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成瘾的底层逻辑

游戏成瘾的底层逻辑
U君笔记

据我观察,游戏和赌博有两大相似之处:
1.赢了之后还想赢(因为想再次体验多巴胺的刺激)。
2.输了之后,总想着下把能翻盘(因为心里不甘心)。
最终,大多数游戏玩家就沦为了赌徒,无论如何都戒不掉游戏,还会把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投入进去,导致自己在人生成长维度一直止步不前。
U君自己以前也很喜欢玩游戏,而且我特别喜欢研究“游戏公司拿捏玩家”的那些手段。
今天我就跟大家剖析一下游戏公司在各个环节是如何让玩家上瘾的。

知道这些底层逻辑之后,一方面,我们要防止自己上瘾,另一方面,我们在设计产品/服务、做营销、追女人时,也要学习游戏公司的思路。
我之前投入时间和金钱最多的两款网游分别是韩国Smile Gate公司的电脑网游《穿越火线》和芬兰Supercell公司的手游《海岛奇兵》。
我在这两款游戏上分别投入了几千小时和上万元钱(当然现在我不玩了),所以今天我就拿这两个游戏举例子。

1.即时反馈
获取多巴胺最快、让人最容易上瘾的机制就是“即时反馈”。
举个例子,在《穿越火线》这款游戏中你的枪打在僵尸的身上,就会有各种爽快的特效,让你的多巴胺爆棚。
而且,游戏公司设计的爽感反馈时间越来越短。

2010年我上大学的时候,在《穿越火线》中打僵尸,需要三五秒钟才能爆一次分(就是枪打到僵尸时它会喷血)
但是到了2025年的今天,反馈时间已经是毫秒级了,一秒钟就能射出去十几发子弹,每发子弹爆出来的分数都会显示出来。
也就是说,以前的游戏,让你几秒钟爽一次,今天的游戏,让你一秒钟爽很多次。

虽然玩游戏、打僵尸确实能解压,让人分泌多巴胺和肾上腺素,但是,如果长时间让自己的大脑被廉价多巴胺冲刷,人就容易废掉。
因为一旦你习惯了游戏里的那种即时反馈,你再去做其他“反射弧”很长的事情时,就会失去兴趣。
比如,考研、赚钱、谈恋爱,可能都会让你提不起兴趣,或者无法做到长期的专注。

但问题是,想要成长、想要获得胜利果实,肯定少不了长期的专注和坚持,甚至还要熬过相当长的一段艰苦的岁月。

最后的结果就是:各方面条件都差不多的两个人,一个不玩游戏,一个玩游戏,那么前者取得较大成就的概率远远高于后者。

U君自己上大学的时候也很喜欢玩游戏,但是我也非常清楚:我跟那些城里的孩子比不了,他们的父母把车房早就给他们准备好了,而我一切都要靠自己。
所以,每天除去正常的上课、写作业之外,我给自己提了一个要求:学英语的时间一定要超过玩游戏的时间,而且要先学英语,再玩游戏。

比如,今天我学习了两个小时的英语,那我就可以玩1.5个小时的游戏。
一点不夸张,我真是这么执行的。
结果我第一次考英语六级时,就考了将近600分。
学习英语的反馈周期是很长的,今年学习英语,可能3年后、5年后,甚至10年后才能看到效果。

况且,意志力是可以迁移的,你如果能把英语学好,那么做其他很多事情,你都会比同龄人更有竞争力,更容易取得成果。
所以,我们如果想戒掉不良习惯,一定要警惕“即时反馈”性的东西。

反之,如果我们想设计一款产品或者服务,那么即时反馈越短就越好
比如,如果你打算做餐饮,最好是买那种让顾客吃起来当时就感觉很香、很甜的食物,而不是让顾客维持匀称身材的食物。
举个例子,如果一条街上有一家炸鸡店,一家轻食店(卖蔬菜沙拉这种健康食物),那么前者会越开越红火,后者开不了几个月就会关门大吉。

