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依赖”既是亏金杀器,又是吸金利器
U君笔记
“路径依赖”既是一个物理学词汇,又是一个心理学词汇。
这个词在最开始的含义是:刚刚出现有轨马车时,两个轮子之间的距离是1435毫米,后来又出现了蒸汽火车,两个轨道之间的距离也没变。
因为当时全球的铁路已经有了最初的规范,如果想要改的话,那得重新拆除所有的铁路,那样成本就太高了。
所以,这个轨道宽度就一直沿用到今天。
红绿灯系统也是如此,最开始推行现代交通体系的几个国家都采用的“红灯停、绿灯行”系统,那么其他的国家也都纷纷沿用了这个系统。
这样能节约很多维护成本和教育成本(尤其在欧洲那些可以互相同行的小国家之间)。
所以,“路径依赖”这件事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宗旨就是成本最小化。
但是,这玩意在现代商业社会中,用好了能为你节约成本、将利润最大化;用不好,甚至可以直接毁灭一家公司。
下面我就跟大家聊聊关于“路径依赖”的3个缺点和3个优点,都跟赚钱、商业、心理有关。
缺点1:底层的劣根性。
之前我在一本讲职场心理学的书中读到过这样一个观点:如果可以的话,尽量不要跟着那些“屌丝逆袭”的老板。
因为他们习惯通过说教、吃苦、打压的方式管理下属。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这些领导心眼有多坏,而是因为他们自己本身就是通过“卧薪尝胆、吃苦受虐”的路径才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所以,他们会把这种奋斗哲学奉为圭臬,非常依赖这种管理路径,而且缺乏现代式的、人性化的管理方法。
相比之下,那些出身比较好的领导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他们从来不会歌颂苦难,也不会鼓励下属吃苦。
他们更懂得抓大放小,不会吹毛求疵。
U君自己就是屌丝逆袭上来的老板,但是我自己也认同这种“路径依赖”所带来的劣根性。
我能做的,就是时刻警惕着,一旦意识到这种苗条的出现,就要想办法把它压制住。
缺点2:“老本吃”很容易被时代淘汰。
10年前,特斯拉公司的CEO马斯克和连想集团的CEO杨某庆有一场对话。
在聊到营销和用户量这些理念时,杨某庆大言不惭地说:你知道我们有多少个客户吗?我们一年就卖出了1亿台设备,相当于每秒钟卖出5台。
而马斯克说,我的用户虽然不多,而且我也从来不做广告和营销,但是我认为我做的电动汽车、星链、人工智能这些都是朝阳产业。
现在10年过去了,马斯克成了世界首富,而杨某庆连他的资产零头都够不上了(因为PC市场已经落寞了)。
所以,无论是做生意、开公司还是投资股票,最忌讳的就是一直吃老本,一条道走到黑。
过去这20年,时代的浪潮是这样发展的:房地产、电商、微商、移动互联网、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有些行业是贯穿始终的)。
总之呢,没有什么生意是一成不变、一直都吃香的。
生产传统手机的诺基亚、生产传统胶卷的柯达公司,都在时代的浪潮中被淹没了。
缺点3:对正向反馈出现误判。
大部分屌丝,从小到大对于人际关系的理解都是这样的:我对你好,你才会对我有好感。
他们以为这才是与人交往的最佳路径。
但是进入社会之后,尤其是2025年的今天,这个规则早就不适用了。
就拿“追女人”这件事来说,如果女人对你无意,那么你对她好只会招致对方的反感和厌恶。
亲子关系也是如此,无论子女对父母,还是父母对子女,如果好得过分,甚至达到了形影不离、有求必应的程度,那么对方很可能会对你生厌。
有人会说:我怎么判断对方是不是懂得感恩、懂得珍惜的人呢?
答案是:没人知道,毕竟人心难测。
但是唯一不变的准则是:大家都尊重强者,你自己变强,是一切问题的答案。
在此基础上,适当保持距离,否则热度越高、分得越快。
优点1:旧瓶装新酒。
很多人都担心自己的行业会被Ai、被机器人所取代。
还有很多从事传统行业的大老板(比如建筑、房地产、金融、农业、服装),他们也会担心,未来10年自己的行业是否会严重萎缩。
但是有一类人他们永远都不会担心会失业,那就是做培训的。
他们的路径依赖是:什么行业火,我就做什么行业的培训。
比如,电商火的时候,他们做电商培训;微商火的时候,他们做微商培训; 房地产火爆的时候,他们做炒房培训;AI火了之后,他们做AI培训。
只要自己的影响力一直存在,而且粉丝一直推陈出新(老粉丝陆续走掉、新粉丝持续加入),那么自己做任何培训都不愁招不到学员。
销售行业也是如此,以前的保险销售很赚钱,但是等到这个行业萎缩之后,他们可以转行去做房地产销售;
房地产行业不景气之后,他们可以转行去卖汽车……
总之呢,只要你脑子灵活,你在上一个行业所积累的经验,肯定不会浪费掉。
优点2:形势好时不要乱动。
同样是世界五百强里“不思进取”的日本企业,柯达几乎倒闭了,而丰田汽车却依然如日中天。
原因就是,胶卷相机99%的市场份额都被数码相机和手机抢走了,几乎没人买胶卷相机了,这时候柯达如果还不及时转型,那肯定必死无疑。
但是丰田汽车不一样,在全球市场,可能仅有5%的油车份额被电动汽车所取代了影响不大。
所以,丰田汽车的战略、市场、设计、生产线等方面,根本不需要做大的调整,依然维持原有的路径,在此基础上做微调微创新即可。
我们个人也是如此,经过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和能力,如果没有受到颠覆性的冲击,就不要随便放弃,不要随便转型。
否则,到一个新的领域里面,还要重新积累、从零做起。
优点3:一脉相承的帝王术。
无论是管理国家也好,还是管理公司也好,核心都是管人,而管人的套路无非就那么多。
比如,神化皇权、平衡之术等等。
① 神话皇权
古代帝王常常借助一些唬人的手段将自己神化,宣称自己是上天的儿子,是受命于天来统治人间。
比如,某位开国皇帝即位之后,都要编一个故事(比如母亲当年生自己的前一晚梦到了一条巨龙趴在自己身上),以证明自己不是凡人。
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强皇权的神圣性和权威性,让臣民从内心深处产生敬畏和服从。
有一些大公司里也经常会流传着“大领导”的某次神奇经历,异曲同工,都是为了让下面的人仰视自己,便于管理。
如果你也要带领一批人开疆扩土,那么你最好也要提前编一个离奇的故事。
② 平衡之术
如果皇帝看到两个有权势的大臣之间吵得不可开交,他表面上会生气,但是他的内心会非常高兴。
原因也很简单,大臣之间吵架会消耗掉很多精力和注意力,但是他们都会跟皇帝站在一起。
但是,如果大臣之间非常和睦,那么说明他们可能已经结党,要对付自己了。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非常擅长此术(其实也是跟唐宗宋祖学的),一面是文臣(李善长、刘伯温、胡惟庸),一面是武将(蓝玉、汤和、常遇春)。
他一直放任两拨大臣进行内斗,而且在文臣内部也有内斗(李善长和刘伯温)
但是,等他知道胡惟庸这个文臣跟那些武将关系很好之后,他就起了杀心。
U君非常推荐胡军主演的《朱元璋》这部电视剧,里面把他的帝王术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