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迁五部曲之四:阶级跃迁:你该有的目标和路径
原创 万叔 创始人笔记
大家好,我是创始人万叔。
这个系列终于到了尾声。
再回顾一下,阶级跃迁这个选题的内容:
这次的系列文章,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什么要跃迁?因为非线性增长才是世界的本质。
第二部分,包含被删的文章《阶级论》升级版,详细分析阶级,除了钱以外,还有什么 可以描述阶级。
第三部分,不同阶级之间,是怎么焊死大门的,如果要经历惊险一跃,需要做什么准备?
第四部分,梳理你的出身,你的期望,你应该达到的高度,和具体的路径。
上一篇文章的后面,我加了一个作业题。
按照企业战略设计的逻辑框架,设置了几个问题,
留言虽然不能公开,但都非常精彩。
大家各有各的神通,也各有各的困扰。
出身(学历)不同,期望不同,基准线不同,人生具体的路径也就不一样。
最后一篇,我要写的,就是按大类给你分类,给你拉一条基准线,让你有个参照。
并且纠正一些目标和路径不一致的错误认知。
以下是正文。
前面三部分,我基本把我对跃迁的理解,认知都讲完了。
但跃迁是一个,既要有个人奋斗,又要考虑历史进程的东西。
我讲三个维度的认知。
第一个维度,是不同层级的人,有不同的奋斗方式。
越在底层,个人奋斗崛起越重要。
越在上层,抓住历史机遇越重要。
北大的屠夫陆步轩,从一个正儿八经砍刀切肉的,变成了肉类食品公司的总经理,
这是北大可以给他保的底。
因为你考上北大,凭着同学关系,那些平步青云的让你过得体面,不难,成本也不高。
之前讲阶级分层的时候,我是从A6 讲起。
但其实A6 下面还有A5, 就是,全身家当10万块钱都拿不出的。
他们存在吗?真实存在着。
那些农村里,没有赶上现代化进程的,失去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等等。
但你只要有手有脚,认真做事,混到13亿人所处的阶层,其实不难。
但你从千千万万个建筑承包商、小老板里,变成碧桂园的杨国强,就不是你努力,天天下工地带头抓质量,可以解决的。
碧桂园从平靓正到五星级,到开始研究出的”高周转”,带着他们的底层金融逻辑,一度成为宇宙第一房企。
13-18年,我所有对房企的战略咨询里,无一不谈高周转战略。
但有些地产商成功了,赚了不少钱。
有的地产商也很努力的在做,但因为规模小,拿地能力差,实施高周转的价值,并没有预期中的高。
人生的跃迁也是一个道理。
我在这里先给你一张地图,你是什么能力,你在什么位置,你的目标是什么,大致给你个判断。
1、今天的读者里, 一定有不少A6的。
当你盘一盘你的身家,发现净资产只有几十万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难过不舒服。
但其实这才是常态。
中国两亿大学生, 一亿A7+, 而已。
当你是专科以下,或者普通本科,40岁以下,是有机会跃迁上一个层级的。
比如你是老师、护士、私营店老板、普通工人。
你通过学历的提升,认知的升级,对工作的钻研,用稳稳的努力,超过80%的人, 实现百万身家, 一点问题都没有。
当你把餐厅开出特色,把工作做好升到企业中层,甚至是从小地方来到大城市开始 认认真真的打拼的时候。
成为A7 中产一亿人中的一份子,不难。
2、如果你已经是在A7 的阶层,在一线城市有一套房子,开着BBA 中档车,还着贷 款,拿着互联网公司级别的工资,是别人羡慕的中产。
但加班已经累成狗了,怎么跃迁?
寻找结构效率的提升。
在这个级别,结构效率, 一定高于运营效率。
A6那一套,肯定不适合你。
从主管到高级主管,涨一点点工资?
辛苦点拿点加班费和项目奖金?
在这个阶层,学历对你而言是敲门砖,技术、能力对你而言是压舱石。
所以一些这个层级的朋友,问我说自己像人肉干电池,每天被榨干,怎么摆脱这样的困境的时候。
几乎后面都会问到一句:我要不要去学学XXX?
不重要,真的不重要。虽然互联网制造焦虑,最大的收割者就是这群人。
因为良好的教育、公司制的环境、技能漏斗的筛选,造成了这群人的信息茧房。
觉得如果发展到了瓶颈,是能力上限了,还需要提升一下能力。
但在我看来,多数是结构问题。
拿我自己举例,如果我只是做一个优秀的咨询顾问,我的时间是有限的,脑容量也 是有限的,服务的客户也是有限的。
我通过熬夜、加班,也很难突破这个瓶颈。
尤其是,社会给中产们,规划了一整套逻辑和枷锁。让你的资源积累,沉淀在房 子、消费、中产伪需求上,卡在这个层级上不去。
等35岁来临,就发现人生居然不止是一条上升线,居然是一条抛物线,后面就是人生真相的起起落落落落落落….