因为大多数人只关注此刻的口腹之欲,他们不会考虑长期的身体健康。

2.荣誉感
很多游戏都会给玩家划分等级(青铜、白银、钻石、王者等等),还有的游戏会搞游戏排名。

因为很多网游都有社交属性,无论跟朋友一起玩,还是跟陌生网友一起玩,如果你的等级很高、排名很靠前,那也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
所以,有的人即使对游戏本身的兴趣并不是太大,但是为了维持游戏等级,为了保住自己的排名,他们也会每天乐此不疲地去玩。
他们的成就感可能并不仅仅是来自游戏本身,而是看到自己的排名靠前了,他们就会觉得很爽。

在营销领域,能触发客户掏钱购买”的需求才是刚需,其他的都是伪需求。
而“维持、提高荣誉感”这件事,绝对是刚需,会有相当一部分玩家愿意掏钱来辅助自己维持和提升游戏等级。

比如,如果你去网上搜索“挪用公款玩《征途》”这类关键词,你就会发现有很多人愿意往游戏里充值几百万、几千万。
为的就是能在游戏中“称王称霸”,有一群小弟跟着自己。

之前就有这样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在一个《魔兽世界》的游戏群里,有10个铁杆玩家,他们经常一起组队打怪。
但是,有段时间,里面有个核心成员一直没上线,后来群主在私下里就问他,你最近为什么不上游戏了?
他说:老大,我明年就要毕业了,最近我一直在投简历、找工作。
老大说:不用太担心,如果找不到工作直接来我们公司上班就行了,我手下有100多号人。
……..
在现实的商业世界里,利用等级、荣誉感来吸引客户掏钱的案例也很常见。
比如,支附宝就设有“芝麻信用”和“财富等级”,如果你的芝麻分到达了800分
财富等级达到了“黑卡”,那么就会有很多福利可以享受(比如每个月赠话费、星巴克咖啡、机票抵扣券等等)。

但是,很多有钱人之所以会搞很高的芝麻分和黑卡,并不是为了享受里面的福利,而是单纯地觉得高分就比低分好,铂金会员就是比黄金会员有面子。
有些背单词的APP也会跟社交媒体进行联动,比如你今天背了多少个单词,超过了
百分之多少的学习者,你很可能就会把这个战绩分享到朋友圈。

3.欲擒故纵
刚才我提到的Supercell这家游戏公司位于芬兰,公司的规模很小(只有几百个员工),但是他们2024年的营收高达30亿美元。
如果平摊到每个员工身上,他们每年都能创造赚几百万元的业绩。
所以,这家游戏公司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他们的游戏也受很多玩家的追捧(比如部落冲突、海岛奇兵、皇室战争等等)。
我也玩过几年的《海岛奇兵》,看起来是很不起眼的一款手游,但是每个月我向里面充值的金额都不低于100元。

那么问题来了,我为什么要充值?
原因很简单,这款游戏主要有两个比较有意思的点:

① 每个人都有一座小海岛,你可以通过攻打别人的海岛,来把他岛上的一部分资源(木材、食材、钢铁等等)给抢过来。
抢过来之后,就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建造防御工事,比如大炮、防御塔、航空母舰等等,还可以训练自己的水陆空三军。
但是呢,如果你不充值的话,只有一批建筑工人,只能同时建造或者升级一所建筑。
想要同时建造两所的话,就得充值购买另一波建筑工人。
我为了加快升级时间,就得乖乖购买建筑工人。
还有,如果我率领部队去攻打其他海岛,军队肯定会有伤亡,恢复起来就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在此期间就没法打其他海岛了。

但是,如果充值的话,每局结束后,士兵都是立刻恢复原貌,一秒钟都不用等……
类似的“花钱省时间”的点非常多,有些财大气粗的老板,为了让自己的海岛迅速发展起来,一个月充值几千块钱跟玩一样。
但是,这个游戏还有一个很高明的机制,让你一直往里充钱,这就引出了下一个话题:

