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这种思维方式,面临人生重大选择,不再困惑!
原创:体制主任tz主任答疑解惑
体制主任说:人生是由选择组成的,小到今天中午吃什么饭,大到人生的一些重大的选择,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做选择。
原来要读大学的时候,要面临选什么专业,去哪个城市,选哪所学校,毕业后则面临就业的选择。经常有读者咨询,乡镇公务员和县直事业事业编怎么选择?
市直公务员和省直事业编怎么选择?
找对象选择体制内的还是体制外的?
要不要为了提拔从公务员身份转成事业编身份?
选择考研还是考公务员?
选择哪个女朋友做老婆?
要不要辞职去体制外?
省厅和副省级市直怎么选择?
去高校还是去考公务员?
选择进体制还是去创业?
就业选择大城市还是小县城?
去央企还是考事业编?
要不要参加遴选?
去杭州还是去北京?
要不要考在职研究生?
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该怎么选?等等,总之是各种各样的选择。
下边说说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我从小生活在十八线小县城,父亲是县城的副处级干部,从小耳濡目染,跟着父亲学习了很多官场上的知识,人情世故,父亲是我小时候的偶像。
父亲那一辈在县城混上副处级干部,已经算是人中龙凤了,从小父亲教给了我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很注重我的学习,从小就有家学,所以从小自己就比同龄人更加成熟。
在我大学毕业后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家乡的小县城县直部门,另一个是副省级城市正厅级单位,当时我也纠结过,迷茫过,不知道如何做选择?
在小县城我属于“有关系有背景”的那类人,有父亲的扶持和帮助,有先天优势,我应该混的不会差,有当官的感觉,但天花板太低。
但在副省级城市,我父亲的人脉几乎用不上,需要自己去打拼,需要自己去努力创造后天的背景和关系,需要自己另起炉灶,前期会比较困难一些。
当时我父亲坚决支持我去副省级城市,因为他深知小县城天花板多低,想进步得付出多大的努力,因为父亲是位领导,从小我就很崇拜他,我就听从了父亲的意见。
如今多年过去,我也混成了领导干部,时刻想起父亲的话,年轻人就要去大城市闯一闯,那里有更广阔的天空和舞台。每每我望着办公室的窗外,想想我走过的路,觉得自己当初的选择无比的正确。
如果我当时选择在小县城,那我的儿女,以后面临同样选择的时候,还要在小县城吗?要祖祖辈辈都在小县城吗?
大城市有更广阔的天空和舞台,是奋斗者的乐园。城市越大,明规则越多,潜规则越少,靠自己努力奋斗就能逆袭的概率就会越大。
当然我也很怀念自己的家乡,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最近几年很少回去了,但我每每想起一些人,一些事,对家乡充满了感情。家里人找我帮忙,我也很愿意帮助他们。
这是我的个人经历。
人的一生中,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有的人生活和事业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关键的时候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然而在当下,很多人因为不知道该如何做选择而焦虑甚至痛苦,即使做出选择后也是特别后悔,总是耿耿于怀,精神内耗,总是后悔当初的选择。
当人生出现重大选项时,怎样才能不纠结?我们究竟该如何去决断,去把握?
全文共4000余字,全是实战经验分析,纯干货!
一、选择意味着放弃,放弃就有利有弊
我们每天都在做选择,而每个人所拥有的时间、金钱、社会资源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为了得到某一样东西,通常都不得不放弃另外一些东西。在经济学里,这些不得不放弃的东西,就是我们为当前选择所付出的机会成本,其实所谓的机会成本就是甘蔗没有两头甜,不能既要又要。
比方说,你选择追求仕途,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繁重的工作中度过的,没有周末、没有假期,没有充足的睡眠,没有适量的运动,心态起伏跌宕,多年操劳,身体必定是超负荷运转,随之而来的是心脏问题、心脑血管问题、肠胃问题、三高问题等。虽然很想与家人团聚,在一起安安静静地吃个饭,陪陪父母和孩子,但这是一种奢求。
当你选择躺平,就要面临无权无势,被年轻领导指挥,心理很不是滋味,但是你适度躺平后。可以培养培养孩子,陪陪父母,尽尽孝道,家庭氛围其乐融融,何不快哉?
到点上班、到点下班。下班了,你有充足自由的时间,可以搞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钓个鱼、写写书法,养养花。旅旅游等等,舒舒服服的。
你不是领导,不用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一些领导,压力大掉头发、神经衰弱、需要长期吃安眠药。
还有一些领导,常有应酬,吃饭喝酒,损害健康,各种慢性病,你不当领导,就没有这些烦恼。睡眠好,饮食健康,再加上适量的运动,你能活得比领导更年轻。毕竟活得长也是一种成功。多活几年钱就赚回来了。
再说一下一头驴的故事,有一头驴,与众不同,喜欢思考。有一次,主人在它面前放了两堆体积、色泽都一样的干草,给它做午餐。这下可把它给难住了,因为这两堆干草没有任何差别,它没法选择先吃哪一堆,后吃哪一堆。
于是,这头可怜的毛驴就这样站在原地,一会儿考虑数量,一会儿考虑质量,一会儿分析颜色,一会儿分析新鲜度,犹犹豫豫,来来回回,在无所适从中活活地饿死了。
当然这一头毛驴的故事一定是杜撰的。但是他提出了一个选择困境的问题。选择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呢?
