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被边缘化,如何翻盘?
原创:主任 公众号:通透的职场人生
最近有位读者咨询: “体制内,被边缘化了,该怎么调整心态?自己不想太早躺平,怎么办?”
我认为,如果你被边缘化了,内心感到失落了,那说明你是很有上进心的人。
在体制内被边缘化实际上一种很常见的现象。说实话,体制里十有八九都得尝尝被边缘化的滋味。
本来你是在做一个重要的工作,在一个重要岗位上工作或者担任一个重要职务,但领导突然他就不让你干这工作了,他给你调一闲职,你手上就没什么正事了,很多人一下子落差就非常的大,内心绝对有一段不适应的过程。
对于年轻干部,特别是四十岁以下的干部,被边缘化是很不好受的滋味。
人是害怕比较的,刚开始参加工作没几年,你的这种感受可能还不是很深刻。
因为刚进来的时候大家都差不多,你是考进来的,我也是考进来的,不存在谁比谁厉害的问题。但是工作四五年以后,人与人之间就开始发生分化了。
因为如果职务职级不往上走,那就会出现尴尬的局面。
比如,比你晚来几年的年轻人,成了你的部门领导,对你的工作指指点点。
看着比你年轻的小弟,昔日还是你的下属,现在成了你的上级,这种心理上的落差,不是那么容易克服的。
所以,为什么离开核心岗位会失落,为什么在边缘的岗位,依然想重新回到舞台的中心,就是这个原因。
没有谁,愿意被边缘化,也没有谁, 一开始就主动选择边缘化。都是日子久了,主客观因素一起促成的。
常言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应该说,绝大多数年轻人刚进入单位时,都是怀揣着梦想,想有所进步的,但后来逐渐发现一些职场明规则、潜规则。
适应能力强的人,迅速调整状态,融入环境;个性强烈的清高的,不愿被改变,就会变得格格不入。
运气不好,遇上小人领导,被穿小鞋不说,他还鼓动同事疏远孤立你,被迫边缘化。
在职场生存,我们都避免不了有时被边缘化的尴尬,被边缘化、被孤立,就像遭遇了“冷暴力”。
被边缘化后该怎么办?是自暴自弃,还是凤凰涅槃? (全文共4300余字)
凡事都有两面性,被边缘化有被边缘化的好处。
有权必有责。没有权力就没有责任。那被边缘化,你又得到了什么呢?
被边缘化后,你会发现日子爽到飞起!领导看不见你、想不起你,工作不找你,犯错挨骂轮不到你,责任压力全消失,整个人从焦虑的“社畜”变回了自由的“大爷”。
以前担惊受怕干那些拍板、签合同、批项目的活儿,生怕哪天出事被“秋后算账”。
现在好了,这些高危活全跟你没关系,从政风险直接清零,压力也没那么大了。
边缘的岗位,领导不重视,自然不会给你安排重要任务。没有重要的任务,你就不用耗费脑力耗费体力去想事情和干活。这会让你的精神很放松。
因为领导不关注了,工作过得去就够了。在办公室里,品品茶,刷刷新闻,看看股票,读读文章,那是一件多轻松惬意的事。
工作量断崖式下跌,再也不用熬夜加班当“夜猫子”,准时下班也不用心虚。
边缘化的岗位,没有人盯着。在体制内,你有什么事情,可以轻松请假。当然,更重要的是,你不用加班,朝九晚五,双休假和公休假可以一个不落。
到点下班了,绝尘而去。
或去接娃,回家能帮老婆做家务,陪孩子写作业,或去健身运动,或去与三五好友聚会闲聊。在周末和节日,你更是能沉浸在你兴趣中,或读书,或练字,或垂钓,或健身,或旅行。
这些时间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读书,游玩,陪娃,这些事情不香吗?就这几点,都不知道让人多羡慕了。
家庭和睦了,身体也养好了,这不就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生活?
但这何尝不是件好事?你终于看清了人性的丑恶,也明白了“人走茶凉”的真理。
看透了这些,格局一下子就打开了,智慧也跟着蹭蹭往上涨。
暂时提拔不了,你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孩子听话,这也是一种收获。你没事的时候锻炼身体,培养一点兴趣爱好,说不定在仕途之外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体制内的升迁提拔,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一己之力所能左右的,一方面我们要尽人事,另一方面还要听天命 。
当你的注意力和希望不完全放在仕途上的时候,你的心态就会好很多。有了好的心态,就不会活得那么累。
在追求仕途的道路上,走得稳,有时候比走得快更重要。
把等和熬当做一种修炼心态,心态修好了,不惧万物。
另外边缘化如果你要想开了它也不是什么坏事。收入不一定少多少,可是事,可少多了。说实话,好多体制内的人还羡慕你这种清闲的工作。
所以,被边缘化了别丧,给我支棱起来,这波血赚不亏!可以先顺势舒服一会,等有机会再上!
希望以上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