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树西风:当下经济的十个重大问题


当下经济的十个重大问题
作者:西风的罗盘

下半年了,我们聊一期经济话题。
有些敏感,但这个时间节点,我想,还是要起好天气预报的作用。
这一期,覆盖了大家关心的全部经济类话题,美联储以及我们未来可能的各种推演,国内外各自的利率,房价,证券市场,美国大选,双边贸易,出口,投资,就业,高科技,全都给安排上。
在这样一个敏感的时刻,我们需要把接下来的思路捋一捋。
全文两万一千字,一共十个部分,五个国际,五个国内。文中多处有链接,俗称画中画,文中文,阅读时请留心莫错过,在本文下面的留言,每一条,我都会看到。

以下进入正文:
第一个问题,美联储利率。
为什么把它放在第一呢,因为这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话题。
俗称钱的价格。
钱的价格决定了一切事物的底层逻辑。
如果钱的价格低,美联储的利率低,不仅美国国内贷款便宜,而且美元会流向全世界。
俗称大家会借入美元,投资全世界,从而拉高全世界任何一个有投资价值的地方的资产价格。

同样,如果钱的价格低,国际风险投资市场就会十分活跃。
你今天看到的那些著名的互联网大厂,就是动辄能够给员工提供高薪的企业名单,他们在早期,基本上拿的都是风险投资的钱。
而全世界的风险投资基地,就是美国,也就是说,咱们的互联网大佬们,基本上拿的都是美元,来开启自己的事业之春。

这就是为什么钱的价格如此重要,这就是为什么全世界都在盯着美联储的利率动向。
美联储的利率这件事,一年前各路自媒体就开始成天炒作,要降息了,要降息,结果他们回回落空。
反倒是我,回回说且等着,没那么快的,等着等着,很多人把我当章鱼帝,预言家了。
因为我回回押中嘛。

其实这部分人没有完全理解我的意思,我和那些自媒体不是结论分歧,而是本质分歧。
我们的分歧不是哪天降息,而是此降息非彼降息。
美联储曾经有一个很长的周期是低利率周期,持续了几十年,持续了一代人。
那些自媒体讨论的降息,是说又会回到过去,回到那个长期低利率的周期里面去。
他们认为侏罗纪并没有结束,只是天气变两天,还是侏罗纪。

而我表达的是,白垩纪到了,
我认为降息当然是会降息的,但是,重点来了:我更加强调的是,即便降息,这个降息之后很长的周期里,利息相对于上一个大周期,依然属于高位运行。

明白这意思么?白垩纪的利息也会升升落落,但整体上,要比侏罗纪高了一个台阶。
打个比方,好比侏罗纪的利率接近1,中间有各种高高低低,但最后是围绕1;而到了白垩纪,也会高高低低,但最后围绕的是3。
这个数据不准,我随口打的比方,我只是让你学会拉平了看,去看那个长时间下的基准。
那么当这两个台阶不同的时候,虽然短时间有高高低低,比如你可以从0拉到5,从5降到3,这个过程也叫加息降息,但是你这个最后的基准太高了,台阶太高了。
长时间的钱的价格,就贵了。
实际上,大气候就从侏罗纪,到白垩纪了。
开门见山,我上来直接给到你结论。但是你一定很好奇,这个结论是怎么推导的,或者说,到底有什么值得信服的理由,使得它成立呢?
别急,我给你展开分析。

第二个问题,双边贸易。
有句话讲,我们的商品,是为全世界准备的,美国的美元,也是为全世界准备的。
难道你就不好奇,美国上一个周期,那个低利率低通胀低增长的周期是怎么形成的?
答案非常简单,我替你增长,我卖你商品
如果这个地球上只有美国,你想象一下,美联储长期维持低利率,会是怎样的?

