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这七步做,回报率比你跳槽、转行、深造都大得多
原创 碧树西风 记忆承载3
总有很多读者来问我很多工作上的问题。
什么意思呢?
自己的专业有问题,行业有问题,公司有问题,部门有问题,反正,很不顺,有一堆问题。
那么他们想到的办法是什么呢?
跳槽,转行,深造。
我不是说你们这些思路不管用,而是说,你们在隔靴搔痒。
大多数人的处境,就像一个水缸,水缸下面有七个洞,它在漏水,而很多人,视而不见。
你觉得自己人生当中那一堆的问题,什么养老,教育,医疗,各种收入不足,都是源自于自
己往水缸里注入的水不够多。
于是你就想着加大教育的投入,无论是资金的投入,还是精力的投入,你就想着跳槽,转行,
深造,总之,再给你家的水缸找几个新管子。
但实际上,你只需要把水缸下面那几个洞堵住,你就会发现自家的收入大幅度攀升。
反之,如果你不去堵这些洞,即便你加大了金钱的投入,精力的投入,你依然会发现:
在提高了学历的那群人里面,你是混最背的;在热门行业里,你是收入最低的。
我们今天就讲如何堵上这些洞,让自家的处境直接上个台阶。
全文一万九千字,共七个步骤,层层递进,文中多处有链接,俗称画中画,文中文,阅读时留心莫错过。
本文下面的留言,每一条,我都会看到。
以下进入正文:
第一步、很多人,都听不懂人话。
我这么多年给别人做事,以及我用人的经验告诉我,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卡在学历或者能力上。
他们卡哪儿了呢?
卡在听懂人话这件最基础的事情上。
按说这是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但非常遗憾,绝大部分家长都忙于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以至于揠苗助长,这么多孩子在最该学习听懂人话的年纪不去学这个,而是学什么呢?
考级,弹钢琴,练编程……
是,你们的孩子送到职场上之后,一个比一个看起来优秀,但是很遗憾:他们大都听不懂人话。
他们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我钢琴几级了,我这个音节有没有弹错,而从来不会去思考:
公司到底要什么?市场到底要什么?公司里各个派系,每个利益团体,到底要什么?
没这个习惯。
但这个习惯恰恰是所有事情的开头,是最重要的那个。
做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啊。
你都不去研究你所处的环境下,周遭的人到底在想什么,人家要什么,你就开始搞,那不是胡搞瞎搞,是什么呢?
所以听懂人话这个习惯,最好的养成环境就是幼儿园。
因为这个时候所有人都还不会伪装。
你观察你幼儿园的同学们,正南为什么哭了?因为他的小熊手帕不见了。
找到,他就会破涕为笑,就这么简单。
小新,阿呆,正南,风间,都还不会隐藏自己的情绪。
通过观察,你会发现同学们并不是幼儿园阿姨说什么,就一定会做什么,各有各的想法。
养成这个观察的习惯,保持,等长大后,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没那么复杂。
正南还是当年的那个正南,阿呆还是当年的那个阿呆,他们只是把自己包装了下,他们的内核并没有变。
以前他想咬一口你的冰激凌他就直接说了,他现在只是不好意思讲,但你通过观察他的眼神,你就知道,他和小时候一样,他还是想咬一口。
所以听懂人话的途径是什么?
换位思考。
我们走到任何一个环境里面去,首先要做的,都是模拟这个环境下面的人,站在他的角度,想想,他要什么。
比如领导和你谈心,谈职场发展愿景,难道是他关心你么?
他都这么累了,他一天飞三个城市,他都这么烦了,他背这么多的 KPI,他哪儿有精力关心你?
换做你是他,你关不关心你自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坐在他的位置上,你都做不到,他凭什么?
他又不是钢铁侠,他跟你一样,是个人,他会累的。
那么他关心就只有一个原因,他在关心他自己。
你的个人规划,会影响到他对你的人事安排,所以他才不得不旁敲侧击窥探你的内心世界,难道不是么?
他能不能直接说,他有个项目,需要你保持 3 年稳定,能这么问么?
你是成年人,你听到后会撒谎的。
他也是成年人,他知道你会撒谎,所以他只能避开他自己所思所想,佯装关心你的个人发展,在一个大家都轻松的场合下,假装和你聊天。
你换位思考了,知道这个世界上成年人都很疲劳,没人有心情关心你,你就会拿这件事当作考核。
他一张口,你就会联想到他的个人诉求,那你就知道该怎么撒谎,该怎么回答,该怎么安抚对方。
反之,你什么换位思考的习惯都没有,人家一装作关心你,你就以为真关心自己。
就开始大谈自己要 3 年当经理,5 年当高管,然后跳槽成为老东家的竞争对手,那你就真被对方套了话去。
所以时时刻刻保持换位思考,就是听懂人话的前提。
如来从不关心悟空是不是想进步,也不关心沙僧是不是想脱困,那是你的事儿,那不关他的事儿。
如来如果问你,他关心的一定是你这个人,能不能帮他成事儿,或者说,你会不会坏了他的事儿。
他问你个人发展意愿,就是单纯的想要知道,你的想法和他对你的定位,是否有冲突。
好比他对你的定位是协助完成取经这件事,他想要考察的就是你自己是不是也是这么打算的,别中途出个幺蛾子,你要回花果山。
所以我说换位思考,能解决一切听懂人话的问题。
领导雇你是为了啥?想清楚这一点,你就围绕对方的诉求去回答,这就叫学会听得懂人话。
你想通了如来需要你干嘛,你就说自己想干嘛,这就是你该说的话。
你要表达的就是:取经是自己从小到大的愿望,领导想要的那个萝卜,恰好是自己立志成长为的模样。
这就足够了。
这就是你的规划,这就是你的打算。
至于你有别的打算那是你自己的事儿,哪怕你想要给老君做双面间谍,哪怕你要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你要给玉帝做内应,烂在你肚子里。
聪明人讲话为什么全是套话?
