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礼的大坑不要踩
原创 剑客1 金融三贱客
前言
昨天一个在成都做跨境电商的女读者把我拉进了一个妈妈群,结果进去以后发现,里面大部分都是在大马陪读的妈妈们,还有一些在法国读书准备去往大马的妈妈们,她们在聊什么?在聊要不要给老师送礼。
之前体制有个段子是这样说的:“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暂缓使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真实情况又如何呢?
那到底要不要送呢?如果要送,又该如何送的到位呢?
我们先跳出这个小小的疑问,回到问题的本源来看,学校也好,单位也罢,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在大家能力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到底拼什么?
拼执行力。
什么是执行力?
就是你看到一件事后,在脑袋里有画面。什么画面?
就是马上能浮现三个问题:能不能做,怎么做,什么时候做?
一旦你搞清楚这三个问题后,就能快速的行动起来,这就是执行力。
执行力本身也是创造机会的一种,它可以帮你快速低成本探明可能性。越高执行力的人,他看到的永远是事物的机会。
如果你们两个能力相当,但是你不把能力和现实融会贯通,没有快速高效的办事能力,就等于把能力给埋没了。
之前有读者也问过类似的问题,说他琢磨事执行力一般,但喜欢琢磨人,喜欢找人喝大酒侃大山,问我还可以搞点什么来给自己加分?
送礼。
送礼绝对是搞关系的不二选择。放诸四海,人类社会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和资本互换的体系。
那我接下来的建议是什么?
你们不会送的就尽量不要送礼了,因为这里面有一个巨大的坑,你们没发现,是什么?
目录
一、大坑
二、觉悟
三、操作
一、大坑
任何好的建议和观点都有其适用条件,拼送礼的背后是你要懂送礼,你不还去硬送就是把自己往火坑里拽。
为什么我说能不送礼就不送礼,尤其是在职场。
因为你一旦开始送了,就要持续送。为什么?
如果你送着送着,突然你不送了,收礼的人会怎么认为?人一旦搞成习惯了,就很难什么?
戒断。另外还会什么?边际效应递减。我在快乐体系的真相中详细讲过这个大脑原理。
因为没有边际效用递减限制,你遇到好吃的,贪吃而不停,最终也就撑死了。
你送了一段停了,收礼的人会觉得你现在看不起他了,你不重视他了,你过桥拆河了。
反正想什么都有可能,人心都是贪婪的,遇到合适的土壤就会蓬勃生长。他在心底里会狠狠地给你记上一笔。
以后他会干嘛?
找机会弄你。你到时候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这就是我开头说的那个巨大的坑,其他坑还有很多,下面会和你全部讲透,别着急。
很多人明明用不上对方,也要给对方送礼,难道他是犯贱啊?
职场中很多人,一开始是觉得好玩,或者投机心理作祟,打着锻炼自己的名头,就去给领导送礼了。
送了一年,发现自己的福利没啥变化,就不想送了。第二年,他发现他过得比以前更不好了,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更不想送了。
你送着送着不送了,领导觉得你是不是看不起他了,还是觉得他没用?好小子,既然觉得我没用了,那我就要拿出点手段让你重新认识一下我,特别是体制,刷存在感是刚需。
送礼是长期投资,没有耐心的人,奉劝你,千万别玩这个游戏。
第三,送特色(关联)
当你没有那么好的礼物可以选择时,不妨增加你所送礼物的关联性。
举个例子。
你第一次送的礼物是茶具,那么下一次你可以选择和此相关的礼物,例如茶叶。再下一次还可以围绕茶的主题,送精致的茶点等。
通过这么强的关联性,你的礼物也具备了一定的特色。对方一喝茶的时候,就容易想到你的周到、送礼物的连贯性。
当你的礼物和对方发生关联的时候,送礼送到了对方的心坎上,交往就不再是建立在两个人的地位或权利上的了,而是基于相互的尊重与关心,这会带来关键性的转变。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一点是,送礼要送得好,就不能临时抱佛脚。凡是有生活乐趣的人,在挑选礼物和送礼物的时候总能给人以惊喜。
所以,这就提醒大家,不但要忙碌地工作,同时也不要忘记生活。只有不断发现生活中的新乐趣,并且与周围人分享并感染他们,才能懂得生活。
如果一个人能一直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如找到新的茶楼或咖啡馆、旅游、读到好书、认识新朋友,让生活一直有新鲜感,不断地提升自己,交际能力就会随之增强。
用你 80%的能量经营好20%的重点关系,掌握交际主导权,快速突破陌生到熟悉、熟悉到信任。财富就在信任背后等着你!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