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的底层逻辑,是保持多数人做“傀儡”
原创 碧树西风 记忆承载
有许多读者不约而同的留言讲,说我近期讲过的小技巧,小方法之类太多了。
缺点什么呢?缺点深层次的东西,缺点可以跨越时间的东西。
所谓跨越时间就是过几代人,你去回看一篇文章,会发现依然是深刻的,是准确的,是不过时的。
所以他们希望我能否用一篇文章,把人类社会的底层逻辑,把这个世界的源代码给写透。
让大家看看,自己此生要经历的地球之行,其最底层的秘密到底有哪些?
俗称如果能做到,那这就是此生的攻略;如果做不到,留给孩子做攻略;如果生生世世都做不到,那至少,输也输得个明明白白。
好,我们今天就来做这样一件事,我不再顾虑读者的接受度,我只管说出,我所知道的那一切秘密。
全文两万字,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共三个部分,层层递进,文中多处有链接,俗称画中画,文中文,阅读时留心莫错过。
本文下面的留言,每一条,我都会看到。
以下进入正文:
第一个底层逻辑:到底是你想要?还是寄生在你身上的基因想要?
我们今天讨论的全都是这个世界最底层的真相。
但是在这么多底层逻辑里面,也是有先后顺序的。
最先出现的一定是我,王阳明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他在告诉你,我这个概念,是一切的起始。
人类诞生之初有没有花?有花。可是你会定义,那个东西叫花么?
由此可见,本来存在的世界,和我们定义下的世界,是两个世界。
甚至我可以告诉你,不是两个世界,而是无穷多个世界。
我们的耳朵能听到的声音范围是20~20000赫兹,请问,低于20,大于20000的声音不存在么?
存在,它一直都存在,就像暗物质一直都存在,只是我们看不见。
真实存在的世界就像一头大象,我们人类看见听到研究出来并定义下的世界只是大象鼻子。
也许另外一个物种看到的是大象腿,再另外一个看到的是大象屁股,这个排列组合是无穷的。
所以佛学讲相,相貌的相。
你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与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相互作用,产生的认知显现,它就是相。
你有你的六根,三体有三体的六根,歌者有歌者的六根,而彼此所处的六尘也不一样,于是就产生了不同的相。
大多数人,大多数生命,都活在“相”当中。
那么大家是被什么东西控制着在一个相当中演绎完自己的一生呢?
这个东西叫做基因。
我们与基因的关系更像是宿体与宿主的关系。我们都看过科幻片,很多这类电影里面演外星人,就是寄宿在人类体内。
它让你感觉不到,你觉得是你想吃,你觉得是你想睡,你觉得是你想行走,其实都是它想。
它让你觉得,是你想。
其实几乎所有你想要的,都是基因想要的,换言之,真正的你,可能一辈子都没醒来过,都从来没有掌握过“想”这个能力。
有个故事流行很多年了。
有人问老和尚,我发现自己在修行的过程中,什么关都好过,唯独好色这一关难过,如之奈何?
老和尚怎么说的?
他说:等你老了自然就过关了。
这是个笑话,这个笑话告诉你,是你想要打扑克么?不,是基因想要。
如果真的是你想要,60岁前的你和60岁后的你,不都是你么?
你改变了么?你没有变,假如你真的有自我,那个自我并没有变化。改变的是荷尔蒙的供应量。
说穿了,给你多注射点,你就想要了,给你少注射点,你就不想要了。
你还敢说,是你想要?
不是你想要,是控制着你体内荷尔蒙供应量的那个存在,它想要。
人类虽然演进了数万年,但你仔细想想看,当下的你,和石器时代的你,想要的东西的本质,真有那么大差别么?
你今天所想要的那一切复杂的东西,那一堆包裹着现代名词与高科技理念的东西,翻译过去也无外乎欲。
眼耳鼻舌身意,都是欲,色声香味触法,都是尘,无非古代版,现代版,换了个马甲,你就又不认识它了。
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你从石器时代一直轮回到今天,形式变了一千次,审美变了一万次,不都是欲么?
欲是哪儿来的?欲是谁给你的?
你睡着了,欲怎么就没有了呢?想过么?
你仔细想想看,就会发现,这一切都是围绕基因自我复制的需要而设定好的程序。
你之所以被传导困意,是它需要你睡眠,因为它要修复你这具身体,否则你沉迷于追逐欲望,你提早挂掉了,它作为宿主无法借助你这个宿体复制自身。
你之所以被传导食欲,传导对异性的兴趣,是它需要你活下来,需要你繁殖,需要你让它这个宿主,可以复制。
所以你会发现很有意思,人年轻的时候,都是雄心勃勃的,欲望更多,创造力也更强。
你会不断地追求突破,成为更好的自己。
但实际上,基因就是想要让你进入一个更好的状态,以便于它复制自己。
不相信你想想看,等你老了,没用了,基因无法借助你复制自己了,一切就像设定好的程序。
各种疾病,衰老,死亡,纷至沓来,这是干嘛?
这是告诉你,不要占着茅坑不拉屎。
你仔细想想看,大多数人的人生,难道不是我描述的这样么?
我不敢说100%,但多数人,绝对是这样。
甚至包括为什么你年轻时心气高昂,年纪大了心灰意懒,都是基因调节好的,它觉得你适宜繁殖,可以帮它自我复制,就给你提供更多的心气。
反之,就暗示你,你好腾地方了……
人类做过统计,抽查一万个成功人士,一万个失败人士,调查什么呢?调查欲望。
结果惊奇的发现,前者的平均值,明显大于后者。
有人觉得,这个调查是有问题的,数据也许是被结果所污染了,因为他已经成功了,他已经失败了。
可能是结果影响了他的欲望。
于是就做跟踪研究,什么意思呢?就是追踪上千个儿童,不断地在不同的年龄段调查跟踪其欲望变化。
然后分了两个组,欲望强的组,和欲望弱的组。
结果惊奇的发现,几十年后,欲望强的组的成功率,还真就明显大于欲望弱的组。
这个调查结果后来一直被人们拿来开玩笑,比如齐白石老先生,为什么能活那么久,为啥大器都可以晚成?
