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一眼看透本质?(利益分析法)

如何一眼看透本质?(利益分析法)
主任 tz研究

前言
在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规则,但只有一个点,就是利益,任何一种行为,一定是某种利益在驱使,要么是经济利益,要么是情绪利益,或者两者都有。
这件事谁是受益方?
这个人非正常死亡,谁是最大受益者?
这件事会侵犯谁的利益?
这件事会保护谁的利益?
他为什么要说这句话?

利益分析法让我们看透一切,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有其利益考量。想不通的事情往利益上去想,你按照利益往前推一推,谁受益谁受损。
这个事我参与了有没有好处,没好处我为什么要参与?利益包括有利于你所有的东西,情绪算不算?情绪价值也是利益,能给你带来收益的东西都是利益。
所谓利益分析法就是让你抛开感性的一面,站在利益的角度来解读世界,因为这个世界,只有利益才是主导人类社会运转最核心的本质,而其他的都是伪装,都是假象。
一旦学会了利益分析法,你在这种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里面,你就会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也能抓到问题的牛鼻子。

利益分析法看上去像是一种方法论,但实际上却是一种指导思想,你不仅能用它破局,更能用它谋局,通过利益分析法去分析各方的利益诉求,找到各自的动机和行为逻辑,反过来说,如果你想操控他们的行为,你可以通过他们各方的利益诉求去迎合他们或者引导他们。
利益分析法不仅适用于官场和商场,在日常生活中同样适用,与人打交道处理矛盾做决策,都可以通过分析各方利益,找到最佳解决方案,真正理解利益分析法,能够帮助我们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游刃有余,看透别人的利益和痛点,你就抓住了事物的核心。(全文共6900余字)

这个世界的利益分两种,
第一种是经济利益,你也可以理解为金钱,而第二种比较复杂,我们暂且叫它情绪利益,因为它包括了权力、情感、地位,虚荣心等,不管是物质收益还是情绪收益,无论哪一种利益,都能让人心情愉悦,使人开心快乐,这才是重点。
利益交换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关系。利益交换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物质利益的交换,一种是精神利益的交换。
物质利益的交换,广泛地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当中。一个人为另一个人提供劳务之后,接受劳务的人,给提供劳务的人,支付相对等量的货币或物品,从而实现双方利益的等值交换。

精神利益的交换则不是以货币或者物品的交付实现的。比如说提供情绪价值,满足别人被尊重的需求,我专门写了一篇关于职场中如何提供情绪价值(精神送礼)的文章,有时候情绪利益比物质利益的作用更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钱难买我开心。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喜欢利益,普通人想成为强者,最快的办法就是和强者形成利益共同体.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喜欢利益,所以,你要用自己的有限的利益,去想办法换取更大的价值,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表面上看他的能力和机遇,而实际上是看他与谁形成了利益共同体,普通人成为强者,最快的办法就是和强者形成利益共同体,久而久之,你就可以和更多的强者形成利益绑定。

比方说在单位里哪些人能和领导成为利益共同体,
第一种人是工作能力出色,能帮领导解决实际问题的人,领导离不开的核心岗位。
第二类,潜力巨大,有前途的人。
第三类,能为领导的晋升提供帮助做嫁衣的人。

你想和领导利益捆绑,你首先要把自己打造成一个高能量有价值的人,你在职场中经常受人打压,领导同时针对你,你想想为什么?就是因为你价值低,你的可替代性低,你甚至无法给别人带来利益,你就没有交换的筹码,先提升自己的价值和实力再说。
利益的变化,直接影响人际关系的走向。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小时候玩得很好的朋友,长大后却渐行渐远?上大学时,跟自己小时候的玩伴就已经开始渐行渐远了。
工作几年后,大学时比较要好的朋友现在也基本不联系了。
曾经关系不错的同事,在你离职后就很少联系?甚至自己的父母亲戚,现在一年也聚不到几次。
这些看似伤感的人际关系变化,背后其实都绕不开一个词:利益。

当共同关系消失时,曾经亲密的关系可能迅速瓦解,当新的利益纽带形成时,陌生人也能成为合作伙伴,这种变化不是人性的堕落,而是社会运行和人性的客观规律。
给你增加利益的人就是你的朋友,损害利益的人那就是你的敌人,所以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利益一转化,你朋友和敌人的关系就会迅速改变。
趋利避害是人性的本能,面对利益,人们会本能的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案,这种选择无关道德,而是生存的本能。