因为他听懂了,他听懂了别人要什么,他就给什么,那他当然是人才,说话又好听,忽悠起领导来,一套一套的。
他不进步谁进步?难道是听不懂人话的人,进步么?
第二步、很多人是真没打算。
看完第一个话题,如果你觉得听懂人话就可以包打天下,那你太小觑了天下。
听不懂人话那就是个睁眼瞎,你博士毕业也没用的,没得混,只能被人当枪使,只能年轻时被利用完了,回头一把年纪输送到社会上当人才。
谁要你听不懂人话呢?那只能去开滴滴送快递,导航让你往东你往东,让你往西你往西,这回好了,不用听懂人话了。
可是听懂人话了之后,并不意味着你就有了自主意识。
你知道自己要干嘛么?
不知道对吧?
很多人做事都是稀里糊涂的,他是能听懂人话,但他不能有效的组织起目标。
唐僧今天夸我了,说我工作很努力,唐僧明天骂我了,说我又乱丢东西,砸到了花花草草,甚至砸死了人,破戒杀了生。
你听懂的这些来自旁人,甚至是来自于顶头上司的评价重要么?你好好想想看,重要么?
一个组长,他到底有没有权力把组员提拔成下一个组长?
有没有可能?
没可能的,明白不?没有可能的。
听懂人话只是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你才能利用好你收集的数据。
你仔细想想,你能否进步,难道是组长唐僧能决定的?
不可能的,如果你想进步,至少也要在菩萨这个经理面前邀功。
你的顶头上司,组长唐僧他唯一能够影响的就一件事:
那就是他能够影响你,是否出现在他的上级,经理菩萨的面前。
你想想看,如果唐僧是法海,就是那个大威天龙,世尊地藏,般若诸佛,般若巴麻空,动辄扬言要灭了妖精满门的那位主。
有他在,还轮得到你汇报工作么?
跟着法海,只怕你悟空也得挑担子牵马去了。
那么我们换一种情况,如果唐僧没有法海的武力,但是他比较精明,他从来不让悟空接触菩萨,他每件事都要自己汇报,然后由他来传达经理菩萨的指示。
你悟空不同样没有出头之日么?
所以我们选择直系上司,他过于完美不是好事,完美,你就没价值了,或者你只剩打杂的价值了。
他过于精明也不是好事,他太善于管理,针扎不进,水泼不进,你能得到向他的领导汇报的机会么?
所以我们要主动选择唐僧式的领导,他有作用,没有他,取经就没法立项;但是他又在某些专业领域里依赖你,于是你也有了作用。
他有一定的管理能力,他也知道拉一个打一个,也知道团结八戒这种不能干的下属一起打压悟空这种能干的下属。
但是,在最关键的事情上,在接触他的领导经理菩萨,老板佛祖这件事上,他并没有阻拦你,或者说,他也拦不住。
那你才会有机会。
我讲的这些东西,你脑子里想的清清楚楚,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这就叫有打算的人。
你不仅会接受数据,你也会分析数据了。
反之,你每天沉醉于今天被组长唐长老又抱怨了几句,还是明天被同事八戒埋汰了几句,被同事沙僧奉承了几句。
那就叫做没脑子,上班没带脑子。
你根本没想明白自己是来干嘛的,你实际上是在混日子浪费时间,自己还很辛苦,还意识不到自己平日里忙忙碌碌都是瞎子点灯白费功夫。
第三步、大部分人都学不会求助的正确姿势。
第一步我们讲的听懂人话,也就是收集数据,决定了一个人在职场上是不是瞎。
第二步我们讲的有了个人打算,也就是学会分析数据,决定了一个人在职场上是不是瘸。
不瞎不瘸终于可以走两步了,但是对不起,仅仅是踉踉跄跄往前走。
因为职场不是一个单打独斗的考试游戏,这是一个很多人组合而成的小社会。
职场就是一个小社会,一个浓缩后的社会。
在社会里面,你不会借力打力,不会借助他人的力量,你是走不远的。
职场上最多的是两类人:
一类人是凡事怕麻烦别人,任何时候都不求助,俗称三棍子打不出一个闷屁。
有的人你看着他就一直在那里加班,原地打转式的加班,3 天过去,5 天过去,没有任何进展。
你要不要加班,要不要受苦,那是你个人的事儿,可是你耽误了项目的进度,就会连累别人。
好比领导让你运荔枝,一共就 11 天,你耽误了3天,那意味着替你擦屁股的人,他就只剩8天了。
所以一味蛮干,不理解自己是待在一个平台之上,不会协调资源,不明白自己是为公司办公事的人,他的结局注定不会好。
可是反过来,与这种人成为鲜明对比的,是另一类人。
这类人脑子里好歹有了点做事的意识,他知道耽误不起,但他是怎么向上级寻求帮助呢?
是无脑式的。
你看《西游记》里面沙僧和悟空的区别就在这里。
你让沙僧讲一件事,他是讲不清的,或者说,他到了菩萨跟前就一句话,师父被妖精抓走了,二师兄被捉了,大师兄也受伤了。
然后呢?然后就没有了。
我们换位思考下,站在菩萨这个经理的角度,她唯一知道的信息就是手底下某个项目组瘫痪了。
于是她就得接管一切,从哪儿接管呢?从头接管。
她得去另外安排人打探细节,前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她要把所有事情了解完,把项目中断的点给续上,才能让一切恢复。
那么在她眼里,沙僧这种员工就只能算是个工具,他不是个战斗人员,他除了能说话,不是哑巴之外,别无用处。
你对比下,就知道悟空每每向领导求助,他的汇报内容完全不同。
悟空自己做了很多事情,他每次都要提前探明这一关的考核内容。
这一关的考核目标到底是干嘛的?是通过和妖精比试的方式,还是通过除恶务尽的方式来传播佛教的信仰?