很简单,他们的商人借到钱,只能投本国,增加本国就业。
当劳动力供不应求时,工资必然上涨,那么随之,商品价格必然上涨。
所以他会进入到高增长高通胀的这么一个时期。

但实际上,你看到的是,过去几十年,美国一直都是低增长低通胀,说明什么?
说明他们的投资人低成本拿到美元,并没有投在美国,而是投向了全世界。
这里面很大一部分,就投向了我们,这就是WTO,这就是全球化进程。
他把钱投在我们这里,我们物美价廉的商品出口到大洋彼岸,试问他怎么通胀?
他通胀不起来的。
因为我们的商品越来越多,越来越好,还越来越便宜,无论你印多少美元,我都能给你提供更便宜的商品去冲抵。

俗称我们的生产能力,熨平了美国的物价。
但是与此同时,美国的工人也就没有了工作机会,因为我们替他们生产了,他们只需要印美元就可以了。
你站在美国工人的视角下,站在红脖子的视角下,他们是不满的。就像懂王的副手万斯,所写的《乡下人的悲歌》里展现的那样。

这个道理非常简单,因为美元印了之后,是通过借贷的方式流出去的,谁有能力借贷?
美国的商人,投资人,他们有能力借贷。他们用低成本借入美元,投资我们的市场,赚取利润。

美国的红脖子,是给人打工的,他们没有借贷投资的能力,他们只能依赖工作机会,而低利息低增长的环境,工作机会不在他们本土。
所以8年前,懂王的口号是拿回制造业。

他想要把制造业拿回去,他们自己印钱,投资本土市场,他们自己制造,从而给本土提供就业岗位,赢得红脖子支持。
好,咱们换个视角,站在我们的角度。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热议一种观点,就是说,美国用一张纸,换取了我们大量的商品,这背后是劳动力。
咱们亏了。
其实不亏的,你觉得亏了,是因为你站在农耕视角。
站在农耕视角下,没有经济运行效率的概念,只有资源占有的概念。
俗称你吃了张老汉家一口馍,张老汉就亏了。

但是回到商业社会视角下,你那个资源能不能有效调动起来,是取决于需求端的。
你这么想想看,在没有全球化的那些岁月里,在美国没有用一张纸来换取我们商品的岁月里,难道我们劳动力不充沛么?
我们不还是有很多劳动力么?
可是这些劳动力,实际上处于闲置状态,并没有变成商品呀。
你回忆下《天道》里面丁元英第一次去王庙村的场景,村民怎么说?
村民一边诉苦说穷,一边也告诉丁元英,我们都闲着呢。

发现问题了么?
你有劳动力,和你能够把劳动力组织起来,是两码事。
你可以不用钱,你可以说出于理想把大家组织起来干活,但是,这就很难发挥主观能动性。
你组织大家起来干的那个活儿,可能是你拍脑袋想出来的,并不一定是市场的真实需求,此其一。
这种拍脑袋的活干多了,干久了,人可能变得并没有竞争力,并没有锻炼出市场真实需要的能力,此其二。
没有钱的引入,分配就是个问题,吃大锅饭会让很多人偷懒,摸鱼,而那些有积极性的人,会因为分配对自己不利,而懈怠,此其三。

但是你引入钱就没有这些问题。
劳动力觉得是给自己家挣钱,他就很有积极性,你是真金白银买他东西,这个需求是真的,他就会琢磨怎么改进产品质量,从而满足你。
回到几十年前,这个钱,还真就只能来自外部。
因为钱的本质是什么?是一张借条。
你拿着一张纸币,就等于你相信发行者的一张借据,未来你可以用这张借据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几十年前,我们发展的初期,你自己发借条是很难取信于那些劳动力的。
因为你不是后来的你,你当时还不是全产业链齐备的你。
你自己都刚开始创业,你打个借条,谁信?所以这个时候,当时的一哥美国来当这个采购方,掏出他的借条,才真的能够取信于你的劳动力。

更何况,这是民间的采购行为。
是老美的千家万户,一个个家庭掏出这张纸,来采购你的商品,换句话说,人家的市场是真的,需求是真的,不是拍脑袋的。
真的需求是可持续的,拍脑袋的需求,是不可持续的。

你想想《人世间》里周秉义管的那类厂子为啥难?因为需求是拍脑袋的,不是C端真实的。一旦不拍了,厂子就适应不了C端了。
回到几十年前,我们的民间,跟王庙村一样,家家户户只有劳动力,哪儿有来自C端的借条?
看懂问题了么?你的C端要有需求,还得有钱,才能构成一个真实市场。

回到当时,这事儿只能这么干,对他们来说,是划算,因为我们的劳动力便宜,我们生产的东西也便宜。
对我们来说,是必经之路。你不拿自己的劳动力去换它一堆纸条,你也没法点燃你后来的全产业链齐备,也没有办法使得你的企业具备国际竞争力。

