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4:不再焦虑和恐慌!
原创 觉悟者 守夜人总司令
一个承平日久的社会对于突如其来的灾难所表现出来的惊慌失措和混乱不堪,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所有的痛苦都是从习惯了追逐美好而忽略现实开始的。
人的心态、思维和行为在这种追逐中会逐渐变得越来越封闭。这种封闭是隐性而不是显性的,所以浑然不觉,一旦事到眼前迫在眉睫又会心神不宁,焦躁不安。就用日常生活来举例吧。
过年的时候往往有一个绕不过去的永恒话题,那就是逼婚。然而,不管整个社会和各个家庭如何焦虑,似乎问题本身都无解。过去的婚姻强调门当户对,这从今天的流行视角来看既可笑又泯灭人性。
然而,在拥有更多的选择以后。婚姻的质量,稳定性和匹配率,不仅没有升高,反而降低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
有人说是因为女性的觉醒。女性有了更强的挣钱能力,也就有了更高的地位和选择权。这不无道理。
女生最欣赏的绅士风度和骑士精神。
在西方社会也不是一开始就具备的。早年的骑士都非常的粗鲁,粗野的武夫在上流社会人的眼中就如同某些白领阶层看待民工一样。
骑士们是如何变成绅士,变得彬彬有礼了呢?欧洲社会进入漫长的中世纪后,深受教廷控制。天主教强调一夫一妻而且不宽容离婚。分封体系又强调嫡子继承。这二者叠加,就会让一些小领主只拥有唯一合法的女继承人。
在小小的德国都存在一千多个独立王国的时代,这样的女继承人就会日益多起来。没有领地的骑士们则可以与这些女继承人联姻从而变成拥有领地的领主。
因此,他们开始主动从内而外的改造自己去迎合那些女继承人并获得领地。鉴于这种示范效果,逐渐形成了一种风气。西方社会的绅士风度和骑士精神就运应而生…
拥有领地的人毕竟是少数,没有领地的骑士往往是多数。与女继承人的人数相比,急切的渴望改变自身命运的骑士数量要多得多。
因此,女继承人的偏好好和那些连她们自己都没有想到的诉求就会在骑士们的竞争中不断的雕塑和引导着骑士们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就如同雄孔雀进化出漂亮的尾巴一样。
每一个人都会追求幸福和美好。但幸福是一种抽象的概念。
无论男人还是女人,心中渴望的那个形象,其实是由人成长的过程中的每个让自己感到美好的点不断叠加而成。
所以,很多人搞不清楚自己要什么,似乎什么都想要,其根本原因就是心中渴望的形象很模糊,而且由一堆诉求不断叠加拼凑而成,似乎每一个点都匹配得上,又似乎任何一个具体的人都匹配不上!
不管我们在谈论幸福,还是谈谈未来,或者谈论梦想,如果不够具体,不但永远无法获得,而且可能是对现实无力的一种逃避。脱离了专业的技巧来谈信仰是一种虚伪的掩饰。
如果你要追求公平正义,你就必须拥有做到公平正义的手段和能力,或者愿意为之付出相对应的代价。
否则,这种追求是一种轻飘飘的自我掩饰。是你不愿意承认或不愿意面对的最真实的自己和最真实的诉求!
曾经有个女孩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摄影是在现实之中找到超越现实的美,并以自己的视角将它呈现出来。绘画则是将超越现实的东西,以自己的技巧呈现于现实之中。
就是因为这句话,让我对她刮目相看!将超越现实的东西作用于现实是极其困难的。所以拍照拍的最好的叫摄影师,而画画画的好的叫画家。这不是同一层级的称呼!
一个人将抽象的治国理念以自身的专业技巧作用于现实,我们称他为政治家。而遵循既定规则做一些事务性工作的人,即便获得高位,也只是政客。
政客也能解决现实问题,甚至会在某个局部去追求某种抽象的美好。但是他们没有一个从原点开始的东西。他们的底层是不牢固的,随时处于摇摆和质疑之中。
就如同地基不稳的建筑,上面盖的层数越高,越宏伟,越金碧辉煌。越会处于不安之中,因为随时有倒塌的风险,所以焦虑、质疑和恐慌会源源不断的袭来!
