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书:体制内成为办事高手的秘诀
我在讲课中经常提到,体制内生存需要三种能力:
一是开口能说,说话的能力:二是提笔能力,写材料的能力;三是有事能办,也就是办事的能力。
说话、写文章、办事,可以说是我们混体制的三项硬本领。
说话跟写文章,我有专门的系列课和文章讲过。
今天重点来说一说办事。
会办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把事办好甚至比把材料写好更难,为什么呢?
材料没写好你可以修改,第一稿不行你可以写第二稿,第二稿不行可以改第三稿。
但是办事就不一样,事情办砸了,后果是无法挽回的。可能会得罪人,也可能让领导对你的印象大打折扣,甚至从此以后再也不敢把重要的工作任务交给你。
办事能力也是体制内外通用的一种能力,在体制内筹备一场会议,组织一次接待,处理一件群众纠纷,组织一次集体活动,这些都非常考验一个人的办事能力。
很多人对体制内的人有一种误解,认为他们就是拿着纳税人的钱,被体制保护着,在里面养尊处优,不学无术,整天就知道喝茶、聊天、看报纸。如果离开了体制,他们什么都不会干,只能等着饿死。
就我这么多年在体制内的经验和体会来看,在体制内能够当好一个办公室主任,能够当好一个处长、局长的人,那些经过层层选拔一路拼杀上来的领导,能力素质都不差。如果你把他们放到企业去,他们一样可以干得非常好。
体制内有没有不学无术,只会溜须拍马,只靠送礼搞关系就能升迁提拔的呢? 不能说没有但比例并没有外界想象得那么高。
不学无术,靠溜须拍马,靠搞关系送礼,你也许能当个小领导,要当到处长、局长、厅长多多少少还是要有两把刷子。
因为越往上,越到金字塔的顶层,在层层筛选的过程中,越需要你有综合的竞争力。
这种综合竞争力,就包括你的思维能力、说话能力、办事的能力、为人处世的情商和群众基础。
我经常说,对于年轻人来说,如果你能到体制内核心的科(处)室去锻炼,学会办事的能力,学会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学会平衡各种利益,学会察言观色,你的综合竞争力上去了,在体制内始终是会有一席之地的。
而且这种能力在体制内外都是适用的,哪一天如果你真的不想在体制内干了,你进入社会拥有了这些能力,你也一样可以干得很好,能获得比较好的发展。我并不认为体制内的能力到了体制外就没有用了,
不管体制内外,一个优秀的人的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
接下来的内容,我将重点讲以下五个方面
一、办事高手的最重要衡量标准是什么?
二、办事如何平衡各方的利益?
三、如何打通上层关系?
四、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五、做事情如何留足提前量?
以下为正文,全文共7500余字
原则一 办事情要让一把手满意
在讲如何成为办事高手之前,我们先来想一想,什么样的人算是办事高手?办事高手有什么标准?
我认为办事高手的标准很简单,就是三个满意:让领导满意、让干部职工满意、让群众满意。
就是说做一件事情能够实现多赢,所有人的利益都得到了满足和平衡。
如果无法满足所有人的利益怎么办呢?无法实现多赢怎么办呢?
那你做到一个满意就行了,就是让领导满意,尤其是让一把手领导满意,这是体制内办事最重要的标准。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很多单位都有自己的食堂,但是食堂其实是最难管理的。
有一句话叫做众口难调,食堂的饭菜做得再好吃,你天天吃,也会吃腻。就像我们读大学的时候,大学的食堂有七八个,你都会吃腻,何况是单位里的食堂。
食堂一般是单位干部职工抱怨最多的地方,因为工资待遇你没办法抱怨,这个是上面规定的,抱怨也没用。
如果你是后勤部门的负责人,领导让你对食堂的饭菜进行改善,你该怎么办?从哪里开始着手?
比较实在的人,会广泛征求干部职工的意见然后汇总归类,按照干部职工的意见来进行改善。
聪明的人就会跑去一把手领导那里请示汇报搞清楚一把手领导喜欢什么口味,在饭菜上有什么忌讳,按照一把手的口味和意见来改。
因为他知道,在单位里面其实所有的事情都是围绕一把手在转,一把手满意,一件事情就成功了百分之八十,甚至可以说百分之百,其他人满不满意都是次要的。
成为办事高手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办事情要让一把手满意。
原则二 学会平衡利益
成为办事高手的第二个原则:学会平衡利益:从利益的角度思考问题,办事要见事见人。
这个原则其实我在之前的课程中也经常提到。经常有很多人问我,老秘书,怎么看透一个人呢?怎么领悟领导的意图呢?