明白这意思么?咱是真实市场里打出来的,练出来的,而这个真实市场,最初,是人家提供的。
这就是交易,双方各取所需。
对于这场交易,我们有一些质疑的声音,但不是主流,俗称我们只是说说,发发本骚也只是想加钱。

但对他们而言,就不只是质疑这个层面了,否则,懂王也不会上。
站在他们的角度,有两个大问题。
一个就是前面讲的,红脖子们没了工作,不满意,影响了美国大选,进而推出懂王这么个人。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只靠印美元,会不断地积累债务。
你以为买东西不要钱啊,这些掏出去的美元,都得挂账上呀。

所以你发现,即便懂王下去了,睡王上去了,他们想要结束过去那种合作的意愿,并未改变。
因为无法改变。
对我们而言,发两句牢骚,也只是要加钱。

对他们而言,其实是没得选。因为他实际上已经加不起了。这个式,他持续不下去。
这个模式,就是低通胀低增长低利率,然后指望我们的商品去熨平他们的物价。
所以接下来的日子里,你看到他们采取了很多行动。
懂王当年的做法是指望在美国重启制造业,他想要把中高端制造业,都拉回来。
甚至指望把苹果这种高科技企业的制造业也本土化。
但后来我们看到,这就是搞笑。
长时间指望海外采购,美国本土很多产业链的供需环节已经出现了问题。否则特斯拉也不会来我们这里。
他想做,不等于他能做。

做一个终端产品可能需要360个厂家做配套,如果你那些配套的厂家都已经迁去了海外,懂王光把最终组装的厂家强行拉回来,有什么用?
何况一代人都过去了,相关的技术工人,没有了呀。
那么到了睡王,不再指望懂王那种本土重建制造业的奇葩想法,但是,对我们的针对,丝毫末减。

由此,转口贸易开始兴盛。
说白了就是他不允许他们本土买我们东西,如果买,要增加关税。
可他们的需求还在呀,需求怎么满足呢?就只能借由第三个国家进行转口贸易。
其实还是我们的商品,只不过经过墨西哥之类的地方,重新组装一下,贴个老墨的牌子,再卖到美国去。
那么对于美国来说,这就是掩耳盗铃,他们所谓卓有成效的用墨西哥取代了我们供应商的位置。
实际上,东西还是我们的东西,只不过,让墨西哥赚了中间商的差价。
这个差价,最后都是成本。都是美国消费者的成本。
于是你就看到了下面这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美国久治不愈的通胀。
美国通胀这件事,最初的起因,只是疫情。
疫情引起全球停工,供应链发生了紊乱。
等恢复之后,又出现了很多新问题。
比如大毛熊揍了二毛熊,引起全球能源价格上涨。
再后来,因为他们不买我们的商品,要从墨西哥之类的地方转口,要被中间商挣一道差价。

这些都导致通胀的持续。
其实还包括他们自己人工费用的上升。
你想想看,过去的几十年,你都习惯了用某个供应商物美价廉的商品。
你忽然说不用了,你本士的需求又没有消失。
你不能用外部劳动力来满足你的市场需求,除了转口贸易,从墨西哥加价买之外的部分,你就只能用你本土的劳动力了呀。

那么当你本土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人又没有增加,美国人是不是会坐地起价?
劳动力供应少呀,需求大呀。
更何况,这些需求基本上都是蓝领的领域。
蓝领这活儿又不像程序员,写程序可以一个人顶一万个,服务员一个就只能当一个用。
那么伴随美国普通劳动者的价格攀升,通胀是不是更难治愈?
当然难,因为通胀里面很大一部分就是劳动力价格上涨。
劳动力的价格上去容易下来难,你要下来,除非失业。
美国有这么多需求,原来都是交给外包的,交给我们的,原来都是对外采购的,现在相当一部分需要本国人自己去干活了,他还怎么失业?
但是这里我们一定要注意。
我说的这句话,是问题的实质,它跟非农就业数据,是两码事。

美国那个靓丽到晃人眼睛的非农就业数据是很扯淡的,不是哪一期很扯,是每一期,最近的十几期都很扯。
因为他们那个数据,在公布的时候,都是远超市场预期。
然后过段时间,他们又向下修正。
能听懂这个笑话么?听不懂我给你打个比方。
你儿子明明考了59,公布成绩的那天,他拿给你看的卷子上面被改成了95,你看了大喜。
因为超出你预期了呀,你觉得他能考个80就谢天谢地,祖坟冒烟了。
结果人家交给你一张卷子,上面明晃晃写着95,这不是祖坟着火了么?