当前这一关妖精到底是有背景的?还是没有背景的?
有背景的也要分,是玉帝的?是道教的?是佛教的?
你看遇到青牛精,他满天神佛都求遍,偏偏不去找老君;同样,遇到黄眉怪,他天庭道教都求遍,偏偏不去找灵山。
这就叫带着脑子工作。
悟空通过自己前期的工作努力打探,摸索,已经弄清楚了青牛精的背景。
老君要为难取经项目,你找老君有什么用?不等于直接替取经项目组向老君低头了么?
这个低头,是你领导的领导如来所许可的么?
没有许可,就只能坚持。
同样,黄眉是弥勒佛安排的,你去求观音,求得着么?
都是大领导,你让观音怎么站队伍?她是挺弥勒佛这个大领导呢?还是挺如来这个大领导呢?
你去找如来,如来如果不肯和弥勒撕破脸,你这么一找,不是坏了大领导的事儿么?
这就叫带着脑子在工作,悟空当然明白自己做的每一份工作,领导都可以做。
问题是,如果像沙僧那样,什么前期工作都不做,什么个人素质能力都不展现,那凭什么给你一个坐莲台的资格呢?
你要证明自己也有价值,那你就得弄清楚每一关背后的详情,这就是你工作的意义。
弄清楚之后,你才能知道这件事,我可以求谁。是求天庭,还是求道教,还是求佛教。
不仅弄清楚求谁,而且可以在向上级求助的过程中,准确地表达出自己已经做到了哪个阶段。
我好歹试过这个妖精是怕火,还是怕水,还是什么都不怕。
我好歹探索过这个妖精背后复杂的人际关系,至少让我的经理菩萨知道,她如果选择出手援助,会给谁卖好,又会得罪谁。
这些信息才是你在工作中要完成的任务。
当你没有做到这些中间步骤的时候,是没有人会帮你的,当你甚至连做这些中间步骤的意识
都没有的时候,是没有人会理你的。
你想想看,李善德刚接到送荔枝任务的时候,谁搭理他?
没有人。
所有理智的人都躲着他,怕沾染到他的因果,如果他始终不能自悟,那对不起,他就是那个倒霉蛋背锅侠。
他第一次领悟是什么?是学会了拉大旗扯虎皮。
我不能带给你们好处,但我是不是可以带给你们坏处?这又不是我要吃荔枝,这是圣人派下来的任务,你们不帮我可以,但是不给我资源,那对不起,我拉你垫背。
你看,稍微一自悟,他拿到了资源,可以展开工作了。
但对不起,在这个阶段你仍然只能就事论事。
李善德第二次自悟,是他发现,这个项目里的工作资源是可以挪到别的项目里使用的。
他把运荔枝的通行证,卖给了商人,让人家去运送香料,从而赚到了天使投资。
随着李善德不断的开展工作,当他的荔枝转运实验有可能成功的时候,就有人来帮他了。
胡商们第一次愿意站在风险投资的角度,重新审视他这个项目。
当他拿着胡商的投资,把项目实验成功,拿着验证报告去长安,右相才有可能给他腰牌,支持他完成项目。
因为此时此刻,他已经吃了六个馒头。
记住这一点,当你吃了六个馒头的时候,你去求,才有可能求得到第七个。
在那之前,你什么都求不来。
那些有资源的人,从来都是见死不救的,因为救急不救穷。
你只差最后一个馒头就能活,上面的人也许愿意拉你一把,你差得且多呢,那你自生自灭吧。
这就是悟空和最初没有自悟阶段的李善德最大的区别。
悟空擅长的不是求人这个动作,而是他非常清楚,事情做到什么阶段,才有可能求到什么人。
否则,你把一个自己根本未曾实践过的问题,一个没有自己通过实践得到中间阶段产出物的问题,直接拿去求人。
领导们会搭理你么?
不仅不会搭理你,而且会让你留给直系领导,以及各平级部门领导们一个非常差的印象。
那就是你这个人啥都不会,工作方法都不会,只会无脑求人。
那人家要你干嘛?或者说,整个组织,整个体系,要你干嘛?
你没有找到立足点呀,明白不?所有人眼里,你都没用,你顶多是个传声筒,还是不带脑子分析的那种。
更重要的是,悟空做的远不止于此。
他做了很多工作的中间态可不仅仅是为了求助的。
悟空真正做那么多中间态的工作,是因为不做这些,你就永远都无法深刻全面的了解你所在的这个组织里面每个人的小九九。
而一个人,你想要在一个组织里面立足,你必须要知道大家的小九九。
像电视剧《长安的荔枝》里面,你要知道右相想干嘛,鱼常侍想干嘛,左相又想干嘛,各个衙署的头头脑脑,以及下面的工作人员是怎么站队的,各自有什么小九九。
这就是工作本身。
工作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做事分析,窥探信息,你直接问,是问不到的。
你问黎山老母,你到底是天庭的,还是道教的,还是佛教的?
她会告诉你么?
她可不可能告诉你她是跨界大佬,她和方方面面都有利益往来?