所以我花了几年的时间,把咨询能力,沉淀在知识能力上,用团队的方式去交付。
而我自己的时间,可以放在最关键的节点,以及可以尝试各种新媒体,通过杠杆手 段获取更大的增长空间。
这里有两个杠杆, 一个是团队杠杆, 一个是流量杠杆。
所以,收入结构的变化,是站在未来看现在,去思考未来的流量在哪里,增长在哪里?
站在高处看现在,我能不能用杠杆,怎么加杠杆?
我的精力怎么分配?如何能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创造最大的价值,站在结构上获 得收益?
我作为咨询顾问,平时写的报告,和现在的文章,完全不是一个风格。
所以在我刚刚写公众号的时候,有同行的朋友,好心提醒我。
说你讲白话,用短句,语言风格,会让人质疑你的身份,觉得你不专业。
我说你懂个屁。
讲干货、讲商业、讲管理的,因为天然受众面小,根本传播不出去,没人看你。没有基数,哪来的精准用户。
后来事实证明我是对的。对于还在A7 苦苦挣扎的打工狗,在线性努力已经发挥到极 致的前提下, 一定要有杠杆思维。
产品杠杆、流量杠杆、资本杠杆、团队杠杆。
突破线性思维、突破路径依赖、突破知识诅咒、链接更高能量的人和企业和决策 者,你离下个阶层就不远了。
3、到了A8 (净资产千万)层级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不要听有些人说,他没读过书什么的。
在这个级别的精英,只是没有文凭而已。我没见过任何一个老板,不学习的。
而且,这个级别,你多数已经是企业主,或者至少是企业核心层。
还能不能再往上走一层?
我目前看到的机会,我们普通人通过努力,是可以财富过亿的。
但你一定要开始掌控资源,链接项目。
什么意思?
不是做操盘手,而是操盘。以前做土地开发,做房地产开发的,设计、施工、监 理、销售、运营,都是靠乙方辅助。
甲方做什么?
一是整合统筹,二是资金土地资源获取。
不掌控生产资料的,行业天花板太低的,没有足够杠杆的, 一定是到不了更高层次。
我给自己的公众号、视频号这些新媒体的目标,也就是做个百万、千万级的小而美。
像现在混乱的短视频市场,多数优胜劣汰活下来的,大概也就会保持在干万营收级别的规模。
有没有可能再往上走呢?
靠流量+产业,通过流量赋能某一块产业,某一种商业模式,进行快速的传播,盘 活百亿、千亿级的资产,这个目标就可能实现。
这些都不是个人决策, 一定是企业家和资本、政策、趋势、商业结合起来。
所以, 一定要和新技术,风口,土地,资源,决策者链接起来。
靠未来的资本市场改革,国际形势变化, 一带一路出海带来互联网红利和中国模式 的复制,我认为是有希望的。
以及,把企业资产证券化,通过几十倍的市盈率,实现估值的跃迁。
4、 再往上,几十亿、上百亿级别呢?
再往上我就不太清楚了,有几层,按什么划分。
我只知道,越往上,钱的影响力,占比就越低。
努力的占比也越低。
那些不能说的,以及运气、人脉,占的权重会急速提升。
第二个维度,是目标和努力的一致性。
我有个朋友,选调生,在一个村里当村官,待了几年。
确实把产业、经济搞得很好,很有成绩。
但是后来领导问他,要不要继续留在这边,做村长的时候,婉言谢绝了。
很明显,他能力强,但他的目标不在这里。
一个人的目标,主观决定了他成就的上限,很多人没想清楚这一点。
一个根据周遭环境变化来决策的企业,和一个向着目标去奋斗的企业,产生出来的动力,精气神,都不一样。
放在人身上,也是一回事。
如果你有高的目标,现有的委屈、牺牲、隐忍,这些动作,你都做得出来,并且不需要别人用鞭子抽着你。
那,你可能会问了,眼前的苟且,诗和远方,怎么取舍?
几乎所有看过的信息,都只是告诉你, 一些模棱两可的结论。 比如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或者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这些太极拳一样的道理,当你真正到生活中来的时候,你还是不知道怎么用。
因为决策是错的吗?
不是,他们展示出来的,都是他们的生活状态,他们在那个条件、那个场景、那个 环境下的决策。
而背后的考量,真实的基准线,都是水面下的冰山,是你看不到的。
如果盲目的去学名人、成功人士,就容易水土不服。
之前我也讲过, 一个人应该把完成日常工作的时间,压缩到60%,有40%的时间去 为上级创造价值,同时额外多出20%的时间,考虑下一个层级的积累。
这也是基于我自己的经验,大致描述出来的。
为什么一定要提一个比例,因为很多人都没有自己的思考,你教他方法,他自己不 会用,必须告诉他你就按这么做。
但我默认,今天付费的读者不一样,都是以一二线城市,高知, A7/A8 这个层级的 人,为主。
所以我把背后的方法论,给你讲清楚。
之前我讲过α收益和β收益的理论。
怎么不让自己膨胀,觉得自己的成就都是靠努力?