市场预期就是这么被管理了,于是每次非农丢出数据,都是利好,重大利好。
但是,过一段时间,等下次考试成绩要出来了,你儿子就告诉你,爸爸,上次成绩写错
了,其实是59,这就叫向下修正。
你是不是很生气,是不是想揍他?
是,但是来不及,因为这次成绩又要出来了
他又故伎重演,他这次明明又只考了59,但是给你看95,你看到这次的95,已经不去思考他上次95向下修正的59了,因为你的目标,被转移了…
这个爸爸,就是市场投资人,这个儿子,就是美联储。
这个游戏,已经玩了十几轮了。
美国人,真会玩。跟他们比预期管理的套路,我们只能算是乡下人,我们终究还是太老实。
所以美国的就业数据并不真实,与此同时,很多增加的就业,是因为从业者,打了多份。

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美国家庭劳动力价格增加的收入,并没有覆盖物价上涨的开支,
这个差值,是需要他们下班后,继续找一份工作来弥补的。
结果,这种下班后的找工作,也被统计进入了新增就业,于是你就看到靓丽的美国非农就业数据。

所以综合起来,我说他们的非农就业这事儿不可信。
但是,你注意,这一切并不影响我前面的分析。
你甭管怎么说,他们的数据我觉得假是一回事,他们的劳动力要打多份工是一回事,但是他们的市场需求,尤其是对蓝领劳动力需求旺盛,这是铁定的。

原因我前面分析过,他们的需求明摆着,当他们要缩减外包的工作量时,一定会增加本土的工作量。
这是一个小学数学问题。
所以在这样一个前提下,美国会因为加息,导致风险情绪下降,导致风险投资市场对于创业公司的投入降低,导致资本都去吃利息,进而导致部分白领失去工作,但除非美国经济出现衰退,否则反映不到蓝领就业市场。
因为没有哪个快餐店,是靠风险投资活着,人家都是现金流企业。
这就是为什么我告诉你,他们的蓝领劳动力价格一旦攀升,就很难降下去,因为真的有工作要做。

可是我们要知道,劳动力价格上升,就是通胀难以抑制最主要的原因。
把这一切叠加起来,你就会发现,美国的通胀会如此顽固的原因。
而当通胀下不去的时候,美联储当然可以根据就业数据决定是否短期降息,但是,他们怎么能降到昔日侏罗纪的那个利率水准呢?

你现在回忆下第一个问题,发现是不是联系起来了?
这就是白垩纪。这不是加息降息的问题,这是长期看,侏罗纪与白垩纪围绕的那个利率台阶的根本性问题啊。
如果说侏罗纪是低通胀低利息,那么白垩纪是高通胀高利息,
你注意,我讲的通胀与利息始终是基准台阶,你在高台阶上可以上上下下,你在低台阶上也可以上上下下,但是台阶与台阶,是不一样的。
我前面说过,低通胀低利息低增长,那么高通胀高利息如果低增长,可持续么?
当然不可持续。
所以高通胀高利息就只能高增长,用高增长来平抑高通胀高利息对于经济的影响。
试问,庞大体量的美国,靠什么实现高增长?

此隐藏内容仅限VIP查看升级VIP

有了那个企业家,你做了才有挣钱的可能,没他,你活干了,就是不来钱。
但没法子,企业家们的年龄到了,风险情绪下降了。
这个问题要解决,只能等,等上一代企业家去世。
等他们80多,领盒饭了,他们的孩子当了董事长,风险情绪就会改观,
有人可能会想,这么多年过去,等他们孩子接班,不也5,60了么?
是的,也老了,但不一样。
你要知道,那个富一代,他是牌桌上玩过的,现在老了,风险偏好低了。
那个富二代,他可是啥都没玩过呢。
你想想赢礽。
什么才叫滋味?你拿着钱你得上牌桌玩两把才叫滋味,否则,熬了这么多年,好容易熬到老爹挂了,自己还是只能低风险吃利息,那有什么滋味?那这辈子怎么算体验过有钱的感觉?
你想通了就这么点事,人性而已。
十个问题讲完了,感谢大家看到文章的结尾。希望对诸位理清思路,有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网络收集整理归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产生版权问题,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