不可能的,人心隔肚皮的。
你只能通过工作当中的蛛丝马迹来了解,哦,你儿子好像和这方势力有关联,你收了个见不得人的徒弟好像跟那方势力有瓜葛。
你通过工作,了解得多了,你在整个组织,整个体系里面,就开始有了价值。
一件事摆在你面前,你就知道求谁,他就不知道求谁,你就知道用什么办法求有效果,他就不知道,他就瞎求。
于是你就能够在体系里面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你就成了组织的一个节点,一个绕不开的节点,而他,就被输送到社会上当人才去了。
第四步、大部分人都没弄清楚自己到底为谁而工作。
通过了前三步,不瞎不瘸会借力,这就够了么?不,这才哪儿跟哪儿。
我们永远都要明白一件事:冰山藏在水下面的部分,比上面你看到的,大得多。
工作也一样。
藏在下面的,来自各方的人的利益,比明面上的你看得见的工作内容,大得多。
大部分人做事的样子,像极了《长安的荔枝》里面的李善德。
李善德什么样子呢?
你的直接上司让你干嘛,你就去干嘛。让你种花你就种花,让你采买荔枝你就采买荔枝。
很少有过思考,自己手头的事儿,到底是因何产生的?
或者说,自己手头这件事具体和谁的利益是关联的?
有些事儿是常规性任务,部门里面天天都会有,走流程的。
有些事儿是关系到自己直接上司能否升迁的,关系到他和他的同级竞争的。
有些事儿是某个高管因为私人利益特别交办的。
而有些事儿则是互相推诿的过程中,凭空产生的。
这些个信息,你要去分门别类的。
这就是我们上一个话题讲的,只有在工作中留心,你才能知道每件事的来龙去脉,你才能知道每个人工作之外的,暗藏在水下的个人利益部分。
这一点很重要,这一点,分成初级与高级两个层面。
初级水平,我举一个西游记当中的例子。
地藏王菩萨手底下有个岗位叫做谛听,它日常的工作是什么?就是监听,监听一切消息,以备咨询。
好,现在悟空自己假扮自己,闹出一场真假悟空的闹剧,要求地府分辨,地藏王菩萨咨询谛听,它因何不讲?
因为它清楚,自己没资格,包括自己的领导地藏王菩萨同样没资格。
取经项目是如来发起的,可不是他们地府部门。
一旦自己说实话,当众拆穿悟空,悟空就回不到取经的队伍,和师父唐僧的关系就没法弥合。
这种关系到取经项目是否中断的事情,是自己这个级别的人能干预的么?是自己所在的地府部门能干预的么?
不能,那你就不能说,你就要把这件事,留给如来,让他去做决定。
漫天神佛其实和谛听一样,早就知道怎么回事,但没有一个人公开讲出来,大家都把这话留给如来,等他来宣布,你要怎么决定,就是什么决定。
这个时候,如果你是谛听,你照直了说,事后被穿小鞋,还很委屈,说我都是为了工作。
我的工作职责就是监听,现在领导都问我了,我怎么能不照实说呢?
那你就擎等着被 AI 取代吧,你就不是谛听,你只是个工具听。
工具听干嘛给你设个岗位?工具听干嘛给你发工资?工具听直接用 AI 就好了,只需要一点电费。
你的价值就体现在你会过脑子,工具它不会。
问 AI,它就照直说了,问你,你会过脑子,你会思考,这件事谁才能说。
所以你谛听的岗位才会保住,你才能过了 40 岁继续领福报,你才不会被输送到社会上当人才。
因为领导们每年看到裁员名单,都会对你网开一面,他们都会想起当年的这事儿。
他们知道,这货还有用,不能裁。
裁了你,下回来个不过脑子的 Al 谛听,问啥说啥,闯了祸,把领导至于尴尬的境地,算谁的?
而且你要知道,这只是初级水平。初级水平的作用,仅限于让你保住工作。
如果你像祁同伟那样想进步,光是谛听这样,可是远远不够的,你得升级,升级到高级阶段。
我为什么说大部分人对待工作就像李善德那样呢?
因为你只是把工作当工作。
事实上任何一项工作的背后,都是众生相。
圣人要讨好杨玉环,要吃新鲜的荔枝,谁想成事儿?
杨国忠,包括他的下属们。
谁想坏事儿呢?杨国忠的对手盘,左相,包括他的下属们。
清流们希望谏阻这件事,正如各个衙门的头想要趁荔枝商路的打开,从中捞取油水,亦如底层官吏们烦恼又给自己添工作量,又要加班了。
这就叫众生相。
就像围绕取经,一定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有人想要从中捞好处,扩大势力范围,有人担忧自己成了被打击的对象。
拿到任何一项工作,首先要通盘考虑这个,这就叫高级阶段。
不展开这一点,你永远无法知道谁是你朋友,谁是你的敌人,谁是你潜在的资源,谁会在你前进的路上挖坑陷害你。
弄清楚了之后,你的工作才开始有了价值。
如果你只是把工作当工作来做,你凭什么升迁?
运荔枝被你做成了部门常规任务,那做好了是你分内事,做不好你等着背锅吧。
你得自己给自己找客户,你的客户只能是贵妃这一系的人,因为是她们要吃荔枝;或者,是商人,因为他们想要打通商路,想要牟利。
李善德他是误打误撞,撞大运撞出的结果,而换一个有脑子的人,他面对这个任务,第一时间能想到的工作思路,就已经是这样了。
去找商人融资做天使投资,而且得让商人的融资挂钩上所谓报效右相这条路。
因为只有他们有利可图,只有那些有利可图的,才可能是你潜在的,有可能说服的资源。
这就叫为什么而做事。
你永远都在为部门常规任务而做事,你一辈子做不出头的。
你做的每件事,你都得给它找个理由,没有理由,也要积极靠拢。
就是祁同伟的那句话,我太想进步了。
你得让自己做的每件事,至少看起来,只有两种目的。
第一种目的,是为了给领导办事儿,我做事儿可全是为了您,为了帮助您进步。
就像吕不韦见公子异人的第一句话,吾来大子之门,我可是为了你的前途,为了光大你的门楣在奔波。
第二种目的,即便我做的事儿实在和领导的利益靠不上边,我也得把它做得像是在表忠心。
换言之,我眼里就两种事儿,要么给您办事儿,无论给您办公事儿还是私事儿,都是给您办事儿。
要么,那我就是在表忠心。
我的精力一丁点儿都没糟践,全用在能决定我是否进步的人身上,我才可能进步。
你注意,这不一定是真的,这也许只是一种表达。
祁同伟跑去陈岩石家里锄地,完全就是为了偶遇沙瑞金,但是他面对自己的老师高育良的时候,会这么说么?