因为他一把年纪了,90多岁了,还喜欢美女。
换言之,心气儿是基因给你的,基因给你更多的心气儿,你就更大概率会成功。
至少对于大多数人,是这样。
于是你发现领导们似乎都身体好,其实是反过来的,是身体好,他才能在竞争中留存,才有机会做领导。
有人会问,有没有例外呢?
当然有,我一直在讲多数人的故事,就是明示你,有例外。
这个例外就是:我醒了,我的身体,我来主导,不劳烦基因去主导。
你去问和尚,什么是慧根?
他们会告诉你,一个孩子,越小的时候,能够依靠自我的力量,觉察出自己被什么附体了。
开始思考到底什么才是真实的我,这个行为,就叫做慧根。
你看金庸小说里面,郭靖第一次参加华山论剑,他一路上开始思考,到底是我想要练武功,还是什么东西控制了我,暗示我想练武功?
他冥思苦想想不通,这时候丘处机道长就安慰他,别乱想。好好练功,扬名立万。
说明道长没有慧根,至少小说里的道长没有。
尽管丘道长也是个成功人士,但他是基因主导下的成功人士,而不是我醒来,我主导下的成功人士。
到了山顶,开始华山论剑,疯了的欧阳锋,发出我是谁的灵魂之问,进一步触发了郭靖的思考。
郭靖也在自问,这个我,究竟是谁?
或者说,这个我,有没有醒来?如果没有醒来,当下这具身体,到底是被谁在主导?
很有意思的小说片段。
大多数人,要么疯了,像欧阳锋那样,疯了的一刹那,基因控制不住你了,你开始思考,我是谁?
要么,就是佛学讲的,你有慧根。
你有慧根就是说你那个我,开始生根发芽,开始苏醒,你开始觉察身体有异样,体内怎么会有两个我同时存在呢?
我们很多人想问题是很天真的。
他们对万事万物的理解是:开始=成功。
唐僧走出长安那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十万八千里,还有九九八十一难呢。
但是在很多人的概念里,走出第一步=灵山。
所以这话怎么讲呢,你有慧根,就像走出长安第一步,你的慧根到底能不能长成参天大树,那要看你是不是真能走完十万八千里,真能抵达灵山。
这种我醒来之后,和基因争夺自身控制权的战争,它被称作什么?
称作自律。
一个人,无论你是在家的,还是出家的,你是追逐尘世中的成功,还是追逐得大自在。
你会发现,有一条路,是大家不约而同普遍经历的,它就叫做自律。
基因主导下的成功者,他也在追求自律。
为什么?
因为没有自律协助的基因原始带来的那种心气,那种欲望,就像原子弹,砰的一下,就没了。
那个能量是发散的,是没有办法长期稳定推动一个人前进的。
而自律的作用相当于什么呢?
相当于核动力,自律把这种基因带来的能量,包裹住,让它持续的朝一个方向,缓慢的释放,长久的释放。
我举个例子。
在古代士大夫的眼里,唐太宗这种娶了弟媳妇,后宫佳丽无数的,为什么是英明神武?
顺治这种一生一世一双人,痴情董鄂妃一人的,反而被指责好色,堕落。
你不觉得这种价值观很奇怪么?
答案很简单,士大夫是古代的成功人士,富人是今天的成功人士,你仔细观察,会发现他们的价值观是一样的。
他们关注的从来不是行为,而是心态,俗称你到底受没受影响?能不能控制自己?
这就叫论心不论迹。
唐太宗做了很多好色的事情,可是他完全没有影响工作。于是大家认为那些事情都等于零。
顺治其实没做什么好色的事情,问题是,他影响了工作,他哭着闹着要出家,所以大家才给他一个好色评价。
说穿了,这个骨子里的评价标准是什么?是迹么?不,是你的心。
是你到底能否自律。
绝命毒师里面老白为什么总是很反感他的学生,他的合作伙伴嗑药?
因为有一点,他和炸鸡叔一样坚信,那就是卖药的,自己从来不嗑药。
卖药卖的是什么?
是对他人意志的操控,你要让别人沉迷于药物,那你自己先得避免沉迷,你先得让自己自律。
你自己也随之沉迷,那你卖的什么药?你出卖的是自己的人生掌控权吧?
一个失去了人生掌控权的人,你要钱有什么用?
那到底是你有钱呢?还是你的宿主有钱呢?
所以富人教孩子,并不指望这孩子真的靠自己考清北,但依然会教育孩子自律。
也就是说,在这一点上,富人教孩子和小镇做题家是一样的。
唯一的区别在于,富人并不需要孩子当真考出小镇做题家的那个分数,但是同样要求你必须磨练自己,具备小镇做题家的那个自律。
前者要的是分,后者要的是自律。没有自律,前者也拿不到那个分的。
而对于后者来说,没有那份自律,你名下的钱,也不见得就是你的。
就像秦二世的钱也不是他的,是自律的赵高的。你不想变成傀儡,被身边的赵高们欺瞒,你就必须要自律。
咱们上一期话题的时候,我拿士兵突击里的成才打了个比方。
有个读者留言问,说自己跟成才也一样,也是山村里的,只不过,是个女孩。
因为读书不用功,只考了个二本,也没有一技之长,而且还欠了很多网贷。
她想知道她的命运怎么改变?
拿她的问题做个案例,她要改变命运,第一步是什么?
就是自律。
上有哥下有弟,山村的女孩本就不容易。
你哥你弟要娶媳妇,你家本身也没钱,作为女孩,难道你从小没有意识到?
读书就是你的救命稻草,你还不用功。如果是环境不好,那还能找点借口,可是你的同学纷纷考上了985,211,偏你只考个二本。
这足以证明,你缺乏自律。
到了大学你依然不愿意改,浑浑噩噩又浪费了四年,还染上一身欠网贷的恶习,又一次证明,别说自律,你连自我克制都没有。
如今负债累累,你想起改变命运了?
