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9:高度敏感的人如何自救?
原创:觉悟者 守夜人总司令
生活中有一个群体感知细节的能力越超他人。也许在许多人看来无比正常的画面,他们却能从细枝未节中感受到一种不可名状的险象环生:比如迎面走来的两个人在低头窃窃私语,它就会觉得对方可能在对自己品头论足,然后回反复的大量自己周身是否有那里不妥。
即便别人走远了,人家窃窃私语的样子,以及眼神和笑容都深深的刻在自己的心里,不断的演绎出各种版本的嘲笑、鄙夷的伤害戏码。甚至会越想越愤怒,恨不能上去把那两个人打一顿才解心头之恨。然而,这一切其实都只是自己内心的戏,别人只是路过,碰巧在低声说话而已,甚至都没看到你!
更要命的是:无论天气的变化,光线的强弱,周围人说话的语气都会深度的影响到自己的情绪–而且时常处于情绪崩溃的边缘:上司的一声叹息,同事的一个眼神,旁人不经意的一句评价,甚至路人一张面无表情的脸,都试图从中解读出对方行为背后真实的意图。
总感觉到身边的而一切都过于复杂,而弱小无助的自己就如同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总是随波逐流又力不从心。
让自己每天总是处于强烈的自我消耗之中不可自拔,好不容易平抚了情绪,却会被随时随地的人和事在自己的内心掀起惊涛拍岸和翻江倒海的激流… 这种应接不暇的失控感简直糟透了!
高度敏感的人往往也是自卑的,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情绪特别低落:逐一的否定自己的一切,习惯性的回顾所有经历中遭遇的失败和不如意,仿佛整个生命的历程都是晦暗的,任何快乐和美好都是短暂的,自己最终的宿命必然是深陷永恒的黑暗和孤独之中–有时候甚至会想到死…
高度敏感的人群都具有某种讨好型的人格,又自尊心极强。一方面渴望自己被周围所接纳–不管自己是否有能力解决问题,都会热心的参与其中,试图从中找到自己的价值。
然而,一旦遭受挫败倍感无力,则会比较容易陷入自责和悔恨之中。另一方面特别渴望周围的一切都主动的顺从自己的心意,满足自身诉求的同时还能照顾到自己极强的自尊心。
然而,现实中这种两全其美往往难以发生,于是,求而不得的痛苦会不断加深对自我的质疑。
如果你缺胳膊少腿,别人看在眼里,多多少少都会心生怜悯。但这种隐蔽的异常,往往无法被大众所察觉,大家只会觉得你想的太多。即便能理解一部分也无法通过外力拉出来。只有同样是高敏人群才能彼此需要,互相取暖。
内在机制
人的精神结构的内容虽不同,但运行机制是一样的。
精神结构的抽象自我拥有基本的最小模型,基于这个模型,彼此能够相互映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感同身受!
或许你觉得这种表述还是有点抽象,我再降低一下门槛:不管是语言、声音、画面还是其它的方式,都是传递信息的载体。
为什么情绪能够被感知,并引发其它人的连锁反应? 就是因为某种状态的记录能够被提取、编码、传递、解码、并在另外一个主体的精神结构中还原。
还原的程度其实取决于彼此精神结构的匹配程度。
所以,有些沟通是鸡同鸭讲就是因为彼此的精神结构无法匹配。
但是,抽象自我包含一个最基本的最小模型,在这个层次上彼此是能够匹配的–人都有手脚等器言,这是人所具有的基本功能。
人对生的诉求和对死的恐惧都包含在最小模型之中。
因此,当一个缺胳膊少腿的人被你看见之后,这个传递过来的信息能够在你的精神结构中被解码,并还原到你自己身上–这种自我代入的痛苦感其实是源于对自我置身此处境时的怜悯!
