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字开启全面认知——幻
原创:第三只眼观 公众号:第三只眼
这个幻字跟个外星文似的…
所谓打通就是能“跳出来”看,不跳出来如何能进入呢?
道家叫做——以出为入!
佛家叫做——知幻即离!
什么是幻?
我们看到的都是幻相,从未见过实相,或者说从未见过世界真实的样子。
什么是幻相?
不是不存在的意思,而是以幻的形式存在。
当我人如何去使用世界,这个世界就以何种幻有形式而存在着 …
这里使用一词特别关键,是贯通全文的关键词,相当于教员的实践论。
什么是使用?
主要有两种:关系与结构。
当利用关系去使用世界,世界就以关系形式存在着,例如阴阳和矛盾。
当利用结构去使用世界,世界就以结构形式存在着,例如物理和数学。
即:一切事物的存在形式以及人的思维方式,都是人使用出来的!
世界真实本然的样子是什么?
我们压根就不知道.
以上都集成到“幻”字模型来解读啊!
所以按照老子讲法就分成有和无两件事:
1、 学幻术。
这属于有为法!
即学习、研究、体验和运用各种幻有,这叫— — 大幻师。
这代号可不是瞎起的,佛的另一个名字就叫做大幻师 …
2、 见实相。
这属于无为法!
即如何见到世界真实的本然, 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嘛。
1+2=人活着的全部工作任务了,要想找人生意义都在这里面呢…
什么是学幻呢?
虽然幻有一词佛家的普及面最广,但出处是道家《列子》 一书。
老成子学幻于尹文先生:
昔老聃之徂西也,顾而告予曰:有生之气,有形之状,尽幻也!
造化之所始,阴阳之所变者,谓之生,谓之死。
穷数达变,因形移易者,谓之化,谓之幻,
造物者其巧妙,其功深,固难穷难终。
因形者其巧显,其功浅,故随起随灭。
知幻化之不异生死也,始可与学幻矣!
吾与汝亦幻也,奚须学哉?
这一段文字把人的思维都讲透了!
翻译一下啊,翻译很长尽量挑干的聊…
老成子是关伊子的徒弟,徒弟跟着师父学幻。
老关头对徒弟说,想当年咱们师祖向西出关,被我生拉硬拽黏黏糊糊的,师祖才告诉我学幻的道理。
幻有分成两种形式:
其一 ,有生之气。
有就是存在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幻有以气的形式存在,但是气这个概念不好理解啊,换作现代话讲就是 — — 关系。
气不是什么物质或实质性的东西,更近似于今天所说的场,场里面不停地波动,现代话就叫运动关系啦,叫做震荡关系也行,是这个意思即可,正所谓气场嘛。
其二,有形之状。
这个状换作现代话就是——结构。
物质到底是什么其实我们并不知道,我们只能以结构形式去捕捉和认识它,物质是物质,结构是结构,这是两码事!
然后老关头继续说:
造化之所始,阴阳之所变。
之就是表达显现的意思,这些模型回头再细画,之乎者也其实是非常关键的思维模型,只是我们现代中文都给忽略了。
造化前面并没有主语,不能说有个造物主啊、客观规律之类的来造化万物,那都是人脑思维的逻辑误区,没有这些主宰物存在。
那怎么造化呢?
道家叫做自造自化,就好比佛陀所说的“无主宰非自然”一样,并没有个造物主来捏造万物,而是万物自己造化出自己来,当然这可不是随机的,是阴阳之所变的。
这里的自造可能不太好理解,这么简单寻思即可:宇宙里幻化出万物,那谁造出宇宙呢?所以宇宙及其里面的万物肯定是自造自化的呀!