干嘛?在不改变自己的前提下,你妄想改变命运?
我前面讲的很清楚,在富人的世界里,自律不是重要,而是必要。
明白这句话么?它是什么?它是门槛。
你有自律,不等于你有上桌吃菜的资格,但是如果你没有自律,你立马就变成桌上的菜。
那些放网贷给你的,难道不是富人么?
这一关都过不去,谈何改变命运?
自律这俩字不是靠吹的,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老路,任何事都超不过三分钟的热度,那不叫自律,那叫自欺欺人。
你自律了三天,那你只有三天的自律,你自律了十年,你才拥有十年的自律。
我六岁时,还不知道自律这俩字,但我性格很偏执。
上小学一年级,一本作业有一个字写错了,我就整本都撕了,重来。
做不到,就拿自己的手指头在地毯上摩擦,80年代那种绿地毯,化纤的,那可不是羊毛,那东西,粗糙的跟花岗岩糙面一样扎人。
然后你就看到一个六岁的孩子,手指头上都是血,自言自语:让你这具身体不听话,让你这具身体不听话……
我的灵魂既然降临到这个世界上,我首先要驯服的就是自己的身体。
到了初中,读到了武媚娘当才人时训马的故事,更是非常欣赏。
我每次考试如同出征,那时我家墙上有个十字架,我就在十字架前如同圣骑士一样默念。
如果我没有做到自己定的目标,鞭之,锤之,击杀之。
在这个初中生眼里,我自己的身体就是那匹马,一个人连自己都驾驭不了,何以征伐天下?
这就是我的六岁到十八岁,到我十八岁的那一年,我可以讲,我自律了十二年。
自律不靠吹,靠做。
自律十二年能够跨马游街当驸马么?不,不能。
那就是个门槛,就像你有鼻子能呼吸。
呼吸了十二年能成功?不,早着呢,没影儿的事儿。
你只是学会了呼吸,你终于是个大活人了,你终于不再是个僵尸傀儡了。
所以八仙全传讲的没错,我们人人生来都是张果老,都是个耗子成的精,我们要先花五百年修成人,然后才有修行路。
这五百年,我从六岁,走到了十八岁。
十八岁那一年我很骄傲,虽然我试图考省状元,完败,但是我依然为自己骄傲。
因为我终于不是一只耗子了。
接下来,才有机会碰壁,才有机会挨骂,才有机会反复迭代式前进,去试错,看看自己哪一年,能上桌吃饭。
2006年的时候,我作为实习生,我的部门经理成天骂我各种脏话,什么废物,渣,饭桶,那都是好听的。
天天告诉我,你太差了,你不适合,你做不了,你毕业了也不会跟你签协议,你还是早点回校写论文去,别跟这里耽误时间了……
天天刺激我,跟我们这群人讲,他在我们这个年龄的时候,每天只睡4小时,而我们每天加班到9点就回去睡觉了,居然好意思睡得着……
那段时间我情绪很低落,早上起来口腔里都是溃疡,胃疼都不敢请假去看。
我很沮丧,因为他不是针对我,他是针对我们所有的十二个实习生。
在他眼里,个个是垃圾,包括我们当中某个编程实力最强的,类似于今天入选菊厂天才少年计划的那种。
当年被英特尔从全国海选出来的精英培训计划的选手,中途跳槽来我们这里实习的那位,也被他骂的一文不值。
所以我都不知道及格线在哪里,我只知道,哪怕我努力成十二个人里的第一,依然是零分。
都弄不清差距到底有多远,是最难受的。
直到有一天,有个工作几年的同事跟我闲谈时发表了他的看法。
他说,想过没有?挨骂有两种。
如果你当下就有用,哪怕你就是个扫地的,打杂的,只要你能创造价值,你挨骂,那是对你的PUA。
可问题是,你们十二个人没用,你们纯属公司的负资产,你们这一年实习期里面写的代码,没有一行能用得上,这一点,所有人都知道。
在没用的基础上,你们经理每天眼睛红的跟兔子一样,他不去补睡眠,反倒花时间骂你们,图啥?
所以当你不能创造价值的前提下,还有人愿意骂你,你不该自卑,你该骄傲。
这足以证明你们足够优秀,优秀到公司想要赌一把,赌你们一年后,有可能有用,而且能让公司从你们身上有得赚。
我听得哭笑不得,但仔细想想这老哥说的没错。
当下你没用的前提下,凭什么骂你?骂你是要花钱的。这个世界上越是优秀的人才,单位时间越是昂贵。
骂你等于在你身上花钱,如果你不让人家觉得有可能有收获,是没人愿意在你身上对赌的。
而这个自我证明的起步阶段就是自律。
在漫长的岁月里,你一个人去自律,直到渐渐地,有人说,这人自律很多年了,看着好像有那么点可能。
要么骂骂试试?就当风险投资了?
各种打击之后,你还扛得住,不错,那干脆折磨折磨,只要没整死,就往死了整。
居然还能扛得住?
那好,你开始像姜文电影里描述的朗朗一样,你终于从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毕业了。
你排队去吧,至于你到底是要50岁以后才能成名,还是当下就有机会,那且等着。
后面的事儿不是自律能给你的,自律能给你一个排队的机会,没有它,你连排队的资格都没有。
如果说世俗世界的努力很困难,那么修行者是同样的艰难。
佛学从来没有跟你说对着雕像烧香磕头许愿就能心想事成,没说这话。
这是阿育王为了传播佛教打击印度教,从印度各种宗教当中吸收,生造出来的仪式。
你够简单,才容易传播。
真正的佛学讲的是什么?是勇猛精进,是每一个刹那,都在勇猛精进。
所以你想想看,戒律这个东西,是怎么诞生的?
它实际上不是目的,它只是工具,它只是一种修行的法门。
李叔同这样一个被林语堂称赞为那个时代最后才华的天才人物,这样的一个大音乐家,教育家,书法家,戏剧家。
你知道他出家后是什么领域的高僧?