不会,他只会表达成,我是为了老师您,去探听消息的……
你品,你仔细品。
这才是个要进步的样子。
你起码要做到谛听那样,不把工作当工作,时刻留心工作对每个领导的影响,才能保得住工作,才能不退步;
如果要进步,那更是要时时刻刻主动靠拢,你要包装,要让自己的工作和领导的所思所想密切联系。
第五步、事情的成败和你个人的成败不能说没有一点关系,只能说,基本没啥关系。
补上前面的四个短板,一个人可以讲,不瞎不瘸有目标会方法。
但这就够了么?
不够,即便掌握了前四步,很多人努力一生,得到的依然是四个字的评价:
善于谋事,拙于谋身。
你把事情做好了,你个人的结局未必好的,反之,事情做黄了,你未必就会吃瓜落。
我们继续沿用上一个话题里面李善德的例子。
李善德实际上是被逼急了,他怕死,怕背锅,才学会用圣人要吃荔枝这件事来压人,用做失败了,到时候参一本,说都怪谁谁谁不配合,拉别人垫背来驱动人。
那么我们作为对比,你会发现取经项目里的猴子,他从一开始就很能拎得清,不是我要取经,是佛爷要取经。
这一点,很多人工作了一辈子,都悟不透。
当然,悟不透也不稀奇,毕竟猴子被关了五百年,他的阅历比你丰富得多。
五指山下的五百年里,猴子明白了什么道理?
他明白了,天下事,都是局,真正操心的是那些做局的人,是那些下棋的人,自己,顶多只是一枚棋子。
作为棋子,你真正要操心的不是棋盘,不是天下,而是你自己,俗称决定你最后命运的,并非事情的成败,而是你到底有什么利用价值?
这就是那句话的由来,一个人还能做什么,比他做过什么,重要得多。
为什么?因为你是棋子,因为你是打工的,因为你不是老板,因为那不是你的生意。
你做得再成功,那也是别人家的生意被你做成功了,作为打工人,你的命运从来不取决于你给别人做成了多少事,而取决于,你自身到底还有什么利用价值?
也就是说,你千万不要觉得一件事交给你,它就是你的。
你最后的表现,是不及,是符合,还是能够超出最初安排你来当棋子的那个棋手的预期?
这才是你自身价值的判断标准。
别说你像猴子一样,只是个快递员,哪怕是取经项目组的组长唐僧本人,也从来没有把项目当自己的。
唐僧很清楚,一切都不是自己能决定的,徒弟是谁,自己不能决定;走哪条路,自己也不能决定。
一个人,无论接手任何项目,你要做的事情就一条:
尽量通过该项目,来了解它的成因,项目是怎么立项的,它牵涉的利益,谁能从中获利,以及,如何证明自己还有利用价值。
你比如运荔枝这件事,如果交给一个职场老油条,你觉得他难道真的会像李善德那样死中搏生,去寻找什么运送之法么?
不会的。
他甚至都不会关心这个项目能不能做成,他只会做两类事。
一类是投靠左相旗下的势力,想办法通过做事做项目,来给左相提供攻击右相的证据。
另一类是投靠右相旗下的势力,想办法在打通商路这件事上琢磨如何为右相谋利。
只要你能通过做事证明自己还有利用价值,你就能活,跟那件事本身,无关的。
事情做不成,你也不会背锅的,照样有人会参一本,把你保下来,因为回头你还有用。
反之,如果你没有利用价值,哪怕你把一个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完成了,你面对的也依然是个死局。
因为接下来,你自身没有价值了。
一头牛,无论它多么勤勤恳恳,无论它曾经耕过多少难耕的田,等它无用之日,就是变成牛肉干之时。
我以前讲过两个天才的故事,他们做成了多少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又如何?
没用的,等待你的依然是韩信旧事,依然是狡兔死,走狗烹。
十多年前我还在职场上的时候,有个哥们,是某著名外企在国内某城市分公司的 CEO。
他把那家公司做倒了,被卖给下一家外企,又倒了,再卖,还倒,还卖。
转卖几次之后,他在最后一家外企集团里照样步步高升,最后做到了整个亚太区的二把手,销售一把手。
为什么?
因为他的工作重点没有错,他很清楚,这么大的集团,根本就不存在一个所谓的总老板。
集团内部就是存在各方势力。
换言之,大家嘴上都在讲集团的利益,但实际上,各个高管心里想的,都是自己的利益。
他把分公司屡屡做倒,损失的是集团的利益,又不是具体哪个高管的利益。
只要他每次都能找到可以投靠的对象,证明他的利益价值,那他就会被罩呀。
这哥们和那俩天才,成为鲜明的对比。
屡战屡胜,兔死狗烹,屡战屡败,步步高升,为什么?
因为前者不是谁的人,你以为你在给谁做事?其实你在给莫须有做事。
后者做事是真的有具体的受益者,那个受益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也会罩他呀。
所以我们想想看,如果你是李善德那样的荔枝使,荔枝项目的经理,你能做什么?
只有四个字:顺水推舟。
尽量的把那些能够从中捞取好处的人,攒一个局,让他们发挥。
尽量的挑唆那些反对者和潜在得利者之间的关系,让他们互咬。
一个成熟的项目经理,要做的不就这点事儿么?
