,不要总是悲观,不要过于敏感,不要瞎操心…
当这样低价值感又自卑的人就是你的亲人的时候,你总躲不开了,你也无法放弃,因为抛开一切都是你的责任!
如果你采取隔离的方式,只会让对方的内心诉求无法满足时,更加的感到匮乏,而这种匮乏和不安有多强烈,对你就会有多仇恨,因为心智系统中失衡的状况会不断叠加,每一次叠加都会把自我的想象当作事实的证据,最后就会扭曲成不像样子。
如果你不采取隔离的方式,你就只能采用哄的方式,然而,在早期的扶贫工作中经常发生这样的事:越是外部输入资源去帮扶,对方不仅没有振作起来,反而会故意让自己长期陷入更加贫困的境地,因为这对贫困者而言,一种获取资源的捷径!
人的情绪满足也是如此,对于自卑、匮乏和极度渴望被关注的低价值感人群,你的鼓励、安抚和关注等情绪满足,只会刺激对方的需求剂量,这与你期待对方改变的初衷,背道而驰!

人的本性,决定了绝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无法控制自己。人之所以会守规则,绝大部分时候是因为触到了某种有形或无形的边界,恰恰是边界的强约束,让自己变得有分寸,能克制。
少儿治学,首在立规,然而,欲将取之,必先予之!
也就是俗话说的:无赏亦无罚。老板能够给员工立规矩,必须要先给员工发工资,福利待遇越好,工资发的越多,往往规矩就越会被遵守,因为获取之后的失去,更能让人心存敬畏,即便规矩让人想不通,也会自欺欺人的主动说服自己。

当我放下改变母亲的最后一丝期望之后,我选择主动满足我母亲的各种诉求。
比如说,我会主动在各种节日给我母亲买贵重的礼物,我会偶尔给我母亲打个电话问候一下,我会在我母亲自我贬损式的表达时不再恕她,而是顺着我母亲内心期待的方式说话,我会在亲戚面前给她长脸,我还给她买套适合养老的房子,让我母亲既不跟我住,也不跟我妹住,同时又距离妹妹家不太远方便照顾,我还找人帮忙给他们补缴一大笔钱,然后让他们的退休金涨好几千,这样可以照顾她脆弱的自尊心,避免向儿女伸手要钱的尴尬。
当她拉开抽屉,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房产证和满抽屉闪闪发光的首饰,拉开衣柜看到一堆吊牌都舍不得剪掉,却每件都上万的衣服时,我母亲自身的价值感就有了外部支撑的证据,我没有那么差,否则不会拥有这些,我还是很重要的,否则儿子不会如此下成本。

当一个人深度质疑自我的价值之时,就特别需要外部的拥有物质证据来支撑!
自我价值感很低的人才会自卑、敏感并喜欢事事都插一杠子,去影显自己的价值,同时,又特别渴望别人以无比谦卑的姿态和看得见的形式抬举自己,虽然很可悲,却普遍呈现出这样的行为特征和心理诉求。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网络收集整理归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产生版权问题,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