是律宗的高僧,戒律的律。
想不通对吧?潇洒不羁,律宗高僧?你是不是觉得很矛盾?
其实一点都不矛盾,潇洒的更高级别,就是戒律。
你不去压制那个基因,你的真我就没有办法长成参天大树,那你到底是潇洒呢?还是误以为自己潇洒呢?
什么是真潇洒?那个我,战胜了基因,那个我潇洒,才是真潇洒。
多年前,我曾经在一个公园里,偶然碰见过李叔同的墓,我看到律宗这两个字的那一瞬间,脑海里想起的就是下面这番话:
戒律的目的不是条条框框,那只是形式,那只是工具,戒律的目的,是让你拿到自己的掌控权。
这一点孔子用了70年,他到70岁的时候终于明白,从心所欲的前提是什么?是不逾矩。
没有经过漫长的70年的不逾矩的训练,你拿不到自己的控制权。
如果你都不属于你,何来从心所欲?你从的那颗心何属?你从的那颗心何归?
俗称你以为是你自己在控制自己,实际上呢?你只是被基因控制着。
所以当天,在李叔同墓前的那天,别的游客忙着拍照,我眼圈红了。
因为我想起自己的童年,我那么努力的走了那么多年,我也只走出长安五十里。
前面还有十万七千九百五十里。
看着从小潇洒到大潇洒的李叔同,想着七十岁那个真我终于长成参天大树的孔夫子。
我就在想,我真的有机会走到对岸么?
想了一会儿,就笑了,因为这个问题不需要回答。
走不走得到对岸,我都得走,因为打死,也不能做个傀儡。
这是我的答案,当然,你也可以有你的答案。
第二个底层逻辑:一生二,这个一是基因,这个二,就是男女。
道德经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里的一是太极,二是阴阳。
那我们今天的一是什么?我们今天的一是基因,基因话题之下的二是什么?
男女。
你甭管今天的拳师们怎么打来打去,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
只是我们今天既不打算讲婚姻,也不打算讲爱情。
因为这两个东西的诞生都非常非常晚,而我们今天要讲的,是底层逻辑,那你就得往前推,往前找。
人类最早诞生的社会形态是母系社会。
你想过人类的社会形态最初是怎么建立的?
你觉得是一群女人容易团结起来,还是一群男人?
显然是前者,卵子数量少,而精子数量多的生物学本质就必然导致后者是竞争关系。
单个女人也许力量不如男性,可是一群女人,那就未必。
更重要的是,一群女人可以联手驱使某些男性,帮助她们来对抗一个男性。
那我们想想看,这些女性,用什么来支配,或者说,诱惑这些男性呢?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那你想想看,男性为什么会被诱惑?
很简单,因为基因的设定,基因使得你在那个年龄段就注定会被诱惑。
从而渐渐地,善于交流,善于团结的女性,利用男性的竞争关系,构建了人类第一个形态,就是母系社会。
咱们想想看,在这个人类阶段,请你告诉我,有爱情么?或者说,有你后来从各种书籍上看到的,被传颂的那些爱情么?
肯定没有,你想想看,爱情的前提是什么?
什么情况下才会有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首先得诞生私有制,假如人类连你的,我的,他的,连这种概念都没有,你怎么可能莫名其妙就产生说,非得和某一个固定的异性有属于彼此的意识?
不可能的。
在人类最初的社会阶段,在私有制都没诞生的阶段,你觉得你属于整片森林,她也觉得她属于整片森林,谁也不会单吊一棵树的。
当你看透了这个底层逻辑,你就会清楚男性与女性的基因密码是什么。
我没有说男人都是好色的,但是你想想看,在数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你觉得是好色的男人更容易留下基因,还是不好色的男人?
我也没有说女人都爱财,我只是请你想想看,在数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你觉得是爱财的女人更容易留下基因,还是不爱财的女人?
这是个很简单的数学问题,哪怕是体育老师教的数学,都可以轻易得出答案。
咱们前面分析过了,母系社会的男女模型是什么?是N对N。
大家留下后代的概率都是按照N对N的模型在演进。
然后你告诉我,张三是个不好色的男人,他只对一个女人,他采用1对1模型,但是对方依然是1对N哦。
李四是个不爱财的女人,她只对一个男人,她采用1对1模型,但是别忘了,对方依然是1对N哦。
这不是一组游戏,这是一个迭代游戏,一代人是20年,两万年就会迭代上千次。
在整个社会处于N对N概率模型下的时候,你这一千次都选择1对1,你主动降低自己留下后代的概率。
还会有你的后代么?
所以我说,哪怕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你也很容易就会得出一个简单的事实。
那就是后来的人类,都是爱财的女人与好色的男人的基因的组合。
肯定是这样的,哪怕1对1只是比N对N的概率下降一半,一千代之后都是2的1000次幂,这个数字小到无法理解。
所以这就是人性,或者说,这就是人性最深处的东西。
如果你相信数学,那就学会尊重。
作为女性,没谁希望自己的配偶好色,但是你要知道,他的基因是好色的。
很多事情不是没有替代方案的,用红楼梦里贾琏的话说,让凤姐换个姿势,她都不肯。
说穿了,只要女性愿意COSPLAY不同的角色,完全可以配合下,一起欺骗基因。
就这点事儿。
你们实际上彼此很忠诚,但是基因又不知道,COSPLAY就把基因给忽悠过去了。
那么同理,站在男性的角度,没谁希望自己的配偶贪财,但是你要知道,她的基因是贪财的。
她的基因如果不贪财,她不可能抚养后代,根本熬不过那数千代的基因筛选迭代进程,她的后代根本不会出现在你面前。
理解这一点,你就会明白其实女性不见得是好多大的财,非福布斯榜首不嫁。
女性真正想要的,是安全感。
或者说,这不是女性想要的,是基因操纵着女性,让她们觉得,这是她们想要的。
换言之,站在男性的角度,你只要优先满足了对方基因的想像,让女性的基因觉得你带来了财富感,安全感,她就会在基因的操控下,选择你。
由此诞生了那句话:富人的钱,是给你看的,不是给你花的。
正如女性也是一样的,站在女性的角度,只要你优先满足了基因的想象,哪怕你只是COSPLAY,你只是欺骗了男性的基因,男性也会在基因的操控下,选择你。
这就是为啥胜出的总是绿茶。
我话说的很直白了,感,感觉而已,谁的感觉?基因的感觉。
作为女性,你不需要像日本女人那样真的容许男性犯错误,你照样可以管得很严,但是你如果想要双方感情好,就学着欺骗男性的基因。
作为男性,你未必真的有财富,有安全,但你至少要提供财富感,安全感,这个“感”是提供给基因的。
所以两性相处,没有那么多矛盾,对立,甚至什么拳师,重点在于,你有没有搞清楚,到底谁说了算?
