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富翁入门指南

百万富翁入门指南
今天终于下定决心,把我关于理财、投资、创业的一些研究分享给大家!
就起个名字叫做《百万富翁入门指南》吧。
从高中毕业,到成为百万富翁,我个人用了5年时间,但当我把中间的经验总结出来之 后,我的朋友只用了两年多就做到了这一点。如果当年一开始我就能悟出这些,会让我后来 少走很多弯路!
如果你个人净资产已经过百万了,这篇文章不看也罢。
如果你现在还没有这么多钱,这篇文章可能就此改变你的命运。

几年来,我一直在做关于理财、投资、创业方面的研究,并且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也帮 助几十位朋友达成了这样的梦想。
人的贫穷,主要是由思想的贫穷造成的。要想摆脱平庸,首先要转变思想。你的头脑是 你最有用的资产,但如果使用不当,它会是你最大的负债。
今天我会把这些简单实用的原则分享给大家,结合具体事例,有10个人看过这些故事, 3个人没有变化,6个人成为了百万富翁,还有一个人,也许就是正在看文章的你……
随着物价上涨,成为百万富翁变得越来越容易了。很多人毕业不到5年就实现了这个梦 想,但也有人辛苦工作了十几年依然是两手空空。
是什么阻止了我们致富?抛开家庭背景、学历、个人能力、机遇不谈,主要的原因是因 为人的思维方式。

小故事1:有人问我借钱怎么办?
小李和老张本来是不错的朋友,没有利益瓜葛。但有一天,小李突然给老张
打电话要借2万元急用。没有说这个钱做什么,老张认为大家关系一直不错,不
借不好意思,就给了小李2万。
可是一晃1年过去了,小李没有还钱的意思,老张也不好意思催,最要命的
是,小李总是躲着老张,半年也不敢露面,搞的连朋友也做不成了。
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太常见了。本来是出于友谊、善意,到最后搞的朋友反目,兄弟生分。

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呢?
首先,要搞清楚对方借钱的具体用途。如果是消费,最好哭穷推掉。如果是生意周转, 确定对方有能力、有信用偿还,在做考虑。如果对方闪烁言辞,或者隐瞒用途,一定不要借。
人不可靠,借钱必打水漂。有很多人,不存感恩之心。无论你如何帮助他,他都会觉得 理所当然,也不会记你的好,只会对你心生埋怨。
其次,怕不借伤感情。很简单,直接资助,不要求偿还。说清楚,是给的,不要还。比 如对方确实有急用要借3万,人品能力也十分认可。可以强调自己的困难,然后资助1000 元,不要求还。
这样,以后大家见面还是朋友,谁也不会难看。记住一句古话:杯米养恩人,斗米养仇 人,不是帮的越多越好。在别人急需帮助时,小小的恩惠也会产生很大的效果。如果不分情 况持续性的帮扶,会滋生他人的贪欲。
前些年一位朋友在供销社工作,他给我讲起了“卖糖”哲学。他说,当你卖一斤糖给别 人的时候,首先要少给,慢慢的往秤盘里加,这样买者就会心怀感激之情,认为你这个人特 厚道。话又说回来,如果一开始你就给多了,再逐渐的从秤盘里向外拿,买者就会渐生怨恨, 认为你吝啬抠门。同样是卖出一斤糖,策略不同,结果迥异。
其实,送人以米和卖人以糖是一个道理,都需要把握好一个度,让别人极度需要、在心 存感激之时施以援手,则会收获善待与礼遇。人是有欲望的,有时欲望是会不断得到膨胀的, 这就是欲壑难填。
天天做好事的人,得不到大家的称赞。因为人人都觉得平常、理所当然。某一天,这个 好人没有出手,或者做错了,反而招来了无数的非议与责骂。