人的目标感来源于两点:一是边界的清晰,二是诉求的具体。
边界的清晰,要看置身于什么样的结构之中。就算不顺势而为,也要知道胳膊拧不过大腿。一意孤行的徒劳无功之举往往得不偿失。它只会带来一次又一次的求而不得,持续的挫败感会让自己退无可退!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结构学〉的精神结构中的章节会详细阐述。
中世纪缺乏领地,而有一定的技能,需要改变命运的骑士数量很多。能帮他们实现这个目标的女继承人相对比较少,同时又存在一定的概率。
这样的一个现实状态,才是骑士精神和绅士风度得以驯化的基础。所以那个社会中的骑士们会相互竞争去讨好女继承人们,从而不断累加奠定了今天西方绅士风度和骑士精神的行为规范。
在过去的 40 年中,许多人完成了从农村到城市的迁徙,完成了从社会底层到中产阶层的变更。《A87:一个时代的终结!》阐述的是未来的趋势。
不管未来趋势如何,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个主流群体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之中,无论男女,眼睛都是往上看的,本能的不愿意向下兼容。
一个时代的美德是与那个时代的生存状况相匹配的。因为美德和是非判断,都属于道德的范畴。道德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对人的行为有一定约束力的抽象规则,是一种潜在的激励机制。
这种激励机制是与社会现实相匹配的。就算概念一脉相承,某些道德概念的内容也会根据时代的现状被重新注释。
就拿”能吃苦”这个品质来说,不同阶层,不同成长背景的人,这个词在自己脑子中的内涵和外延是不一样的。一个中产家庭的女孩与一个底层的穷小子即便彼此都认为不需要太有钱,能够保证普通生活就行。
然而,”保障普通生活”这几个字,在彼此的脑子中对应的场景和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不能理解对方脑子中的那种场景,而以自己脑子中的场景去解释这几个字。即便一时头脑发热,日后的矛盾也必然会冲突不断,而且会恶性循环深陷相互质疑和彼此道德指责的泥潭。
了解一个人的成长背景,深度理解其精神结构,并由此洞察真实的诉求——有些自诉求是自己都意识不到,或者不愿意说出口的!
这些东西会形成清晰的边界,并在最底层决定了核心的地基是否牢固。
永远不要一厢情愿,因为装修只能粉饰表面,改变不了因为地基不稳所造成的墙面开裂和建筑的最终倒塌!
父辈对幸福的追求或许想象多于现实。如果说他们是最后一代用画笔画画的艺术家。
那么,我们就是最早一批用相机拍照的摄影师。在摆脱了极度匮乏的状况之后,新一代理解像幸福这种抽象的概念时,往往是通过一堆非常实际的东西去感知——这些东西从一开始就被标好了价格!
无论男人还是女人,心中的美好感觉都会对应一个非常具象化的场景。这个场景几乎是可以建模的,一旦可以建模就能够量化,一旦能够量化,就可以估值!
它的残酷之处在于:往往在还未开始的那一刻,就决定了是否已经结束!这个时代经常用最夸张的婚礼去彰显最短暂的婚姻。但所有的女孩依然心生向往,乐此不倦。因为,对于摄影师而言,瞬间就是永恒!
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揭去一切温情的伪装,露出生活的底色,反而会让人更加清晰的了解自己的诉求,并基于诉求和边界做出选择: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是那些我们在讲述时重建的记忆。
因此,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以往的春天都不存在,就连那最坚韧和狂热的瞬间,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自从人工钻石产业化以后。世界上最大的珠宝商–也是最大的诈骗集团–把他们那句最经典的广告词都改掉了。
我们并不是从此只推崇物质化和仪式感的瞬间,而否认追去抽象美好的价值。
只是必须清晰的明白:一个摄影师用一个画家的思维去追求想要的结果,无异于缘木求鱼,刻舟求剑——这是求而不得的痛苦根源。
许多的焦虑和痛苦都源于既看不清自己,又看不清自己所处的生存结构。看清自己是了解自己最真实的诉求。
无论男人还是女人,很多时候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才会什么都想抓住,什么都想要。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都是如此。正因为如此,才没有原则,没有边界,凭着感觉走。
有些人总是处于迫在眉睫的乱糟糟状态,什么都想抓住,又什么都抓不住。什么都舍不得放下,又什么都放不下。
拿不起又放不下是所有纠结的根源:
有个朋友说他小孩喜欢钢琴,问他为什么不买一个?他说买回来没地方放。但是我发现他家有一面墙堆了半面墙的盒子,盒子里面放的全是空酒瓶子。他说舍不得扔掉。不仅仅有一堆空瓶子,还有几箱再也不会看的资料和一堆再也不穿的旧衣服…
我突然理解他家为什么没有地方放钢琴,也理解他为什么总是拖延,做决策总是瞻前顾后了!