你去做生意,为什么要求见对方的总经理?你怎么不和门卫签合同呢?
因为你知道,那个门卫他说了不算,你得见到对方说了算的人,签字才有效。
那人与人相处是一样的,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的人,都不是他/她自己说了算,而是他/她身体里的基因说了算。
他/她只是门卫,基因才是总经理。
你直接和基因去沟通,哪有沟不通的呢?你成天和门卫争来辩去,你把拳法练得跟叶问一样,也没用。
甚至,更深一步,跳出男女沟通的这个范畴,你会发现,一生二的这个二。
基因生出来的男女所对应的,恰恰是这个世界上最流行的两种成功策略。
基因教给男性的策略,以及基因教给女性的策略。
基因教给男性的策略是什么?有枣没枣,打三杆子。
这种策略适用于一切低成本的场景。
你想想看,人类此后衍生出来的,包括缅北的那群人打电话,包括捡乌龙指,不都是男性策略的演化么?
当成本足够低的时候,重点是什么?是放量。
基因眼里的男性,精子是没有成本的,于是男性策略就变成了,万一命中了呢?
他不在乎损失,因为他损失得起。
你想想看那些地产中介,那些推销办卡的,他们的策略和缅北那群人有区别么?
没有的。
因为成本够低嘛,如果每个客户都要请来吃顿饭,他就不会无的放矢了,但如果只要打个电话,只要搭讪一次,那他就倾向于放量。
这就跟捡乌龙指的思路是一样的。
格雷厄姆当年教巴菲特捡烟蒂,其内在的原理就是男性思维。
反正你又不可能亏,你是捡来的烟屁股,价格已经低于价值了,你只想噉一口就丢。
那最重要的就是尽量多捡,就跟地推销售要做的就是尽量打电话,碰壁无所谓,万一碰到了呢?
大数据显示,总会有人被你搭讪成功变成客户,总会有人敲错单变成乌龙指。
于是你就赚到了,只要你足够勤。
那么与之对应的策略就叫做女性策略。
基因很清楚,女性一生也只有几百颗卵子,跟男性一生十万亿级的精子比,那可不是成本高多了?
成本高,就衍生出了女性策略。
用巴菲特的话说,我只做我懂的东西,这就是女性策略。
不是这个世界上只有那么多赚钱机会,而是巴菲特的时间是有限的,他不可能弄懂全世界所有的赚钱机会。
他可能只能弄懂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市场,然后在这个局部做选择。
那么搁在女性身上也是一样的,你没有可能了解全世界的男性,你的一生是有限的,不够你调研这么多。
你只能在很有限的,你能够接触到的那部分男性里面,去花心思了解,去做好选择。
今天的这个时代,对女性是很不利的,起码在男女关系这件事上,是很不利的。
古代社会,一个人本身能够接触到的人就是有限的,而想象中的世界和接触到的世界是对应的。
但是今天不一样,今天有了互联网。
你想象中的世界比你接触到的世界大了无数倍。
在你想像中的世界里,随你切换频道,今天要四字哥哥,明天要董宇辉,都随你点。你点谁,谁出现在你面前。
但是在你实际能够接触的世界里,这些选项都不存在。
这时候你就会很迷茫,因为基因又不知道,COSPLAY都可以瞒过男人的基因,你觉得互联网还不能瞒过女人的基因了?
当然呢。
在基因眼里,它以为四字哥哥,董宇辉也是你的选项,它就会指示你,等,于是你等过了40岁。
这是很正常的,这番话其实不是我讲的,是巴菲特讲的,只不过他讲的话题是投资。
巴菲特说,在他年轻的时候,就是那个还通过手写黑板,通过打电话来确定交易机会的年代,其实挣钱比今天容易。
越是电脑,互联网的时代,投资赚钱越是不容易了,是不是很有趣?
这番话,是多年前,巴菲特对大众解释自己为什么要住在奥马哈小镇上,不住在华尔街的原因时说的。
巴菲特说,如果我住在华尔街,信息太多了,以至于我的基因会让我误以为那些我本不懂的,都是我的机会。
可是我住在奥马哈,接触到的信息少,我真正所懂的,和我能够接触的,是对等的,我的基因就不会被误导。
就不会发出很多让我去做自己不懂的事情的干扰指令。
你看?非常有意思,这真是一个好有智慧的人。
但是我们想想看,和巴菲特采用同样策略的大多数的女性,可不可能像巴菲特那样,敏锐的觉察到这一切,并有效的排除干扰信号?
怎么可能。
所以我说,这个时代,互联网时代,对女性,包括有女孩子的家长而言,变难了。
因为互联网社会在误导你,给了你基因太多的干扰项。
所以你会发现很有趣,这个世界上最要的两类投资大策略追根究底,其元思维,元始的元,就是男女,男女策略。
第三个底层逻辑:二生三,这个三,是家庭;三生万物,这个万物是需求。
我开头就说了,底层逻辑也是有顺序的,我们讲了基因,讲了男女,那么接下来,是什么?
是家庭。
既然是讲底层逻辑,一切都要往前追溯,家庭怎么起源的?