所以佛道经常让人回归到“吾即宇宙”的视角上来,这才能从更根本的视角上去认识事物的存在形式。
那么从老关头上面这句话里就可看出,道家认为关系要比结构更加趋于本质存在,是先产生关系后产生结构,这叫做气聚成形。
换作现代话描述:就是先有气场的震荡波动,观察这个层面的存在形式就是运动关系;然后随着振荡凝聚才产生了具体的物质结构,结构形式产生出来之后,这个世界就显现出形质了。
谓之生,谓之死。
这里的生死不是指人或生命体的出生和死亡,而是佛家的生灭无常,即万事万物都是无常运动着的,事物刚出生立马就灭掉了,事物是以生灭震荡的形式为存在本质。
例如禅宗那个过去心、现在心和未来心都不可得,说的就是时空就是场幻有,其本质是不停生灭的,是留存不住的无常现象。
当然佛家不同于道家讲的气聚成形,而是讲念念成形,其实抛开文字相后,在底层原理上都是一码事。
穷数达变,因形移易者,谓之化,谓之幻。
当我们开始观察世界,最先看到的一定是结构形质的幻化啊,例如看到石头崩裂啊、苹果腐烂啊、肉体老去之类的,即结构形式的移动变易。
这里的数其实就是指对结构形式的捕捉,例如数理逻辑、形式逻辑、实证逻辑等等,古人可不是不懂这些逻辑啊,中国数理逻辑发展要比西方早呢。
造物者其巧妙,其功深,固难穷难终。
关伊子感叹造化实在是太巧妙了,造化也可以翻译成现代词演化,其功深就是感叹宇宙演化太不可思议了,通过穷数的方式一路追寻下去很难找到终点,这样很难找到最真实的本质 。
为什么呢?
因形者其巧显,其功浅,故随起随灭。
虽然结构形式的显现看起来很巧妙,例如现代物理学、化学等等已经发展到极其复杂了,但是呢其功浅,就是对于挖掘世界的实相本质来说,这些巧显还是很浅显了。
为什么呢?
因为结构形式都是捕捉静态的,所谓静态不是说静止不动了,或者思维不运作了,静态指的是规定性。这个词非常重要啊,抓到结构存在的本质了!
什么是静态规定性呢?
例如科学的各种定理定律,这只是人们为了使用事物而规定出来的,并不能反应事物的真实存在本身。即结构形式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它们只是人为设定出来的静态框架,通过它来规定性的使用事物,因为只有在静态结构里才能产生确定性和可控性,以此来驯
化和改造事物。
这种确定性并非确定了事物的实质,只是确定了使用方式。
举例:
人想要砍木头,那就需要个比树木更硬的东西,例如拿块石头吧,然后人就哐哐砍树然后就把石头定义出硬。
然后为了以后还能施行砍这一使用需求,就要对硬进行具体量化,比如什么密度之类的。
再然后拿着这些量化屡试不爽,石头换成金属之类也可以重复量化了,这时候就把这些普遍量化定义叫做——客观。
问:硬和密度是木头本身吗?
答:当然不是!
问:有客观真实存在吗?
答:当然没有!
这些所谓客观发现并非事物本身,而是人根据使用需求刻意量化出来的。
所以通常我们所说的客观规律,并非是事物的真实存在,客观规律一词准确来讲应该叫做人为的规定使用。
所以客观规律一词的说法是有问题的,当然我们平常还这样讲话,不然没得沟通了。可见语境习惯是多么的重要,每一种语境构建起的认识论中,同时也具有错误认识..
例 如 :
在现代社会中,媒体是最重要的管理手段了,一个个结构都是通过它灌输出来的,叫做意识形态结构嘛,所以1%的人尽可能的控制金融+媒体。
当人被灌输进什么结构了,那么在社会层面就会逐渐形成什么社会结构了,社会结构也是由个体人而规定性扮演出来的嘛。
例如说资B 主义和社 H 主义就是两种结构 设定,通过它们来使用人们,从而产生出各 自的社会结构和矛盾关系演化。
学幻的重点就是不能直接认为是真实的、理 所应当的,而是研究它们如何在抓取或者说如何在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