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需要具备什么能力
牲产队
写在前面
有些朋友认为在弱肉强食的体制内,混得如鱼得水的绝大部分都是关系户,那我们这些零背景的人还有必要做些什么吗?甚至许多朋友们妄自菲薄,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只适合默默无闻的待在体制内。有这种想法的人其实只是典型的“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能力是一个人行走江湖的武器,虽然大家常常说只要进入体制内,那大部分问题就省心多了。但置身于体制内真的就不需要能力了吗?无论身处何方,没有点能力恐怕也难以熬下去。
与此同时,大部分人其实只是嘴上说着屈服于现实,行为上仍然在努力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存在。行走在体制内,怎样让别人看得见自己,当然也是需要具备能力的,至于是什么能力?我们今天就来好好聊一聊。
一.什么是能力
“你认为自己有什么能力”、
“我们需要有能力的人”
“希望能让我看到你的能力”,
这类的话常常出现在面试或者与领导对话的场合。
相信许多朋友听到这类话时都是一脸茫然,不知道应该做出什么回复。
对的,到底什么是能力呢?
为此,我专门去查了一下,发现关于能力这个概念是非常大的。MBA将能力定义为:能力是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是一种力量。
任何一种活动都要求参与者具备一定的能力,而且能力直接影响着活动的效率。而能力同时也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指一个人相对于某事物而言,能够给此事物创造的利益,能够给此事物创造的利益的大小,就是此人相对于该事物而言能力的大小而论,是人们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这么看来很抽象,我们大可以相对应的将范围缩小到体制内,将定义与针对体制内的特点,自己所处的单位,负责的职务等相结合。比如体制内等级分明,能与领导相处得好就证明你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
又比如你是做财务管理的,作为组织里理财的“大管家”,能较好地完成制订符合本单位发展实际的财务目标等相关工作,也叫一种能力。
因此,可以通俗来讲,队长我认为能力是倾向于对一个人完成某一件事的水平的评价而言。完成一件事情的组织计划和完成就叫能力,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就叫能力。
二.需要具备的能力
能力有很多分支,而我们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才知道自己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但由于体制内的特性,队长认为你还是别太任性,有些能力最好还是具备一下,
1、与领导相处多点小心思
体制内,服从是基本要求,不要由着自己的性子,和领导的相处之道还是有必要摸索一下。当然不是叫你大肆地拍马屁,而是在日常工作中多放点小心思,也就是注意细节,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有时候很可能因为一个小细节,就给领导留下了好印象。
想起当年在单位工作的时候,有一位默默无闻的同事,平时大伙儿在闲谈她也只是安静的听,在领导面前也不会表现自己。
但在一次会议上,领导点名表扬了这名同事,因为反差感,在场的其他同事当然觉得惊讶。原因是该位同事做事细心,给领导留下了印象。事情是这样的:这位同事给领导呈递文件时,细心地把文件按轻重缓急进行分类,然后利用不同颜色的小纸张做好标记。红色的代表较急的文件,黄色是今天需要看的文件,绿色是需要签字的文件。
这样一来,领导在处理文件就更加方便,也因此提高了效率。但就是这个小细节,一个平时容易被大家忽视的人却得到了领导的表扬。这点小心思,还是建议大家多花点。
除了工作上的小心思,平时也可以多加留意领导的兴趣爱好、饮食习惯等等一些细节,说不定哪一天这些细节就用上了。比如在饭局上,你就能基于对领导口味的了解,在点菜上面获得加分。
2、做事稳妥
体制内没有绩效考核,不需要拼死拼活地去达到业绩,基本日复一日地做着繁琐的事情。但这样不代表工作能力不重要,无论各行各业,工作能力都是最基础的。
既然如此,不拼业绩我们就得把事做稳。如何保持把这些重复性高的内容做稳妥是你和他人能力水平高低的区分之处。做事之前多想,预设多种后果,准备多种解决措施。即便出错,要勇敢担当。许多人对于领导交待下来的简单工作不以为意,即使再小的工作,队长也劝你稳着点做。
领导把工作交给你,不代表他就忘了这件事,相反领导可能一直惦记着这件事。一位在国企工作的朋友告诉我,领导经常把交资料的事交待给她,虽然是很简单的事,但她还是会认真去做。有一次领导让她早上十点前把资料需要送到客户公司。清楚指令后,朋友便执行起来。
但去到客户公司后发现对方正在开会,于是朋友给自己领导发了条信息说明情况,接着表示自己等对方开完会再把资料进行递交。交完资料后对方也让朋友转交资料给自己的领导,朋友又给领导发了条信息:资料已经交到客户手中,客户也有一份资料需要交给您,我现在回公司,预计十一点半左右到,到时可以到办公室把资料交给您吗?
