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如何外圆内方、灵活办事,避免成为背锅侠?
原创 主任 tz主任答疑解惑
体制主任说:职场就是利益场,大多数人都想最大程度获取利益、推卸责任,这是人性,体制内办事情需要把握原则性跟灵活性的统一,但是工作当中有一些领导会以灵活为由,叫这个下属去办一些有可能背黑锅的事情。
面对背锅这件事,有的人觉得,不是我的错,这个锅,我不背,要么当面反抗、要么事后吐槽。
其实背锅这个事,并不像表面那么简单,非黑即白,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灵活。
本文回答几个问题:
什么时候该灵活办事?
什么时候该坚持原则?
体制内哪些锅是可以背的,哪些锅是不能背的?
我们怎么样防止背黑锅?
全文共9000余字,纯干货!
一、先谈谈什么时候该灵活办事?什么时候该坚持原则?
我们说什么时候该灵活办事?什么时候该坚持原则?其实不仅仅是我们个人或者是一些低级别的领导干部处理日常事情的需要,它其实是办事情一个很大的一个技巧。
我们国家在处理很多对内对外的事情的时候,其实也是把握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的,这个大家其实都能有体会的,比方说中美贸易谈判、国家外交,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包括对内的一些政策的制定、政策的解释、政策的调整,它实际上本身都是在政策上、执行上、处理上、解释上,都是有一些灵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就是说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
之前我在国家部委借调的时候,参与了一些文件的制定,当时我还很年轻,我就问这个东西为什么写的很原则性,一点都没有具体的操作,那下边的人究竟怎么做?然后当时的领导就说这个东西我们想了半天不能写太细,有些东西必须写得细,全国上下必须一盘棋,严格执行到底,有些东西我们怕写得太细了,你们各省各市情况千差万别,我们想不到,我们也很难做出一个统一规范的东西,这样一弄就死掉了,在沿海地区适用,到中西部地区完全不适用,每个地区的情况不一样。
所以我就要只能说一个原则性的东西,那么细节和细则让你们自己去定,我有原则,有灵活,我给你一定的灵活度,让你自己去对你针对你地方的情况,省市甚至县的情况,你们去制定相关的办法规则,这样下边也好执行。
如果全国一盘棋一个标准,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反而这个事情到基层没法去弄了。
但是有的东西就不一样,比方说巡视,纪检等工作才会出一条线,一个标准,卡死就是这个样子,不许地方有灵活性,必须全国统–一盘棋。
我们说关于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问题,不仅表现在我们个人处理事情上,甚至在国家处理一些大的政策上也会有这个问题。在体制内更得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体制的内的锅,哪些锅能背?哪些锅不能背?
那在考虑是否背锅的时候,你首先你要具备一个能力,就是你能分清楚哪些是锅,哪些不是锅,这些都分不清楚的话,你就那你办事,你就稀里糊涂的谈不上背不背锅了,那你背也是背的稀里糊涂,不背也是不背的稀里糊涂,甚至有的时候你不办这个事情反而是会被处理掉,会挨到处分,因为该你办的事为什么不办,你根本就分不清楚。
工作中可能有的事情我说我事情紧急,特殊情况,我跳过一些流程,跳过一些东西,我这个事是最正确的、最好的、最优的,很多事情,很多项目都有什么未批先建,边批边建,批了后补,现在很少有人敢这么做。
即便我就是为了什么加快经济发展,推动重大项目落地,什么这个便利营商环境,什么你都可以说,什么理由都很充分,但是你有没有按正确的流程去做,你要担责任,该处分你还要处分,你该追你的责,还要追你的责。
所以说多请示汇报,遇到问题及时反馈,不擅自做决定,特别是遇到资源、人脉、协调等非自己能推动的事情,一定要让领导把关。
举个最简单管单位公章的例子,我在办公室工作的时候有个同事就做得很好,时刻谨记“见签字才盖章”。从不省略流程,也不会听从领导口头指示。
如果领导外出开会,电话授权,他会标注领导同意的日期、具体时间,等领导回来后,补上签字。
看起来有点死板不灵活,但时间长了,大家知道他坚守原则,都默然遵守,不会发生其他单位,因为盖章流程不严格,出现推诿扯皮的事。
最主要,他把这个事看得很透。并不是自己管着公章摆谱,而是来盖章的事由多种多样。
常规性工作还好说可以灵活,个人证明、同意报考证明,遴选考试等,如果没有领导亲笔签字,他送对方人情盖了章,到时出问题,说是单位开假证明,全是他的责任。
这个灵活性就是当你经验非常丰富的时候,你有的时候你能分辨出来这个事,没事跳过这个程序去,没关系,咱们把事干了,有责任我能担,但是对于很多年轻人而言,或者很多级别很低的人而言,你担不了,你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权限,或者说你没有这个辨识度,就哪些事情到底我能担,哪些事情我担不了,你自己可能分辨不好。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提醒大家,当你分辨不好的时候,你就规规矩矩按流程来,叫正确的做事。
体制内哪些锅是可以背的,哪些锅是不能背的?