小故事2边际效用在理财生活中的应用
拿吃饼来说,当我们很饿的时候,吃第一个烧饼带来的收益与幸福感最高。好似久旱逢 雨,雪中送炭。
吃第二个烧饼时,肚子已经不像前面那么饿了,同样的烧饼带来的收益与幸福感开始降 低。
当我们吃到第七个烧饼时,已经撑的不行了,烧饼已经不能再带来收益与幸福,产生的 是苦痛与厌恶。
如果把满意度按10分来评估,那么当吃第一个烧饼获得的满意度是9,第二个烧饼可 能就是8,依次类推,吃得烧饼越多,获得的满意度可能就越来越低。但在这个过程中获得 的总满意度增加幅度越来越小,最后会成为负数。

同样的烧饼带来的幸福感与收益不同,消费者在逐次增加一个单位消费品的时候,带来 的单位效用是逐渐递减的。
这个理论可以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我们明白,所有的事儿都讲究“度”,并不都 是多多益善。
爱情的边际效应是递减的。青少年时期,我们就像走在干涸的沙漠,极度需要爱滋润。 当遇到第一杯水时,那种幸福是难以忘怀的。所以,所有人对初恋都记忆深刻。而后,随着 时间的推移,交往数量的增加,对恋爱的热情会直线下降。
所谓婚姻的五年之痒也好,七年之痛也是同理。成年累月和同样的人做同样的事儿…… 带一只手表看时间,效率高,如果带着2块手表,反而产生了混乱,该以哪个表是准确的呢? 拥有一部手机时,产生的收益最高,如果踹着5部手机上街呢?可能会被警察询问。

效用总是和稀缺联系在一起的。同样一杯水,在沙漠中意味着生命,而在江河中却微不 足道。同样1000元钱,对于贫困山区孩子,是3个月的生活费,而对煤老板来说,恐怕不 过是一顿饭。就消费而言,人们重复消费的越多,每增加一份投入,所能得到的满足感越少。 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在日常家庭开支中,如果能有意识地运用“边际原理”,将有助 于我们节省大笔的资金。
大多数人不计算,仅凭心理感受,钱财乱花,结果造成支出浪费。本来100元可以吃一 顿饭,结果吃了300元,还造成了血压上升,胃疼腹胀;
本来10万元买车就行,结果攀比买了16万的车(其实4个轮子差的不多,都是中档货 色)。
从边际原理中可以看出,乱消费不仅没有实用价值,而且可能起负作用。有的家庭孩子 本无心学习弹钢琴,当家长的自己不懂却硬要花几万买一架,结果成了昂贵的、毫无意义的 摆设。商品买回家不经常用就意味着浪费,因此,不能冲动地因为流行、降价而买回目前并 不需要用的商品,正所谓“有钱不买半年闲”。
前面说的,杯米养恩人,斗米养仇人,也是这个意思,如果给予的太多,反而会产生坏 的结果。
一味的做老好人,不一定有好的结果。
家长溺爱孩子,孩子长大后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做事不考虑他人。也不会对父母心存 感激,也是属于这样的例子。

故事3拥有、失去与未得到
我的一位朋友,有一套房子要出租,精装修、地段好,他自己报价4000元/月。来了几 个人看房,都觉得太贵,希望降价到3500元。结果他就是不肯降,这样一拖再拖,房子空 置了半年。
我问他:为什么不能便宜快速租掉?他说:装修这么好,租便宜了不划算!
空置半年已经至少损失了21000元租金,还不算物业费。但从房主的观点看,反正房子 在那里,空着就空着吧,似乎没有损失什么。
这就是理财中人们常犯的错误:对于尚未得到的收入麻木,不敏感。对于已经拥有的过 度在意。
假如,我从这位朋友的背包里拿出2万1千元现金,然后当着他的面一张张撕掉,估计 他会立刻蹦起来,阻止我的暴行。
两者性质是相同,但前后的反应大不相同。2万元可以买5台IPAD2,可以去美国玩7 天,也可能是农村孩子两年的生活费。但是因为这些收入尚未得到,人就不会太敏感。 如果这些钱一直装在我们的钱包中,突然被人拿走,多数人会暴跳如雷,立刻骂娘、报警。 继续举例子,有人原本打算送老李 一辆电动车,后来对方说车被亲戚拿走了,老李会有些 沮丧。但不会太在意。
而老李自己的电动车停在超市入口,被贼偷了。估计老李会难受好几天。 同样的道理,也用在对生命的关注上。