至于成不成的,看天意,谁知道呢,也许今年荔枝不结果呢,不必操心。
这样的项目经理在现实中,才会是步步高升的。
俗称天天打败仗的人完全可能提拔的很快,一点毛病都没有,因为他掌握了正确的做事方法。
你得通过做事,让自己入了高层的眼,让上面的人觉得你拎得清,你上道儿,你有培养价值,你有利用价值,那自然会有人保你。
你真以为荔枝很重要么?
运荔枝到底是功劳还是过错,那就是上头一句话,说重要可以上升到战略高度,说不重要也可以说是为了拍马屁靡费银钱。
下面以为天大的事,往往搁在上面,就是一句话的事儿。
所以做事的目的真的不是为了做事,做事的目的就是为了证明自己会做事。
唐僧能不能活着到西天,那是他自己的造化,不是悟空这个快递员要操心的,悟空的价值也并不通过取经项目的结果来体现。
你觉得悟空什么时候在乎过他押运的唐长老这颗唐荔枝的新鲜度?
他不在乎的,他在乎的就是反复刷履历,去不断的证明自己善于做事,让上级领导菩萨,乃至上上级领导佛爷看到自己的培养价值。
以及借助工作关系,满天满地的结交人情。
有了这些东西,就有了全行业的影响力,取经项目失败,难道不会有下一个项目相中悟空么?
第六步、活儿我干完了,却拿不到奖励
我们想一想,前面五个要素你全都做到了,就真的一定会有好结果么?
对不起,未必。
你做了这么多事儿,比起那种又瞎又瘸的,也无非是提升了成功率。
他单次做事的成功率 5%,你提升到了 50%,那也不是 100%呀。
依然有可能出现某一次他就是运气好,5%也让他瞎猫逮住了死耗子,50%也可能命运就是不眷顾你。
所以前面五步,合起来也只是为了提升自己的长期胜率。俗称他 5%,连续十个项目都没有命中,很正常。
你 50%,连续十个项目你都出不了头,是不太可能的。
可我们有没有更快捷的办法呢?
毕竟职场里面一步快,步步快,一步慢,前途可是不等人的。
没有人会嫌自己进步太快了。
咱们继续沿用前一个话题的例子,还是李善德送荔枝这件事。
我们想想看,绝大多数人对工作任务的理解是什么?
领导安排任务给我,我做到了,这叫合格,我没做到,这叫不合格,不合格被罚了我也认。
那么如果领导安排给我的是一个别人都做不到的事情,比如五千里送荔枝,只有我做到了,我是不是该受赏?
我不敢说全部,但绝大多数人,都是这么想问题的。
这么想问题有一个前提,前提就是你的老板他得是控盘者,就是取经项目里的如来这种层面的人。
如果你能够直接向如来 report,那么你可以期待如来的汝亦坐莲台是一种承诺而非画饼。
你的领导会有这么大咖位么?
绝大多数人面对的领导都没有。
你能够得上的领导,能有右相杨国忠这种,已经大得不可想象了。
杨国忠能许诺你什么?对不起,只有一张空头支票。
因为他不是如来,他只是如来身边的二道贩子,就这么简单。
事实上我们绝大多数人此生别说 report 给如来,哪怕杨国忠,都轮不到,你面对的领导都不知道是几手的二道贩子了。
所以你指望说自己完成了送荔枝的任务,就一定能够得到赏赐,那你是异想天开。
因为在你的领导面前,整件事是吉是凶,它是量子运动的,它是不可测的。
针对送荔枝这件事情,杨国忠他自己也得找理由。
他心里想的是讨好他妹杨贵妃,他嘴上讲的却是大道理。
什么他不是为了送一颗荔枝,他是为了彰显大唐的实力,11 天,大唐的影响力就可以抵达边境岭南,是为了震慑宵小,这是他的公开说辞。
他为什么要搞这么多?他为什么不敢直接说自己就是想拍马屁?
因为他没有最终拍板权,因为即便荔枝送到了,这件事到底是功劳,还是过错,犹未可知呢。
这就是你所在的团队,这就是你伺候的这位领导。
事实上你很可能连李善德也够不上,你去看剧中,前胡商的商会会长,他也只能押宝李善德这个荔枝使。
他的赌点比李善德还要多。
首先要杨国忠拍马屁成功,整件事才会被认可。
其次杨国忠要愿意重用李善德,他天使投资搭上的这条线,才会起作用。
而这个胡商老板,说不定才是你的老板。
看出这条线的不确定性了么?
杨国忠拍马屁成功,李善德仅仅是有可能立功,李善德立功,你老板仅仅是有可能搭上线跟着有钱赚,你老板有钱赚,你也仅仅是有可能期权兑现。
因为前者赢了,可以随时摒弃后者,后者的获利却需要期待前者。
这就叫不确定性,我们做的所有事情,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所以在工作当中,如果你总是单条腿走路,你总是指望一连串的事情都按序发生,那你其实是在赌一个小概率事件。
你当然大概率会失望。
你工作是完成了,你按照老板的要求,配合李善德圆满完成了送荔枝的任务,但是很可惜,李善德被杨国忠抛弃了,于是你老板也就从这门生意中被踢出局了。
他都出局了,你又怎么可能吃到他画的饼呢?