你把自己的收益,分为α和β两部分。
β收益是指,你所处的行业、区域、企业的平均收益水平。这考验的,其实是你的选 择能力。
你在一个上升期的行业,在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在一个好的公司,就应该有这样 的收益。
α收益是指,除去选择以外,你比行业、企业、区域多出来的那一部分收益。
举个例子,假设我是一个公司普通的项目经理。
按理讲一年正常收入就在β万元。
然后我通过多接项目,白天干晚上干,获得了多出来的收入,通过把咨询案例,个 人思考,变成文字,分享给大家看,获取打赏, 一鱼两吃。
这部分的就是α收益。
这样就可以判断,我的努力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
这是个很强的认知自我的工具。
我们把这个工具平移一下,重新做个定义。
你的时间、精力,也分为X\Y收益, X收益是你为跃迁做的努力准备, Y收益是你看 得见摸得着的收益和准备。
我之前的文章讲过,做一个项目,做完以后,有奖金,有荣誉,你是项目负责人, 你应该怎么去思考?
如果荣誉是你迁升的勋章,你要毫不犹豫的占住位置。
奖金,就大大方方的多分给团队的小伙伴,不要觉得你自己贡献多,就”按劳分 配”。
如果荣誉只是内部的一些表彰,那么连荣誉,你都让出去,鼓励小伙伴们更加努 力。
你自己收获的,是领导上级看见的,你的操盘能力,给你更重要的项目机会。
跟很多人觉得,我先要保证自己的收益,再去考虑跃迁的事情不同。
我主张的是,越是等级低,越要优先考虑跃迁升级。
我当年作为一个咨询小白,进入一家规模国内前列的咨询公司,每天面对各种精细 的要求,字号、字体、格式、颜色、对齐、表达。
我怎么做的?
我很清楚的知道,这些事情只要等我升到项目经理,就全部解决了。
因为这种努力,几乎都是Y收益, X收益极小。
当项目经理,要的是结构化能力,是眼力见,是建模能力,不是做排版、格式的速度。
我把文件脱敏以后,花钱在网上找人帮我查,帮我改,自己的时间花在学习逻辑, 学习项目管理,学习理解客户跟客户沟通方面。
艰难吗?艰难。
因为自己对细节确实不细心,遭到过很多次批评。
但很巧不巧,因为公司发展快项目多,我成了同期进公司的人里,最先升成项目经理的那一个。
而那些做事认真仔细的,还在继续作为优秀项目成员,每个月拿A的绩效。
只要你肯吃苦,就可以一辈子吃苦。
当你把努力拆开,变成X努力和Y努力以后,你对那些在原地踏步的人,就看得清清楚楚。
你也会知道自己跃迁要怎么准备,你的生活会更加透彻。
第三个维度,是顺应时代,顺应周期律。
如果你不认识周金涛这个人,你应该多少听说过, 人生发财靠康波这句话。
虽然认真研读以后,发现周金涛对未来的预测,比如15、16年是资产顶,19年有 发财机会这些,几乎全是错的。
但他的这个思路方向,绝对正确。
疫情那会,研究完周期后,我总结了四条周期曲线,和四句话。
第一句话:经济周期决定财富波动
第二句话:产业周期决定风口趋势
第三句话:企业周期影响战略与管理 第四句话:个人周期影响人生策略
之前,这一套都是在企业级的战略培训里,分享出来。
今天是第一次,放在公开平台。
内容很多,围绕四条曲线,可以讲两天一夜的战略课程。
这里,单取一点,讲一个顺势。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现在经济这么艰难?
因为你在一个本该上升的人生周期里,遇到了经济下行的周期。
经济下行导致行业萎缩,行业萎缩带来企业保守,企业保守带来个人成长受限。
而个人成长受限,得不到正反馈,就会觉得努力没有结果,从而躺平放弃。
但我想在这里说的,是努力有时候没有结果,但不会是没有意义的。
记得系列第一篇,我整篇强调的是,充能是持续的,但跃迁只在一瞬间。
你在经济下行周期,别人躺平的时候,正是弯道超车的机会。
我为什么一直强调努力的作用。
因为正确的认知+正确的努力,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顺着国家兴旺、产业发展、 城市聚集的大势。
目标做到千万-亿 (A8/A9)级别的资产,是完全可以期望的。
这东西,你得每天去想,去琢磨,琢磨得越多,认知也就越清晰。
同样的,因为国家的财富值不可能突然飞升,越往上走,瓶颈就越来越明显,难度 也越来越高。
就像你从员工升主管,好像自然而然,从主管升经理就感觉到吃力了。从经理到总 监,可能就是很多人夸不过去的鸿沟。
不仅跨不过去,还要面临35岁失业,人生一直下坠的未来。
资产逆周期的时候,肯定是更有能量的人更能保住自己的资本。
所以中产阶级的快速下滑、覆灭,并不是新鲜事。
只是你第一次遇到,产生恐慌罢了。
但凡事有舍就有得,97年下岗潮,制造了一批下海创业成功的企业家。
谁知道,这次社会经济的结构性变动,对部分有能量、有意愿的人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只要经济在发展,有降就有升。
脱离旧的增长引擎,拥抱新的世界新的增长,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对于个人来说,要做的就是,走正确的道路,坚持日拱一卒,不断充能积累。
在国家、行业、企业的快速发展期,看见机遇,抓住机遇,躬身入局。
剩下的,交给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