大多数的疾病(包括癌症)都可以通过体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但大家都不愿意主动 去体检。原因很简单:体检只会带来两个结果
1,没啥事,心里石头落地。 和原来一样活着。
2,检查出问题,立刻变成病人,甚至直接被判死刑。
参加体检,意味着有可能失去。如果不去,保持现状,似乎不会有损失。于是大多数人 选择直到疼得满地打滚才去医院,花更多钱受更多的苦。
人很怕失去,而不在意未得到。
最后提个问题:地上有 一毛钱,你会不会去捡?
如果这 一毛钱 是你刚从自己口袋里掉出来的,你会不会去捡?
前面讲的人很怕失去,而不在意未得到。白捡的100元所带来的快乐,难以抵消丢失 100元所带来的痛苦。这个理论也可以解释很多股市中的现象。

此隐藏内容仅限VIP查看升级VIP

第六章 管道的故事与赚钱的四种象限
坚持记账和强制储蓄 这些都是省钱的办法,也是大多数人积累第一桶金的方法。但要 想真正成为有钱人,获得持续的财富,必须要学习建立源源不断赚钱的管道。
看个小故事:
1801年,有两个意大利小伙子居住在当地的一个小山村中。村长给了他们一份工作: 为村里挑水,他们每天要扛着水桶,去五英里外的河边挑水。村长按每桶一分钱的价格付钱 给他们。其中的一个年轻人想:这工作太棒了。我一天可以提一百桶水。一分钱一桶,一天 就是一元钱!一个星期后,我就可以买双新鞋;一个月后,我就能买三袋面粉;一年后就可 以盖新房子了!
另一个年轻人想:这样干下去,虽然赚到了钱。但是对未来没有什么帮助。我的手磨破 了,腰累弯了,一旦我停下来,将无法生存。我也许可以修一条管道将水引到村里去,这样 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获得收益。
于是,第二个年轻人每天只工作半天,用剩下的时间挖管道,他把挣到的钱存起来,也 用在修筑管道上。当另一个挑水工穿着亮闪闪的新衣服,在乡村饭店里吃可口的食物,在酒 吧里喝的烂醉时,他一直在艰苦的工作,前三年,付出的努力没有丝毫回报。
但当管道修成的时候,一切都改变了,村子有了源源不断的新鲜水,连周围村的人也来 到这里居住。年轻人是管道的拥有者,只要坐在那里,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获得财富。

美国畅销书《富爸爸,穷爸爸》罗伯特·清崎创造性的总结了社会上常见的四种赚钱的 方式:
E类 依靠打工,获得工资收入;
S类 自由职业者与小老板,自己给自己打工,很辛苦的赚钱。 B类 创办大、企业,成为企业主,建立赚钱的管道;
I类 成为投资者,通过投资获得财富。

前两种人多数是穷人,真正有钱的都是后两种人。
问一下自己:如果我现在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出去旅游一年,这一年中我还有没有钱 赚。如果不能说明你仍然处在前面两个象限中。
小老板与打工者,一旦脱离工作,立刻将缺粮断草。不可能能像王石一样爬遍全球高峰; 也不能像马云一样整日四处演讲;更不能像盖茨、巴菲特一样四处请客让大家捐钱。所以如 果大家想要富有,就必须把自己从前两种人,变成后两种人。
最终实现财务自由。
财务自由,就是当你不工作的时候,也不必为金钱发愁,因为你有其他渠道的现金收入。 当工作不再是获得金钱的唯一手段时,你便自由了。可以有足够的金钱、时间去做自己真正 想做的事情,例如说:旅游、摄影、写书、或者参与公益事业。