这就像甲方忽然换项目负责人了,作为乙方你们跟错人了,你们自己的项目丢了,导致你们无法上市。
那你手头那堆期权,自然也就落了空。
所以一个人,你想要保全自己的利益,一定得是多条腿走路的。
比如坐在李善德这个位置上,送荔枝的过程中,你就得想办法让它有两种演变方向。
假如杨国忠、鱼常侍们不抛弃你,让你领功,你就得想办法保证荔枝送到的时候,是看着新鲜,吃着也新鲜。
反之,如果杨国忠、鱼常侍们在过程中抛弃了你,你就得想办法保证荔枝送到的时候,是看着新鲜,吃着不新鲜。
权责是对等的,如果让你领功,你必然要承担失败的风险,反之,如果你被踢出局,被夺了功,那你自然不用承担风险。
这就是为什么从一开始,你就得设计好两种结局,这才是你作为技术人员真正的研发方向。
送到不是本事,让送到可以随你的需求,呈现两种结果,才是真本事。
如果人家不夺功,那你最后就不藏一手,不催熟荔枝,你就等着去领功。
反之,如果你被夺了功,那你埋的这手就会起作用,催熟后的荔枝,就会成为夺你功劳的人要面对的大坑。
你埋这条暗线是为了什么?为了报复么?
不,职场上没啥好报复的,人都是为了利益,你埋暗线,同样也是。
你埋伏了暗线,就可以借此投靠左相。
你不能跟左相讲,你是因为被夺了功劳,怀恨在心故此挖坑,你不能这么讲。
你要讲你是心忧天下,你担心贵妃吃了荔枝说好,明年还要运,劳民伤财。
看到了么?你挖坑不是为了报复谁,而是为了给自己投靠左相,找个正大光明的理由。
横竖你要得到一样,要么作为右相的红人,去领功,要是被抛弃了,就反手坑右相一把,把坑右相作为投靠左相的晋身之阶。
这就叫两条腿走路,这就是待在李善德这个位置上,该做的。
往下一层,作为胡商,该做的就更多了。
你不可能指望说把自己的利益牢牢捆绑在李善德一个人身上。
你见过哪个乙方供应商傻到绑死一个人,而且还不是甲方的大领导,还只是个临时项目经理的?
李善德顶多算是你参与项目的引荐人,真正成熟的商人都是通过他,完成跟右相牵线搭桥这
个更大的目标,而不是一味的指望李善德。
而且荔枝道能不能打通,也不能作为你这个商人唯一的盈利指望。
万一打不通呢?
所以作为商人,从一开始就得做多手准备,五千里的商道上,哪一段都可以做生意。
打通了 1000 里,这 1000 里不也可以做这 1000 里的生意么?
为什么只盯着长安和岭南这俩终点站与始发站呢?
也就说,在荔枝项目进行的过程中,你就要沿途做好各种渗透,到处考察,看看有无其他商机。
从你投资这条船的开始,你就要做好准备,随时换船,而不是指望这件事一定成。
你单押荔枝一件事,万一杨贵妃吃了说她不喜欢,以后不要送了,你找谁哭去?
即便是运荔枝这件事打通了,你怎么知道打通之后,就不会移交给小舅子公司做呢?
所以你得把双层瓮的烧造方法作为保密技术紧紧握在手中。否则凭什么确保甲方将来一定会分你一杯羹?
至于胡商的手下就更是如此,你觉得悟空何时操心过取经项目本身?
那东西没意义的,明白不?那就是给你刷履历,提升行业影响力的垫脚石。
汝亦坐莲台这个饼能不能吃到我不清楚,但是取经一路来,猴子好像自己已经提前吃饱了。
你想想,沿途那么多妖精,干了那么多年,府库里怎么可能没存点金银珠宝好东西呢?
你什么时候见猴子主动上交过?他从来都是一把火烧个干净。
真烧了么?你自己品。
除了喜欢毁尸灭迹,猴子还喜欢借着工作的由头,到处给自己卖人情。
沿途帮过的国王,教过的王子,救过的百姓,固然信了佛教,但他们念的是谁的好?
是猴爷爷。
你看到了?客户攥在自己手里。
客户也许是佛教这个公司的客户,但客户认的销售,可是自己哦。
哪天猴子要是皈依了道教,皈依了天庭,你看客户跟谁走。
不仅仅是这些的,猴子一路上借着取经的由头,没了多少法宝,又攒了多少交情?
他跟天庭,道教,佛教,各个部门都混了个脸熟,所谓一起扛过棍,一起打过妖,一起分过洞府,一起灭过痕迹。
彼此结下深厚的工作友谊,他图的这是什么?这不就是行业影响力么?
所以唐僧给几个山贼念往生咒,让他们去地府里告悟空的时候,猴子才一脸的不屑,放大话说:
三界之内,任你去告,各方势力,哪个不是他的四大铁?哪个不曾与他交好?谁会接你的状纸?
这种行业影响力,对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
论学习好,论自律,论武功高,猴子比不上黑熊精的,但黑熊精为什么就只能去当个森林防火员,就无法进步呢?
因为它没有影响力嘛。
神仙世界里也不是打打杀杀,当了神仙也还是人情世故。
人家猴子是人情世故领域里的斗战胜佛,不是耍棍子的。
所以你看到了?大家都是多条腿走路的。
你在工作中,到底能不能得到好处,那是要靠你自己去发现,而不是等着领导画的饼正好兑现了,正好掉你嘴里。
第七步、因为不相信,所以看不见
其实上面这六步做完了,你已经赢了,根本就没有第七步,正如乾坤大挪移,根本没有第七层。
可我还是要写第七步,为什么?因为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你看完这六个步骤,你也不会做的。
我们不排除一部分人是天生懒,干嘛嘛不成,吃嘛嘛不剩。但这么长的文章,能逐字逐句看到这里的,不太可能是这类人。
那就只有另外一种情况了,你不相信。
有句话讲,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因为不相信,你就会怀疑,你会怀疑按照这六个步骤做下去,你的回报率,是否真的足够让你满意。
大部分人都会止步在这里,这就叫做因为不相信,所以看不见。
人们往往都会倾向于向外求,极少有人能向内求,因为他们不相信。
你看新旧约全书为啥流行?因为它不断地讲述那个奶和蜜的祖宗之地的故事。
可是我们想想看,他们老祖宗的那块地,当真是流淌着奶和蜜?还是一块连石油都不产的四战之地?
