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比清晰更有杀伤力
公众号(U君笔记)
今天跟大家聊一个比较有深度、但是又比较玄的思路:模糊的威力。
什么是模糊的威力呢?
之前我举过一个例子:如果你过年回老家,遇到亲戚朋友(包括父母)问你的收入情况,你一定不要说具体的金额。
即使你年入百万,你也可以说“勉强能养活自己”,或者说“这两年没赚什么钱”。
总之呢,绝对不要告诉他们真实的收入,否则后患无穷。
说多了他们会到处宣传给你树敌,还会有人向你借钱。
说少了他们真的会奚落你,分分钟教你做人。
有句老话是这样说的:不要在蠢人面前自嘲,他们会当真。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父母一本正经地非要问出一个具体金额,你不回答,他们就不罢休,怎么办?
我的回答是,坚决不要妥协,不要以为这是小事。
你如果妥协了,他们就得逞了,你以后就难受了,绝对让你比吃了苍蝇还恶心。
以后每次到了“谈判”的关键环节,你透露的这个秘密总会跳出来扎你一刀。
反之,如果你不妥协,假装忙别的事,或者直接跟他们说:我不会告诉你具体金额的,知道了对你没好处(U君自己就是这样跟父母说话的)。
这时候,他们可能会生气,但是我心里很爽,因为我知道我的把柄没有交出去,以后“谈判”时我就多了一个筹码。
有人会问:你跟父母也要谈判吗?一家人非要用这么正式的用语吗?
我想说,对于大多数底层家庭来说,跟父母“谈判”(或者说闹翻)这个环节早晚会到来的。
到时候,他们会细数你的白眼狼行为,这时候你也必须用有力的语言反击他们,把他们的恶性抖落出来,刺痛他们的心窝。
但是,如果你的很多秘密被他们知道了,那么你就成了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上次在知识星球里,有个小伙伴问我,被同事打听隐私(比如住址),该怎么回答?
其实吧,这要分情况。
打听住址这种事,很可能就是同事之间的闲聊,没有什么特殊目的。
还有,如果你打算在一个单位里(尤其是国企)长期混下去,像住址这种事情是瞒不住的。
但是,如果你只是在大城市的私企公司里上班,你随时可能会跳槽,同事之间也都是半生不熟、不交心的,那你就无需跟他们透露任何秘密。
如果他们问你住址,你不想回答,你可以完全不回答,眯着待着。
有人会问,这样不尴尬吗?不会显得很怪吗?
我想说,这就是区分一个人是否会沦为废物的关键。记住,任何人问你任何问题你都可以不回答。
只要你不怕尴尬,那尴尬的就是别人。
如果你怕尴尬,那么对方就可以无限拿捏你了。
当然,如果你不想给同事留下那种“奇怪”的印象,你也可以采用迂回战术,给他们模糊的、玩笑式的回答。
比如:
我睡在朋友家里
我睡在房车里;
我住在桥洞下面;
我常年住酒店…
总之呢,就是不正面回答他的问题,一般人听到这些也就会知趣地停止发问了。
之所以要这样操作,是因为你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和定位越模糊越好,最好让他们捉摸不透,那么以后在谈判中你的筹码也会更多。
没错,你跟同事之间的谈判也可能会到来,而你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其实这样做一点都不麻烦,只要你养成“给别人模糊化回答”的习惯,那你就赢了。
下面我再说说,在赚钱方面,“模糊化“是如何为我们增加筹码、提高收入的。
说白了,如果你之前一直是直来直去的思维,那你这辈子只能赚个辛苦钱。
反之,如果你开始研究迂回战术、玄学、模糊学,那么你赚钱的境界直接飞升,财神爷直接跑过来为你摇旗呐喊。
1.模糊广告学
广告是将“模糊文化”运用到极致的典范。
比如,印度有个品牌叫“XX山泉”,你仔细看它的全名,既不是矿泉水又不是纯净水,而是“饮用天然水”
说白了,就是把自来水过滤了几遍,然后他们的CEO就成了印度首富。
很多消费者在购买这款水时,总是模模糊糊地以为自己在喝山泉水,实际上这款水跟山泉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