财务自由=被动收入>花销
也就每天的收入比花销多,并且这些收入是“被动收入”,也就是不需要花费多少时间 和精力,也不需要照看,就可以自动获得的收入。乍看上去有点像“不劳而获”,实际上, 在获得“被动收入”之前,往往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劳动和积累。被动收入是获得财务自由的 必要前提。
当我们每天辛苦工作、努力付出时,应该想想。我现在做的事情,除了赚钱,对将来能 有什么样的帮助?

降低创业风险,保证创业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状态、生活习惯,比如:每天几点起床,几点吃早餐,几点上班, 几点吃午饭,几点回家买菜,几点看电视,几点睡觉。每天的生活就像编制好的程序,日复 一日的重复。在外界环境不改变的情况下,人可能沿着这种生活轨迹一直延续下去。这种生 活会形成非常大的惯性,以至于人们不想改变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境遇。
昨天遇到一位出租车司机,他说他已经连续开车工作40天车了,除了吃饭、睡觉,剩 下的时间都在赚钱。他非常疲惫,很想休息,但因为某种惯性,根本就停不下来。
很多人的生活一成不变,今天和昨天是一样的,明天和今天又是一样的。在无数的重复 中,我们很难说清楚上周五做了什么,吃了什么食物,上个月忙了什么,因为每一天都是一 样的。
这些因素,是真正阻止人们进步,阻止人们改变生活,阻止人们致富的主因。
要想致富,成为有钱人,首先是有改变现有状态的目标、想法,其后是真正的行动,最 后是保证行动成功的方法。
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阻止了很多人成为有钱人,也阻止了他们去成为伟大的人。 很难有人丢掉自己每个月5000元的工作,去开创一份新的事业。很难有人丢掉公务员的工 作去做一个商人。
面对创业更多的人是担心失去原有的安逸、稳定,惧怕随之而来的辛苦与窘迫。人人都 想致富,都想开创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获得源源不断的现金,但真正能付之行动的少之又 少。

那么我们怎么能降低创业带来的风险呢?
创业一定会有风险,一百家新开的创业公司中,第一年会倒闭五十家,能撑过五年的新 创立企业不会超过十家。这样看来,创业赚钱是风险很大的游戏。
降低风险、控制风险,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做任何事情都是有风险,比如过马路,比如吃抗生素,但这些风险很低,是可以控制和 减少的。当这些风险被控制在一个很低的值时,这件事情就是安全的。
开飞机,爬雪山都很危险。但万科集团的老总王石,爬遍了五大洲的最高峰。
王石说:我不爬山就没危险了吗?人过马路时还有可能被车撞到呢,到公园还有可能碰 到打劫的给一刀呢。
的确,在家里坐着可能还会碰到地震与核辐射,吃西红柿可能被上面的残留农药毒到, 喝牛奶搞成肾结石……,风险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我们的把握与控制。
要控制风险,需要有全面完备的学习与训练。
很多人把创业、投资理解成赌博,压大压小,全凭一腔热血和运气。没有了解就贸然进 入,赢一次两次是运气,但最终会因为经验缺乏败下阵来。打扑克、打麻将、下象棋都有高 低之分,都需要一定的学习与训练,个人创业、投资也是一样。

王石去爬山,做了充足的准备与训练。他登珠峰时有几个夏尔巴人(世界上最牛的山地 人) 专程保护他。他还是从低到高,从难到易,一个一个的山去登,获得足够的经验、体 能之后,才敢去攀登珠峰。
如果没有训练,只登过黄山,就组队去爬珠峰,无异于组队自杀。(没有必要的学习与 训练)
重复一下:风险可以通过人们的学习、训练被有效的控制,并降低。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网络收集整理归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产生版权问题,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