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认知:认知的边界,就是规则的边界
有人问我,说自己的经历并不丰富,在没有很多阅历的情况下,怎么样才能快速理解并运用社会规则呢?
这个问题很大, 一句两句话也说不清楚,所以我干脆就在公众号写一篇文章来讲讲,部分内容有点难懂,但绝对是干货。有疑惑的朋友可以加群,和我们一起探讨。
在此之前,有个重要的观点,一定要搞清楚:
人的认知有高有低,是因为认知存在边界;
认知边界的存在,是因为有不同的社会规则;
要打破认知边界,就要先弄明白怎么制定规则。
社会认知的边界
人和人的认知水平肯定是不一样的,这一点很好理解。
农民的社会认知,工人的社会认知,商人的社会认知,肯定不太一样。
同样的,社会底层的草民,和社会中层的中产,以及社会上层的精英,他们的社会认知肯定也不一样。
这种认知差异是怎么产生的呢?
有人说是教育不同,有人说是财富差异,有人说是阅历不同。这些说法当然都有道理,但是都没有说到本质上。
如果观察足够仔细,会发现有这样的现象:
不管是什么年代,总有一些人就像是天选之子,他们的社会认知远远超过了同龄、同阶层的人,但他们的出身、教育或阅历,并没有比其他人好更多。
一些实现阶层跨越的人,他们的成功都和出身、教育或阅历等等并不相关,但他们的认知却比常人高出许多。
这就衍生出一个问题:是否有一些人,真的是生而知之者?如果不是,他们的认知来自哪里?
认知差异产生的本质原因,是因为存在认知边界。
什么意思呢?举个简單例子。
农民李老头的认知,就是春种秋收、耕地养牛,他的所有知识都是怎么样种地、怎么不误农时、怎么样处理收获的粮食等等;而工人王师
傅的认知范围,则是怎么拧螺丝、怎么操控机械、怎么生产等等。
他们都有明显的认知边界,这些边界限制了他们的认知拓展和延伸。
李老头看到村里的读书人,心里就瞧不起他们:细皮肉的,又没有干活的力气,“百无一用是书生”。娶媳妇呢,李老头觉得要娶屁股大的,身强体壮的,能生孩子还能干活。
王师傅在工厂里是一把好手,扳手抡得好,生产车间里的人都得喊他一声王哥。他也看不起工厂里那些办公室里做文职的人,技术啥都不懂, 一天到晚就会瞎吆喝。
人都活在一个有限的范围里,这是生存的物理边界。在这个边界内,有固定的生存规则,里面的人都按照这个边界内的规则行事,按照这个边界内的规则思考。
在这个边界内,人们能获得生存的安全感,但与此同时,他们的认知边界也就形成了。
大部分人都走不出这个认知边界,就算偶尔身体走出去了,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但他们还是会用固有的认知来解释。
就像井底的青蛙,就算看到了外面的天空,还是会认为天空是跟井口一样大。
人有认知边界,是因为存在不同的社会规则。当规则被制定出来的时候,认知边界就开始形成了。
农民必须种地,才有粮食吃,才不会被饿死。在这个规则下,怎么种好地、怎么种地才有好收成,成了李老头的认知边界。
工人必须会抡扳手、拧螺丝,才能生产出东西,才有工资。在这个规则下,怎么抡好扳手、拧好螺丝成了王师傅的认知边界。
同样的,公司里面的白领,被限制在公司的规则里,对于会种粮食和抡扳手是不屑一顾的,他们只对职场升职加薪、团队管理、与领导相处的艺术之类的东西感兴趣。
也就是说,当一个游戏规则被制定出来的时候,这个规则内的人就被框进了一个认知边界里。
仔细想一下周围的人,不同人的认知边界,是不是都跟他所处的“游戏规则”密切相关?
换个角度,也就是说,当我们看清楚一个人的边界在哪,就能搞清楚这个人的“游戏规则”。同理,当我们能看清楚一个组织的边界在哪就能搞清楚这个组织的“游戏规则”,当我们能看清楚一个社会的边界在哪,就能搞清楚这个社会“游戏规则”
下一篇,我会讲一下 怎么样去看“边界”,以及规则是怎么被制定出来的,不同社会阶层的规则的层次关系。
弄清楚了这些,基本上就能对各种社会规则有一个较深的认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