你纵观犹太人的历史就会发现,其实犹太人混的好不好,是自己决定的,是向内求决定的。
他们失去了所谓的奶和蜜之地,在全世界经商的那些年里,好像大部分时候都比较富有。
换言之,新旧约全书更多的时候,起到的是安抚族群的作用,告诉他们,再坚持坚持就好了,回到祖传的奶和蜜之地就好了。
这就是人性,人性永远都喜欢相信这些外在的。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做上述六个步骤的原因,也是一样的,因为在你的脑子里,同样存在一块“奶和蜜之地”。
也许是投资,也许是当老板。
很多人都觉得,我当下之所以困窘,和我没有做这六个步骤无关,和什么有关呢?
和我选错了有关,我应该选择一块流淌着奶和蜜之地。
结果呢?结果他就成了金融消费者……
我很早年就给读者们对比过,对比过金融与计算机,我不是在对比打工,我是在对比两个很有意思的角度。
金融,我是站在一个投资人的视角,计算机,我是站在一个打工人的视角。
我回顾自己快 20 年的,在两个行业里的亲身经历,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当年,零几年的时候,国内芯片行业还处在低谷的时候,就开始做芯片的那些小伙伴们。
等到 2018 年,国内芯片因为海外限售而大爆发时,很多仅仅是做到小组长级别的人,都因为公司上市,分了几千万,级别稍微高一点的,部门经理们,产品经理们,甚至分到超过一个小目标。
可是作为对比,在全职投资人里面,如果你的启动资金很少,比如只有几十万,或者一两百万,那么能够翻几十倍,几百倍,赚到几千万以上的,凤毛麟角。
如果你把这两件事看作两个行业,用概率做个对比,几乎相当于你做到小组长和你做到高管的区别。
也就是说,你在 A 领域里做到小组长,和你在 B 领域里做到高管,收益才是对等的。
可我们要知道,这个结果,跟最初的想象,相去甚远。
我们很多时候都会误以为,做投资比做码农更赚钱。
为什么呢?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误解呢?
很简单,因为前者的困难肉眼可见。
有上市潜力的好公司很难进,个个是学霸,说话又好听。
进去了之后,想要升到组长,想要分到期权,也是很难的,因为没有谁是吃素的,都很拼。
即便拿到了,能不能拿得稳,能不能坚持十年也是很难的,中途放弃的多了去。
因为你每天都会怀疑,这份期权到底是值几千万还是只值几百万甚至只值几十万呢?
所以你入职的第一天就能看到,这件事很难做。路径上的每一个困难,每一处的硬条件,都摆在你面前。
反观投资,看得到困难么?看不到。
为什么横漂有几百万人?因为路径不明确嘛,因为每一关的门槛没有标明嘛。
你真要是每一关都写明了硬杠杆,硬条件,这些人早就一窝蜂散了。
正是因为你没写明,他们都想来碰碰运气。
所以我说,很多事儿,你通关后再去看,和之前看到的,并不一样。
通关后你就会发现,即便只是要赚到同样的钱,投资这件事的成功率也远低于上班。
上班上到合伙人如果你都觉得很难,那么投资赚到相当于合伙人的钱的难度,起码要抬升一个数量级。
投资这件事你做成过,你就会理解我常说的那句话:我说投资的重点既不在于钱,也不在于方法,在于你。
你去观察下,古往今来,所有投资大师的回报率,都是身死道消的。
就是说只要他这个人挂了,传奇就结束了。
所以我才会开玩笑说,投资人以为自己不是打工的了,其实还是打工的。
无非给谁打工。
打工人是给老板打工,是给人打工,投资人是给市场打工。
你只是换了个老板,你的老板不是人类了,但实际上,你还是个打工的。
所以你赚取的是资本的钱么?不,你赚的依然是自己这个人,才华的钱。
市场这个老板比人类老板刻薄得多。
你给人类老板打工,基层员工领月薪,中层员工领年薪,高层员工领期权。
你给市场这个老板打工,基层员工是金融消费者,干活不领钱还得倒贴,中层员工不赔不赚,用爱发电,高层员工才有钱拿。
所以一旦你稳定盈利了,你会发现其实是你自己这个人,脱胎换骨了,而不是市场奖励了你什么。
你得到的一切都是你应得的,而不是你最初想象的,你换个领域就可以不用改变自己也能成功,就能不劳而获。
明白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明白这一点,你就会发现,无论跳槽,转行,深造,亦或者干脆不打工了,去创业,去投资,你都绕不开我们前面讲的六个步骤。
根本绕不开。
哪怕投资这种看似好像不依赖于组织的工作,也无非还是把那六步反复做,重复做。
你想想看,这个市场里,到底有多少暗礁,有多少埋伏,多少资金的动向,多少股力量,你都不清楚。
你不当金融消费者,谁当?
你们单位里忽然来个愣头青实习生,不晓得利害冲突,不晓得历史渊源,四处得罪人,他能平步青云么?
那你作为金融消费者,不就是市场这个单位里忽然闯进来的愣头青实习生么?
你跟最初的,自悟前的,刚接到任务的李善德,有什么区别?
没区别的呀。
如果说有,那你还不如他呢。
市场颁发给你一个运荔枝的,那些成熟的投资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送死任务,李善德好歹知道哭一场,你还手舞足蹈的以为是美差呢。
我说的还不够形象么?
所以想明白这一点,你就会发现,必须相信,才能看见,因为你无论如何都绕不开这六步。
你到底想去做什么行业,什么领域,那无非是你的个人兴趣。
360 行里每个行业当都有各自的局部首富,真正影响你回报率的,是这六步,你做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