选择带来踌躇和焦虑。而这种踌躇和焦虑往往是跟选项数量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咱们做事情只有一个选项,一个目标,一个出路,那咱们方向也就有了,那就是往这个目标奔着去走就可以啦。
偏偏有很多事情,他有很多选项,而且每个这些选项哦,哪个都有好,哪个都有坏。
选择的底层逻辑就是你的价值观,通俗一点来说就是八个字:你认为什么更重要。
我们做出的任何选择,本身都是有利有弊的。省直单位平台大,平台高,能保证天花板和地板,但是它可能工资却高不了多少,另外房价却很高。
但是大城市无论是小孩教育,老人医疗,日常消费娱乐,生活环境,都比小县城强太多。
在县城比较安逸,大城市有大城市的烦恼,小城市有小城市的确幸,在县城生活压力比较小。所以,到底怎么选,取决于你更看重什么。
有人问我找对象找体制内的还是体制外的?
如果追求安稳,步调一致,那就找个体制内的,将来结婚有共同话题,并且两人收入合起来也算个中等收入水平。但是如果想收获更多,那就找个自己创业的体制外,可能收入会更高。
但是同样,生意有风险,体制外的工作风险大,收益也大,这个就是看个人对生活的一种追求,不管体制内外,关键是要找的人和自己合拍的,对脾气的,另外找对象不能既要又要,重点是自己看中什么。
有人问我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基层执法岗位我该怎么选?
这个得看你自己需求什么,法院和检察院区别,法院忙,累,但是专业性和市场更多接轨,如果自己还想以后出去干个律师,选法院。
如果想发挥专业特长,选法检,司法局专业性差一些。如果追求闲暇和照顾家庭选检察院和司法局。法检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都高于司法局。这里面检察院性价比高,相对没那么累。
基层执法部门有很多,发展前途差异很大,没法比较。司法局不是啥强势部门,司法局的发展前途,在政府序列算个中等部门吧,首先看你觉得自己需求是什么再选择吧,往往没什么统一的标准。
二、看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多看到得到的东西。
俗话说做事情没有百分之百的完美,只有百分之百的错误。你要明白,任何选择都不是完美的,你不能什么都想要,什么都不想舍弃。
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多看到得到的东西,这是世间颠簸不破的真理。人这一辈子把得失两个字想清楚了,人生就活明白了至少一半。
经常听到有人说,我找对象的要求并不高啊,为什么还是找不到合适的?
我个人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两个字就是舍与得。你真正想明白了这两个字,很多事情你就不会痛苦了。
我们很多时候看问题都是看到了舍,没有看到得,所以就会痛苦。
所以找对象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什么对自己最重要,你最在乎的是什么?你在乎的如果是对方的经济条件,那么在相貌等其他方面可能就要适当的舍弃,如果你在乎的是对方的性格好,有上进心,但是目前可能经济条件差一些,所以放弃掉十全十美的想法,抓住最重要的东西,舍弃掉不那么重要的东西。
我们说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吸引什么样的朋友,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找到什么样的对象。虽然我们说找对象跟一个人的学历、经济条件、工作单位等等有关系,但其实最根本的还是你这个人本身。
所以我们要提高找对象的成功率,还是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力。
不然的话现在找个合适的对象太难,你着不上我,我看不上你。找对象和找工作类似,不能既要还要又要更要,自己最看重哪一点,比方说看中工作就对长相要求低一些,看中长相就对工作要求低一些。有舍有得,大智慧。最看中其中一个即可,不能既要又要,能让你迅速脱单。
三、结果是好的,选择就是对的
人生什么时候最痛苦?后悔的时候最痛苦!什么叫好的人生?无悔的人生是好的人生!什么是好的选择?无悔的选择就是好的选择。
如果我们能做一个选择,不管这选择别人怎么看?我们心里没有悔,这就行了。希望:做重大选择能达到无悔的境界。世事难料料,谁都没长前后眼。预料不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经常会有读者问我要不要辞职去体制外?乡镇公务员和县直事业编怎么选?
每到这种时候,我给建议的同时,都会告诉她们:永远没有正确的选择,重点是要让选择变得正确。你选择了乡镇公务员,有服务期限,你可能一辈子都在那里了,但是它是一个行政编制。
你选择县直事业编,你进可攻,退可守,可以继续考公务员,你的人生还有无限可能,当然这是在你很努力的情况下,但是有可能你一辈子还是个事业编。
任何一件事情,在结果尘埃落定之前,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准确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选择。
我见过太多的人瞻前顾后,想改变又怕失去,时时刻刻生活在恐惧之中,最终一事无成。
成功的人不是做出了绝对正确的选择,而是在做选择的时候快速权衡、迅速判断,随之坚定大胆往前走,在往前走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困难,也可能与预想的偏离很多,但大步前进、灵活改进,就算失败也永不气馁,一步步探索、一步步总结经验,最终达到胜利的彼岸。
外人看来,是他当时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实际上是他的能力和信念,“让选择变得正确”。
没有正确的选择,我们要做的,是让选择变得正确。
所以说没有所谓的哪个选择一定是对的,哪个选择一定是错的。对和错,都是结果论,最终都是看一件事情的结果。
如果最终的结果是好的,你就觉得自己选对了,如果最终的结果很糟糕,那你就会觉得自己选错了。
所以一旦你选择了,就不要去考虑对错的问题,不要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不要心里老是想:我当初要是没有选择这条路而选择了另外一条路,那该多好。你越努力越不后悔当初的决定,结果是好的,选择就是对的。你只能努力让自己增加对的概率。
希望以上对您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