母系社会有没有家庭?没有,只有部落。
有了私有制,才有家庭,家庭诞生于没有社保体系的人类社会阶段。
白鹿原上白嘉轩作为族长,他有什么权力?理论上讲,他就不应该有任何权力。
可是你会发现,村民们之间有了矛盾并不会找县长调解,而是都去找族长。
为什么?因为习惯么?不,不是的,因为不得不。
荒年的时候,白鹿原的这个村能否存在下去,取决于白嘉轩,不取决于县长。
所以这是很有意思的。
你想想看古代为什么动辄四世同堂?只是因为住的近么?不,因为生火做饭的开支小呀。
你分成四个家庭分别做饭,你看看要消耗多少能源,在生产力不足的社会形态下,能源是很贵的,付不起。
所以你倒过来想想看,今天小家庭化,分子化,真的是因为你想要么?
不,是你被需要这么做。
俗称你想要的,都是让你想要的。
因为今天生产力过剩,消费不足,干嘛要四世同堂?聚在一起,多余的能源怎么卖?
今天需要的是提高消费,才能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前进,而不是省那点烧火做饭的能源。
可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族,拆解成很多小家庭,房子也会随之变小么?
不,不会的。
好比你们夫妻和父母住在一起,至少需要三室一厅,拆成两个家庭,同样至少需要三室一厅。
你父母要给你们两口子和孩子各留一间房,你们两口子同样要给父母留一间房。
一套三室一厅的需求,不会变成一套一室一厅,一套两室一厅的需求,而是会变成两套三室一厅的需求。
是不是很有趣?
很简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拉动消费。房地产可是一个非常好的消费引擎,因为它可以连带的带动很多下游产业,比如装修,家具,家电。
所以当你去探究事物演变的源头,你会发现一切都很有意思。
你会发现母系社会的时候,现代意义上的那种家庭并不存在,事实上在古代,现在意义上的那种家庭也不存在。
母系社会是部落,而且是N对N构建起来的部落。
古代社会是家族,你和你媳妇只是某个大家族里的一个部门,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公司。
而现代社会下的小家庭,是为了更好的拓展需求,进一步推升生产力。
也就是说,从头到尾,并没有你什么事儿,所有你想要的,其实都是你被想要的。
这个被,源自基因。
基因在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下,它要自我复制,它要发展。
在古代社会,生产力不足,能源不足,小家庭是活不下去的,白鹿原上,白孝文闹着要分家,他觉得他媳妇掌握了织布的技术能挣钱,不想和种地的父亲,弟弟平分财富。
问题是,荒年一到,钱也买不到粮,没有种粮的父亲,弟弟,他这个小家庭,根本扛不过灾荒。
换言之,在古代,做出大家族选择的基因得以复制,得以留存,保持家庭的,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而到了现代社会,小家庭能够诞生,是生产力到位了,是社会保障福利到位了。
在古代社会,没有同族兄弟,你被抢了都没地儿伸冤,在今天,良好的治安,是工业化,是现代文明运作的结果。
咱们来想一个问题,现代文明下,生产力明明超出需求,为什么不让Al,让机器人把每个人都当少爷一样伺候着?
而是每个人依然越活越累?
答案很简单,因为你想要什么,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基因想要什么。
如果基因像三体那样,想要逃出太阳系,逃出银河系,谋求更长久的存在与自我复制。
那就不是你我在主导,而是我们从来都在被主导。
就像我们从没有家庭的时代到诞生了家庭,诞生了家庭抚养,也可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基因需求的变化,再次变回社会抚养。
我连续三个话题讲下来,讲到这里,你有没有疑问,这一切,难道我是第一个发现的么?
别开玩笑了,莫说第一个,我连第N个都谈不上,这一切,别说三千年前有人发现,只怕五千年前,也早就有人想明白了。
我们想象这么一个场景,五千年前,有一个人,他像先知一样,觉察到自我的同时,也就觉察了所有人类的秘密。
你看着黑压压一群人,每个人都似乎在表达,我想要。
但实际上呢?他们只是被宿主控制着。
那我问你,当你在人群中发现了这个秘密,你想不想做一回二房东?
你想不想利用这种漏洞,去试图控制他人?
我相信你一定想,而且必然会行动。
抱着这个想法,你再去看私有制诞生之后发生的那一切,就饶有意味了。
我举个例子,今天很多人的成功,都得益于昔日的高考,相信我们的读者所处的年龄段,大都如此。
于是最相信鸡娃的也恰好是这批人,想要让孩子复制自己成功的路径。
那我们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一切的源头是什么?
其实是需求,90年代,2000年之后,我们要承载全球的生产任务,负责向欧美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以此平抑他们的物价。
那我们就需要培养很多的适应现代生产的人才,当你被需要的时候,你的机会才会来。
也就是说,不是你想要干嘛,是需求先出现了,然后你顺从它,你就会被奖励,你不顺从它,你就会被社会毒打。
你的想要,其实是被社会的需求,调教出来的。
你往前推,哪怕是古代的科举,怎么来的?
科举之前的那些日子里,难道没有人才?
是张良通过了科举,还是诸葛亮周瑜?
都没有。
历史上科举诞生之前的岁月里,照样群星璀璨,有才华的人照样如同过江之鲫。
刘邦带着区区一个沛县的人才,真的不足以治天下么?
不要太治,简直是天下大治。
那科举为什么渐渐兴盛?
因为武则天要打压对手盘。
骆宾王怎么写武则天的?
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
小时候我们都学过三国里面讲权起更衣。孙权和鲁肃开会开好好的,起来换衣服么?不,他内急,更衣是上厕所。
所以你再去品,什么叫曾以更衣入侍。
世家大族不是没有人才,而是根本瞧不上武则天,那你让武则天怎么办?
她只能开科举嘛。
你以为一个游戏最初是为了公平?不,都是因为需求。
类似来自基因的需求一样,有个更高的需求,它主导了你。
所以唐代的科举注重公平性么?
不注重。
因为不需要公平,那就是个理由,武则天有个科举的利用可以用自己人,用听话的人,就可以了。
到了宋代就非常注重公平,为什么?