为什么一个再不喜欢小孩的人看到自己的小孩依然会觉得可爱,小孩生病时的痛哭,你会感到难受,因为弱小和无力会触动你潜章识中自己外干这种状态下的感受。
你会为死亡的人感到孤独和难受,是因为你把活着的自己代入了死者所处的境地–置身于潮湿阴暗的墓穴和狭小的空间及永恒的黑暗之中…
在所有的小孩中,你自己的小孩往往更让你心疼,是因为它在各方面与你的相似性和匹配度更高。
还记得《结构学概论》中的那句话吗:想一想为什么人会以自己作为丈量一切的标准。
如果你周围的人都穿衣服,你不穿,你就是不正常。如果你置身于一个原始部落之中,周围的人都不穿衣服,而你穿,你也是不正常的!
人对自我的判断和行为适宜性的判断,往往源于周围的反馈。除非你强大到自成体系,而且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解决自身的各种诉求。
所有的自卑都源于对比,所有的恐惧都源于孤立。
《C17:乏感的形成》做了更详细的论述,对比和孤立如同硬币的两面–因为对比才会发现差异,正因为与众不同才会被孤立。所有强烈追求优越感的人其实时常生活在恐惧之中。
人都渴望脱颖而出并且一骑绝尘,但是,如果回头发现一个人都没有的时候,往往会心生恐惧。甚至开始质疑自己是不是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我们对缺失存在某种误会—缺胳膊少腿这种缺失往往是极少数–真正让人产生自卑的不是器官的缺失,而是意识到抽象自我中某种功能的缺失会将自己置身于不利于续存的境地。所有人的最小模型中都包含一些生存所必须的标配功能–比如说四肢健全身心健康,心智水平能应对生存所需。
标配这个词越来越多的被人使用,不管是显性还是隐性的条件,都是在对人进行筛选。
最终的结果就是把符合某种条件的人归于正常人,而把那些被这些显性和隐性标准筛选掉的人打入另册。
被打入另册的人一旦认同了这种价值判断,就会在对比之中相形见绌,格格不入–前者是对比,后者是孤立。
落后的人最渴望达标,自卑的人最渴望的就是被接纳和被认可。
人为什么喜欢待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因为很容易达标。
为什么人总是原意和自己差不多的人扎堆,因为特别容易感同身受也很容易被接纳。
人永远都无法消除不安,因为不安的感觉源自于内部的失控和失衡。
一直处于稳定状态其实是非常危险的,死亡就是最稳定的状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在悄无声息的进入一种”死亡状态”—人可以自欺,却无法欺人,你可以把问题掩盖起来往后拖延,但问题并不会消失—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真正的自信往往是从认识到不被接纳和不被认可是正常状态开始的—达标不是终极的终极目标,只不过是路上的刻度而已。
人永远处于从平衡到失控的路上,唯一消除不安的方式就是把不确定规整到确定的边界之内,然后不断用胜任感去挤掉自信的地基中那些自我质疑的泡沫。
大脑在什么都不干的时候都会消耗人体40%的能量。死循环不断触发情绪宣泄会特别消耗能量。那种高频次的循环响应往往无法中断,并像漩涡一样不断卷入更多的能量—直至筋疲力尽,停机休眠。
因此,一旦陷入这种死循环中,只有通过同样高频并消耗能量的方式来中断:比如高频且剧烈的各种形式的运动。
与之同时,找出自己特别敏感的点,有意识的反复刺激反而会提高阈值降低敏感度。
任何人都有禁区和底线,但对于到处都是红线的高敏者而言,将某个极度敏感的点反复刺激之后,反而会不那么容易陷入自我消耗之中了..
不管什么性格特征的人,一旦目标明确,往往更容易专注。人在专注的时候更容易被目标吸引,并被直观的反馈所鼓舞,也就无暇陷入自我消耗的泥潭中了。
所有恶性循环的触发点被激活,都源于遭遇 挫败和目标丢失。反馈链条太长,对能量消耗的需求反而就越弱,也更容易被能大量消耗能量的恶性循环截胡。
为什么越是高敏人群越容易沉迷于刷抖音? 因为它能让目标变得更加的模糊不清,同时能持续大量的消耗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