及时给领导报告工作,他知道工作进展的情况后,就会放心下来,也因此认为你办事稳妥,工作能力不错,你在他的心里就多了一份信任。
3、文笔能力
为什么把文笔能力拎出来讲呢?因为在体制内,文笔是必要的基本功,文件、报告等等,是每个部门的标配。但即使这样,做得好却没几个,所以笔杆子还是非常重要的。还是建议大家好好锻炼自己的文笔。
4、应变能力
相信各位朋友觉得即使与领导朝夕相处,但领导的套路还是着实难摸清。比如交待工作,很可能你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突然该要求。亦或是饭局上的酒文化等等场合,脑子不转得快点哪行啊?所以,应变能力还是得具备。某些场合上,应变能力能让人对你刮目相看,也能化解尴尬。
有一次,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先生被邀请作演讲嘉宾,他的司机开玩笑说经常听到他在车上预备演讲,已经听熟了,可以一字不漏地背出来。
爱因斯坦说:“那就好极了,我昨日整天都在做研究工作,疲倦得很,况且邀请我演讲的机构与我素未谋面,你大可替我演讲,我做你的司机好了。”
演讲当晚,司机果然一字不漏地念出演讲内容,赢得在场所有人都的掌声。
但在演讲结束后,有一位年轻科学家追问一个颇为深入的问题,当所有人都在等待着这位冒牌科学家的答复时。他并没有慌张:“年青人,请恕我直言,你刚才的问题实在太简单,甚至可以说是个蠢问题,假如你不信的话,我可以证明给你看。这问题简单得连我的司机也懂得如何回答。”跟着,司机便邀请爱因斯坦上台作答,并且在掌声雷鸣之下离开会场。
三.善于挖掘自己的能力
除了上面说到的能力,当然还有许多能力能够辅助加分,某些你有别人却没有的能力正是你的取胜之处。
那些认为自己没有能力的朋友们,有没有认真挖掘自己的能力呢?这部分可能有点跑偏了,但实在希望朋友们能好好正视自己,不要妄自菲薄。在这里简单给大家说几个方法。
1、优势视角
“优势视角”是一种注重热的潜能和价值的资源视角,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外在资源的发觉。通俗来讲即是,我们应该了解自己的特点、长处、兴趣爱好等等,从而结合这些挖掘自具有哪方面的能力或是可开发的能力。
假如你发现在体制内与其他人都相处得不错,那很可能你的交往能力不错,大可以好好发挥这个优势拉近与领导的距离。若你平时爱好看书,不妨发掘自己写作的能力,毕竟有输入就会有所输出,上面也提到笔杆子也是体制内相当重要的。这得大家好好去了解自己。
2、回顾过去
对过去进行一个回顾,有哪些自己比较自豪的时刻又或者是在哪些方面取得过好成绩,这些都可能是你未曾发现的能力。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记忆能让人进行一种心理时间旅行。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再现过去的情境,还能描绘未来。这不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嘛!
3、尝试新鲜事
有些朋友总是不愿意尝试新的东西,因为对没接触过的东西总是带有一种未知的恐惧,这种恐惧让你迟迟踏不出第一步。其实有时候,勇敢尝试也无妨,说不定有意外的收获呢?而且通常这种收获,感受到的喜悦都是翻倍的。要相信,你能做到的,比想象的更多。歌德曾经说过:没有人事先了解自己到底有多大的力量,直到他试过以后才知道。
写在后面
能力是社会的需求,在体制内固然也就重要。不是关系户不要紧,对自己得有点要求,该做的咱们还是得好好做好。别相信在体制内工作能力不重要的话,倘若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没有超群的能力,刘备也不会屈身到草庐多次了。
能力固然重要,运气永远不可能持续一辈子,能帮助你持续一辈子的东西只有你个人的能力。倘若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没有超群的能力,刘备也不会因此屈身到草庐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