1、看人
要看你的领导,有些锅我们不是不能替领导背,不是不能替单位担,但是我们要看背的值不值这个领导要是懂感恩,就是我们日常和领导接触,看他的人品。
我们说领导操心的事情多,有的喜欢抓大放小,在小事上,如果疏忽或者忘记,让你背了锅,大可不必计较。
还有一种领导能为下属兜底,事后会给予回馈。比如升迁提拔想着你、外出培训争取机会、重要场合带着你,等等。跟着如此领导,锅背得也不会憋屈。
另外一种领导要留意就是能力不行、胆小怕事、死要面子,有问题推给下属。如果是小事,锅可以背,但要说清楚因为这种人往往习惯性甩锅,你如果经常沉默,他会把你当软柿子捏,没完没了。
第二个他有没有能力,你说我帮领导挡了一个锅,领导59,这锅背完了,领导退下去了,那没有意义的,他有心无力,有的领导人品很差,甩锅的时候用你,等你被处分了,他不会想着你的好,不会给你有回馈,那么这种人品的领导不值得去为他背锅。
举个例子我有一次参加常务副省长召集的小会,大会他不会这么说,一个小会就是那么十几二十个人,我们厅长在前面,我坐在后面算随从人员。
他在谈话的时候他就说干部要有担当,上次有个事情跟大家说一下,你看那个某某厅长最后因为这个事挨了个处分,但实际主我们都知道他是替省政府背的这个处分,这样的干部后面要重用。
当然后面他重没重用,我没有关注到更多,他说那个厅长我也没怎么打过交道,但是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有的时候你真的替领导也好,替政府,替这个组织也好,担了一些责任的话,这个组织领导会想着这个事,会记着这个事。
2、看锅大锅小
第一个这个锅不要太大,就是有些事因为你们这个锅不大,替领导背,替部门背,甚至是替整个地区去背是可以的。有些事看上去不大,就是说不上称一两重,上了秤千斤重,你担不住。
你说这个锅最后背下来把你开除了,把你双规了,把你判进去了,那这个锅怎么都不能去背。
有的时候这个锅无非就是一个处分,大点的处分也好,小点的处分也好,什么诫勉也好,处分也好,其实不是那么的重要,但有的时候如果我们真的可以为领导扛一点锅的时候,我们会得到领导的回报。
所以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首先在自己的业务职责之内,你的业务要精通,首先你就是你要清楚哪些事情我能办,哪些事情就不能办,原则在哪里?底线在哪里?领导让我办我背不背锅?
其实有时候领导并不懂业务和政策,他认为你办的事情完全是在政策范围之内的事情,是我的权限让你去办、所以说我们要对自己做的工作、业务政策要精通,分得清楚哪些是红线,哪些是不是红线,哪些是模糊地带,哪些不是模糊地带。这些事情要先搞清楚。
写在最后:
体制内办事情需要把握原则性跟灵活性的统一,第一当你判断不出来时候,你就严格按照流程来,第二是否要背锅要看人,第三看锅的大小,第四要让自己业务精湛,把自己管理的那一摊事,搞清楚、搞明白,避免稀里糊涂背锅,第五根据情况是否也把别人拉下水,第六权衡利弊(看风险收益比)再决定是否背锅,第七确定要背也要和领导适当谈条件,第七学会保护自己,留存证据,预防大于补救。
希望以上对您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