而且我非常确定,他的这种思维和心态一定会传染给他儿子,并在日后的某个时刻对他儿子的人生产生意想不到的负面效果。
刚刚脱离原有底层家庭的人,无论男女。其视角虽往上看,但其它部分还停在原有的阶层。
这种处于分裂状态的现实会造成一个巨大的冲突:大家都会试图去找到一个各方面都超出自己本身能够匹配的人。
高级酒店的服务员和珠宝售货员经常产生一种幻觉–似乎自己和经常接触的人处于同一阶层。
并且,言行举止和生活消费无不潜移默化的模仿之。
只有富人才敢理直气壮的小气,穷人只能小心翼翼的大方。
这种尴尬之处在于,现实与幻境之间太大的反差会时常像一根针扎进肉里一样不断的刺激自己,让自己感觉更加的匮乏,更加的痛苦。也越发渴望瞬间获得能够与之平起平坐的资格。
占据主流群体的男那女女的精神结构和所处的生存环境会形成两条清晰的边界:刚脱离原有阶层的白领男生们,内心更渴望找到家境殷实的小姐姐。
退一万步,实在不能锦上添花,也不愿意雪中送炭。
因为他们刚刚逃离那个阶层,打死都不想再回去!
所以他们的底线就是守住现有阶层,能往上走更好。
社会道德的惯性往往迫使这些男生们变得比女生更加的虚伪。
他们有的是不知道自己真实的需求,有的是不愿意承认。
这个占绝大多数的群体向下兼容的时候是迫不得已–源于不自信,或者自身存在某种内外缺陷,恰好被人补齐。
新晋的白领女生们,虽然比同样状态的男生们更能直接的表达自己的诉求。
但她们的诉求叠加起来的目标往往超出自己能匹配的很远很远。
这不完全是由她们的不切实际造成的,还源于同批次男生进化的滞后性–这种滞后性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某个维度,比如说经济实力。
在情感的博弈中,男人往往后知后觉。一个白领女生会渴望自己心中的人,既有健硕的身材,又热爱各种运动,还风度翩翩,温柔深情,且用情专一和事业有成。
然而,同批次的男生进化滞后,正常匹配状态都达不到,何况还有一半停留在过去的阶层。男生的这种错位,造成的后果是:女生即便回归理性,依然匹配不上。
何况女生是不会向下兼容的!
这个时代,当一个女生开始向下兼容的时候,说明她已经开始彻底自我放弃了。就好比一位要强的朋友开始给你发拼多多的链接让你帮忙砍价…
这个新晋群体中,男生们心中渴望的女生是看不上自己的。
女生们所渴望的男生,在现实中也几乎是凤毛麟角。
这就造成了双向的不匹配,两条清晰的边界由此产生!
只要这种结构性的状态无法破局,无论多少亲朋好友焦虑的参与其中,依然不会有什么结果。
人在 20 出头的时候,大家会跟你谈梦想,会问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
30 岁以后就没人关心你从哪个学校毕业的,也没有人跟你谈梦想。
因为这个时候还把从哪个学校毕业挂在嘴边的人,说明能够从那个学校毕业,是他到目前为止人生最辉煌的时刻。
这个时候依然会谈梦想,但这个梦想非常的具体。
就如同此时此刻大家谈论幸福生活的时,各自的脑海中的场景也非常具体,虽然不一定说出来。
不管男人还是女人,都会说幸福是一种感觉。
感觉这种东西就像脉冲,一阵一阵的。脉冲需要发电机和电线,发电机能够运行,并且架好了线,高低不同的脉冲才能一阵一阵的不停传过来…
能够打好地基并建起房子的人,假以时日一定能够弄好装修。但让搞装修的人去建好房子,则概率太低!
所谓边界清晰,诉求具体,就是不断的通过实践去逼近自己最核心的需求,找出自己承受不起的场景–凡事想过去妥协的都不是你的核心诉求,凡是想起某个场景还没有恐慌失控,就不是你不能接受的东西。
人必须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边界清晰,诉求明确之后,选择起来就会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