②无论你多厉害,无论你充值多少钱,系统总会匹配一些跟你等级差不多、战斗力差不多的玩家。
即使你充值10万元,你也不能秒杀地图上的大部分玩家,因为系统给你匹配的都是充值5-15万元的玩家。
这样做的优点是:无论你充值多少钱,无论你的等级有多高,你都不会产生“无聊”“没有挑战性”的感觉。

游戏里的“对战环节”也是如此,系统会根据胜率给你匹配,最终的结果是:
无论你等级多高,无论你有多厉害,在对战的时候,你总会“有输有赢”

比如,当你连赢3把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没有挑战性,这时候系统就会给你匹配一个比你还厉害的玩家,让你输,激发你继续玩下去的动力。
当你连输3把的时候,系统怕你丧失信心关掉游戏,于是他就会给你匹配给一个胜率比你低的玩家,让你赢一把,重拾信心,好继续玩下去。

现在大数据已经非常厉害了,他们既能给你匹配精准玩家,又不会让你看出来他们在后台进行操纵。
比如,假设你的胜率是67%,那么当你连胜时,他们就会给你匹配一个胜率是68%的对手,小挫一下你的锐气;
当你连败时,他们就会给你匹配一个胜率是66%的玩家,让你险胜,找回一点自信心。
总之,一切都进行的悄无声息,反复拉扯、欲擒故纵,让你对这款游戏欲罢不能。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就离开把这款游戏卸载了。
因为这款游戏里没有真正的赢家:当你胜利的时候,有人在给你当炮灰;当你战败的时候,你就是在为别的玩家当炮灰。
玩家之上总有高手,大家互为炮灰,互为NPC。
在这方面,《穿越火线》就比它好多了,只要你买了好的装备,技术练到位,你真的能经常打第一。

在营销领域,匹配机制和欲擒故纵也是很常见的手段。
比如,斗音、小红薯这类平台都是这样操作的:
平台会鼓励你创作内容,如果连续几篇都没有上热门,它就会给你推流一下,让你上一次热门,让你重拾信心。

接下来你再发内容,又是连着几篇没有热度,正当你心灰意冷时,系统再给你推一波…..
在销售领域也是如此,最好的销售不是那种特别高冷的,也不是那种特别热情的,而是那种让人捉摸不透的。
比如,在你兴头上,他会给你浇一小杯冷水;当你心灰意冷时,他会给你送上一点小温暖。
就是这种忽冷忽热的人,才最让人欲罢不能,最后掏钱买单。
很多情场高手在追女人时也会玩这一招,屡试不爽。

4.推陈出新
无论任何一款成功的网友,都有一个共同点:每个月一次小更新,每半年一次大更新。

就拿《穿越火线》来举例,基本上每半年就会搞一次大的更新。
有很多人都是这种状态:我已经玩腻了,不想再玩了,但是它又出了新模式,实在太吸引人,那就继续玩吧,
结果就是,很多玩家一直都无法真正戒掉这款游戏。

我之所以拿《穿越火线》举例子,因为它非常典型,这个游戏已经流行15年了,直到今天,网吧里玩它的人依然很多。
核心原因就是:韩国那家游戏太厉害,每年都会搞一两次大的更新。
而且,他们搞的游戏更新,不是你想的那种更新手机系统、更新微信APP这种“内心毫无涟漪”的更新。
他们搞的更新,真的是大刀阔斧那种,每次都让你眼前一亮,至少能玩半年不会腻。
等到半年之后,你快玩腻了,他们又搞了一次更加刺激的更新……
在商业领域也是如此,“更新”这件事非常重要。

比如在餐饮行业,无论是比较大的中餐厅,还是麦当劳、肯德基这种西式快餐每年都会搞一些新品。
一方面,是为了留住那些“快要吃腻了的老用户”,另一方面,靠新品还能吸引一些“老用户”回归。

在经营感情这件事上也是同理,如果你想让另一半不腻自己,想让彼此都有新鲜感,那你就要每年发生一些变化。
或者是发型,或者是穿搭,或者是爱好。
总之,人都是喜新厌旧的,变化总比不变好。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网络收集整理归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产生版权问题,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