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看人,要看他屁股坐在哪里,他代表谁的利益,他的核心利益是什么。
一个人说话的时候可以云山雾罩,可以模棱两可,可以顾左右而言他,但是最根本、最本质的,他的利益是掩盖不住的。
做事情的时候,我们要找到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每个人的利益所在,不能仅仅为了做事情而做事情。
在体制内最糟糕的不是不做事情,不是无为,而是辛辛苦苦做了事情,但是把人全给得罪了,这是最得不偿失的。
我们眼里不能只看到事,要看到事情背后的人。
这就跟预判房地产的涨跌一样,房地产市场上专家们永远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房价会一直涨,永远不可能跌;另一种观点是房价一定会跌,房价如果不跌就会绑架中国经济,并且列举一大堆数据,把中国房价的租售比,工资收入比,跟80年代的日本、香港比。
双方都说得头头是道。
在我看来,这都不重要,我买房的时候,我从来不参考专家的观点,我只考虑我自己的利益。我需不需要买,我需不需要住,我有没有足够的钱,就这么简单。
专家其实也是在圈粉,跟做微信公众号是一个道理。说房价永远涨的,是说给那些买了房子的人听的。说房价一定会跌的,是说给那些买不起房的人听的。
双方的观点都会有粉丝有特定的受众,他们就是各自的利益代言人。
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我们都希望有人为我们发声,为我们代言,说出我们心里想说的话。
但我们心里想说的话不一定是事实,它只是一种愿望。
这就跟看公众号文章一样,我们喜欢一篇文章,不一定是这篇文章的观点说得多么正确,
多么深刻,而是这篇文章表达的观点跟我想的是一样的,它说出了我不敢说,没有机会说的话。
举这个例子,我应该把这个道理说清楚了。看人,要看他的屁股坐在哪里,看他的利益。
在体制内办事的时候也是如此,很多时候一件事情办得好不好,让领导满不满意,很重要的就是你得看清他的利益。
举个例子,我们年初的时候做了一个目标任务考核的方案。
体制内的很多单位也有目标考核,虽然不像体制外的公司一样,给你搞KPI,搞绩效,但是每年要完成什么任务,都有专门的任务表。
年底考核的时候,我跟考核组的另一个同志把考核结果拿给一个副厅长看,他看完以后很不满意,挑了一大堆毛病,说方案做得不好,评分太细了,加分项设置不合理之类的,说你们回去再研究研究。
当时跟我一起去汇报的那位中层,他想争辩说我们整个过程都是很公平公正的,我赶紧给他使眼色,让他不要说了。
我说不好意思领导,我们回去再看一下,有些地方确实考虑得还不够细,我们修改一下再拿给您审阅。
为什么我要这么说呢? 因为领导在挑毛病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我看了一下考核结果,前五名当中没有一个是他分管的处室,我一下子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尽管我们整个考核过程都是公平公正的,但是我们犯了一个毛病,就是只顾着做事,没有看到背后的人和背后的利益。
当时我脑子反应过来以后,我马上就不说话了,也让那个考核组的同事不要再说了。
回去以后我们就商量了一下,重新在加分项目里给他分管的一个处室加了几分,前五名里面他分管的处室占了一个。
然后再把考核结果拿去给他看,他很快就同意了。说我没意见,说考核工作还是要做细一点,这样评出来大家才不会有意见。
你看,领导是不会主动把他的真实想法告诉你的,要靠你自己察言观色。
你犯错误了,不要等着领导来告诉你。
这就跟谈恋爱时候一样,哄女孩子要怎么样哄她才开心,你得自己去琢磨,自己去体会,你不能等着她告诉你。什么东西都需要别人说破,就没意思了。
原则三 要打通上层关系
成为体制内办事高手的第三个原则:要打通上层关系。
在体制内做事也是如此,养成这样的习惯,提前做计划,提前预判可能要到来的事情,会让你时间更加充裕,会让你把事情做得更加精细,考虑得更加周到,而且这样的习惯会让你受益终生。
在平时的活动中也是如此,比如单位组织去哪里搞主题党日或者什么支部活动,有的女孩子就直接开个车把自己带过去就行了,其他什么都不管。
但是有的女孩子就不一样,她非常细心,做事非常有计划性,她车上带着雨伞,晴天可以遮阳,雨天可以躲雨,包里带着纸巾,不仅有干的纸巾,还有湿纸巾,在户外集体活动必要的时候可以用来擦手。
如果是去户外爬山,还准备有驱蚊的风油精甚至还包里还带着垃圾袋,吃完零食或者一些果皮,可以放在袋子里,不会污染环境。
就是凡事想得特别细,特别周到,现在一般单位里的领导都要参加双重组织生活,领导看到做事这么有计划性,做事这么细心,这么有条理,办事这么靠谱的人,就会印象特别深刻。
好,总结一下今天课程的内容,今天的课程主要讲了如何成为体制内办事的高手,主要讲了五个原则:
一是办事要让一把手满意;
二是办事要学会平衡利益,从利益的角度思考问题,要学会见事见人;
三是要打通上层关系,建立良好的上层人脉会让你办事更加顺利;
四是要细心,记住七个字,叫做凡事先检查三遍;
五是做事情要有计划,要有预见性,要留足提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