因为赵匡胤和大家是前同事。
一家公司,上上下下都是创业股东,那到最后怎么办呢?是不是得引入职业经理人团队?
我告诉你,职业经理人这些名校毕业的意大利炮们,未必有当年跟着老板打江山的那些山炮们好使。
问题在于,当年跟着创业的那些山炮,他不仅仅是员工,他同时也是股东。
股东犯了错,好开么?
这才是问题,效率已经不是第一位的,怎么管理才是第一位的。
这个时候,效率就要让步,土炮要给意大利炮让步,意大利炮到底好不好使不重要,重要的是,好开。
有问题,或者老了不好使了,可以随时输送到社会上当人才。
所以从这个时期开始,科举越来越严格,到了明清,抵达极致。
你真觉得明清时期的人才尤其是大人才比唐宋时多?比先秦时多?
未必吧?
但真好开,这一点是真的。
乾隆可以指着纪晓岚的鼻子讲:实不过以倡优蓄之。秦孝公可以跟商鞅这么讲么?
孟尝君跟自己鸡鸣狗盗级别的最初级的门客们,都不敢这么讲。
所以选拔和人才不一定划等号,公平选拔和必然人才之间更不一定划等号。
我让你看清楚了历史上的选拔是怎么诞生,公平选拔又是怎么诞生的,它各自的背后,都是当年的需求。
武则天要干对手盘,引入了选拔,宋初要开掉小股东们,引入了防作弊的选拔。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来自于我们自身的需求,往往都是我们被需求了。
就像小时候,妈妈告诉你,你需要怎么怎么样。
久而久之,你习惯了,就会讲,哦,原来我需要怎么怎么样。
那个我,真的有过么?不可能的,大多数人的我,都是醒不来的。我第一个话题就跟你们讲清楚,想要让那个我醒来,并且保持清醒,有多艰难。
所以,既然你习惯了被控制,那你要么被基因控制,要么被掌握了基因秘密的妈妈们控制,不是一样的么?
想明白这一切,你还会责怪阿育王修改了佛学的经义么?
不,你会看懂,所谓阿育王就是一个提前觉醒的人,他醒来了,他会叫醒你么?
不会的,他只会利用这个BUG,操控你。
你能怪他么?不能,因为他清楚,他叫不醒你。
那个佛经的经义,那个通过自律不断的约束基因,不断的唤醒自我,是非常艰难的。
正因为他做过,所以他笃定你做不到,他笃定你做不到,于是他就把各种印度教的仪式引入进来,去改造经义,去创造佛教。
来,磕个头,烧个香,你就被保佑了,开不开心?惊不惊喜?
所以,不要去怪那些醒来的妈妈们,要怪,就怪自己。
自己都不曾醒来过,你指望在梦中,被拯救么?
我曾经讲过,说我也很喜欢去庙里拜菩萨,很多读者不解,问我,为什么?
你看起来这么理智的人,难道是迷信么?如果不是,你拜的是什么?
正好今天顺道解答下,我拜的是什么。
我每每去庙里,自己跪在蒲团上,心里就在想,换位思考,站在菩萨的角度思考下面的这个人。
我假设这个人我不认识,是个陌生人。
我就以菩萨的眼光静静的观察他,看看他到底在求什么?通过他求什么,来看看他的贪嗔痴慢疑。
我就这样,自己观察自己,来,演给我看,你到底有几成货色。
你想想看,一个人拜菩萨,心里默念,我会撒谎么?不会,此时此刻,我把自己暴露得淋漓尽致,什么不敢说的,都说了。
可是与此同时,那个菩萨是我自己扮演的,我在观察我自己。那我当然就被一眼看穿了。
这么一次次的上演贪嗔痴慢疑,这么一次次的自我拆穿,当场闹个大红脸,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次数多了,你觉得下面朝拜的那个人,还是昔日的那个我么?
还会张口就来我想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还会么?
慢慢地,考生和考官,殿下拜菩萨的,和座上扮菩萨的,就融合了。
直到某一天,扮演菩萨的你,换位思考站在菩萨角度思考的你,发现下面拜的这个人,你很想帮他,他太值得帮了。
于是怎么样?于是拜菩萨的人,也就得到了灵验。
这个过程就叫做自助者,天助之。
自也是你,天也是你。
菩萨帮的原来的那个你么?不是的,她帮的是改变后你的。
可是改变后你的,还需要帮么?早就不需要了。
换言之,是你的自我改变帮了自己。
从头到尾哪儿来的菩萨在帮你?不过是你自导自演了一出戏,你帮了你自己。
我们今天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有基因,分男女,而后诞生家庭,一个个小家庭构成了今天你所看到的大社会,乃至于全球化。
我们想想看,70亿人当中,真的是被那个醒来的我控制着的,有千分之一么?只怕是万分之一,都高估了。
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醒来的人,我们俗称玩家,不会超过万分之一,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都是什么?都是NPC。
这些NPC就像身上有开关一样,生老病死,爱恨别离,包括兴奋沮丧,全都身不由己。
没有人规定过你生来是什么,就得是什么。
赵高一个阉宦,一样可以做PC,胡亥一个皇子,照样是NPC。
选择做PC还是NPC,是你自己决定的道路。
人这一辈子,如果你从拿回自主权开局,开局会艰难无比,但过程中,你遇不到世人苦恼的那些问题。
反过来,如果你从放弃自主权开局,开局会轻松无比,但接下来呢?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放不下。
八年来,我看过很多读者的留言,通过你们的留言,看到过无数的问题,我也解答过无数的问题,给出过我的建议。
但有时想想也挺好笑,为什么好笑?
因为你们遇到的那些个问题,我这个答疑解惑者,大部分都没有经历过。
你们想想看,如果你六岁的时候,就以这么强硬的姿态开局,俗称我誓要拿回身体的主导权,哪怕粉身碎骨,玉石俱焚,在所不惜。
我真的很难想象,你在日后的学习,工作,投资当中会搞得一团糟,这是不可能的。
我们仔细想想看,一个人,天赋再强,出身再高,资源再多,假如他的自我没有觉醒,他实际上是被什么主导着?
被开关主导着,要么是被基因主导着,要么是被其他苏醒者借助基因密码伪造的需求,主导着。
袁绍不强大么?袁术不强大么?强大就能自主么?不能。
你每天都被你身边的谋士们忽悠,这就是我们读书时学过的,邹忌讲的那番话: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这是醒得来,他很清楚,自己每天被各种忽悠包裹着。
甚至他都清楚,大部分时候,那些忽悠都未必来自PC,也许来自NPC,俗称NPC被基因主导着,被其他PC主导着,同样会忽悠你。
妻为啥会私你?她担心你倒了她也倒;
妾为啥畏你?她不是股东她是员工,她担心被你输送到社会上当人才;
客为啥求你?基因跟他讲,今天不求,明天肚子又饿了哦……
这就是醒来的意义,醒来之后你会看到这个世界上的玩家不到万分之一,你们之间很难竞争的。
因为世界足够广阔,资源足够多。
而那些拥有资源的NPC,他表面上拥有的再多,自身醒不来有什么用?你觉得人类会害怕一只根本不会苏醒的狮子么?
他醒不来,那他自己就是一盘菜,他资源多,无非是一大盘菜。
可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心经讲:远离颠倒梦想。请你醒过来,不要再被基因控制,不要再被其余先醒者操控基因控制。
众生愿意么?不愿意,众生是要求在颠倒梦想的前提下,如何如何。
那只能让阿育王利用你,俗称你得背着两重宿主,基因控制你,先醒者也控制你。
那你这辈子,可不得遇到无穷无尽的问题?
我上小学低年级的时候,班主任就曾经指着我,给其他孩子做例子。
她跟那几个成绩不好的孩子讲,你们来看看他,就是指我。
这孩子预习,复习,练习,日复一日,从未间断,他到考试的时候会问题么?
不可能有的。
而你们几个呢?总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临到考试问题多。明天要考试了,今天你有问题了,早干啥去了?
然后我们班主任继续讲,指着我讲,如果这孩子,只是因为养成了学习的习惯,只是在学校教的内容的范畴内用功读书,那他长大后未必不碰到问题。
因为也许换个领域,他就犯你们的毛病了。
但是,班主任说,她试过我,她让我去做其他的事情,全新的领域,第一次接触的领域,比如做个模型,做个手工。
她发现这孩子,指我,同样是那三板斧,预习复习练习,日复一日,勤勉如一。
她就确信,这孩子没问题,六岁看老。
一个人一辈子无非是遇到不同的环境,崭新的领域,如果你始终如一,始终都坚信十年的事情要用十年去做,始终都坚信50是换不来100的,你的自我始终强大,始终是醒来的,那这个时间的复利效应大得不可想象。
我很多年后去看她的预言,或者说这个老班主任的观人术没毛病。
我人生最低谷是二十多年前,我读本科的时候,因为打游戏,挂了很多课。
可问题在于,我的打游戏跟那群网瘾少年完全不同,因为我从99年开始,打游戏就是赚钱的。
我利用了很多游戏里面自身的BUG,赚取了差价,后来我卖外挂,更是很赚钱。
当年我认识的一批电子市场里做生意的,一年可以买一套排屋的老大哥们,纷纷劝我退学。
他们不觉得这是打游戏,他们觉得这就是生意,如果你打游戏打到每年都可以买套小房子,即便那年代房价很低,也不能说这是堕落了吧?
否则你让别人怎么想?那岂不是做生意的都是堕落?万般皆下品,都得去上学?
所以即便我人生最低谷的时候,也无非就是A领域出了问题,但是我在B领域,照样好好的。
只是后来我犹豫,我觉得B领域不是我想要的,我又要回到A领域,那是要吃点苦头。
但是一个人的内核如果这么稳定,只怕你的低谷,比大多数人的巅峰都要高。
这一切的起源,都源自你选的路,你选择拿回自我这条路。
一个拿回自我的人,你在任何领域,哪怕你没有接触过的全新领域里,你都必然是自律的。
自由的前提,是自律。
不自律不可能有自由,不自律,那是他由,都由着人家了,要么由着基因操控,要么由着其他PC操控。
你连自都没有醒来过,哪儿来的由?
甚至你都不需要拿回自我。
哪怕就是一辈子待在NPC的群体里,只要你能有一个领域里自律,你都会骄傲的一塌糊涂。
你想想看那些连续十年,无论寒暑风雨都保持健身的老头,是不是一个比一个嚣张?
知道的是退休老头,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叶问呢。
气质何以有如此大的变化?很简单,你拿回了一丢丢的自我。
当然,这不是我们今天的主题。
我最后夹带的这点私货,这点说教,其实不会有什么作用。
正如当年小时候,班主任对那几个孩子说的话:她说,你们不想要学习,你们只想要分数。
很多年之后我在巴菲特的电视采访里听过类似的说法。
巴菲特说,投资很简单,首先你要懂一些行业,然后只做自己懂的那部分机会就可以了。
记者难以置信的问,如果真有这么简单,为什么大部分人都做不到呢?
巴菲特笑着说,很正常,因为他们只想要我的钱,不想要我的懂…..…
所以我说,一个PC一眼就能看出谁是PC,谁是NPC。
NPC的特征就是,他又不想醒,他还老想着赢。
他那个小脑袋瓜都不想想看,一个不醒的人,就算看起来赢了,到底是他赢了,还是他又被利用了?
当然,今天也不是为了叫醒谁,更不是为了改变谁,我只是讲清楚这几大类,有前后顺序,有关联的底层逻辑。
愿意醒的,人家早就醒来了;不愿意醒的,至少,死也死个明白吧,好歹知道自己这辈子是被什么操控了,被什么忽悠了。
文末,因为满级读者在文章下面留言,是不经脚本和助理筛选,直达的,我每条都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