凡事没有对与错,只有立场和角度的问题。
对人类有益的虫子叫做益虫,对人类有害的虫子叫做害虫,比如说蜜蜂和苍蝇谁好谁坏?当我们去评判时都是从自己的利益和立场出发的。
再比如说,所谓的成绩好就是好孩子,业绩好的就是好员工,这里所谓的好,也是从学校、公司的利益角度去定义而已
因为狼有可能会伤害人类,还可能偷吃人养的牲畜。可是羊会成为我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它的皮可以做成我们穿的衣服。
如果站在好的角度来考虑谁好谁坏呢?或者站在整个大自然的高度来看待,有好有坏吗?

所有被定义的好坏善恶,唯一的标准就是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你要记住,人与人之间不存在绝对的背叛或忠诚。只要你伤害了他的利益,你就是他眼中的坏人;
如果你符合他的利益,那你就是他眼中的好人。这里的利益不光是指物质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
人性中的那些趋利避害、自私、有所图等都叫做正常范畴。人只会关注自己的核心诉求是什么?自己的利益有没有受到威胁?
就像你在公车上,嚷嚷着“不好意思,我赶着要下车。”大部分的人不怎么会理你,他们只会懒洋洋地挪开自己的身体甚至觉得你干嘛不自己早点准备下车,还要叫我们给你让路。
同样你换句话说,“开水,开水,请让一让。”这时候大家都会迅速地躲开,自动地为你让出一条通道。没办法,人性就是如此,不是世态炎凉,而是本就如此,是你一直戴着彩色的滤镜,希望别人为跟他没有太多关系的事情做出让步。

那么如何看透别人的利益?
一、要学会考虑对方的利益。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写过,我们判断一个人的时候,从他的利益角度去出发,一般就不太容易错,所谓屁股决定脑袋,一个人他的利益在哪里,他就会说什么话,做什么事,比如说一个班子成员(单位的副职)在党组会上对一个干部选拔的方案不满意,那他肯定不是对整个方案都不满意,这个时候你就得想一想他的利益在哪里,肯定是这次提拔没有把他想要提拔的人列进去。

所以非常厉害的一把手,往往一句话就能够把问题解决,就直接问他,你有什么其他的人选需要推荐的,问完这句话,他把他想提拔的人说出来,问题就解决了,这就是我们说的要学会考虑对方的利益。很多人其实对别人的利益是不敏感的,只知道关注自己的利益,整天想着自己,就是把我看得太重了。

二、站在更高的维度去看清利益
什么叫做更高维度?就是你不能是傻白甜,你不能别人说什么你就信什么,你必须想深一点,你必须懂一点人情世故,你必须懂一些社会运行的潜规则,你要懂一点人性。
我写的东西都是课本上没有的东西,都是老师没有教你的东西,都是不会在报纸上、电视上去宣传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大家都在默默的遵守。
举个例子,比如说你是一个科长,你的分管领导让你和b科
室共同组织一场比赛,在组织比赛之前,这个分管领导就把你所在的科室和b科室的人全部召集起来,开了一个动员部署会,那么他作为分管领导,对这次比赛的组织提了一些要求,并且在会议上着重的强调,这次比赛虽然是我们内部的一场比赛,但是一定要确保公平公正,要让大家赛出真实的水平。

于是你就拿出笔记本,认认真真的记下了领导的指示和要求,你还特别记下了这句话,要确保公平公正,赛出水平,赛出风格。
那么后来在比赛的过程当中,b科长他比较强势,他的社交能力也比较强,他就串通了评委,让那些跟他关系比较好的人得了高分。
最后这个比赛比完了,颁奖也颁好了,事后你就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分管领导不是说要确保比赛的公平公正吗?b科长居然敢这样私下里操作,不行,我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告诉分管领导。
这个b科长我早就看他不顺眼了,经常对我颐指气使,这次我一定要去告他的状,于是你就给分管领导发了一条很长的信息,把b科长串通评委的事情详细地告诉了分管领导。但是没有想到分管领导只回了一句话,还有这种事,后面还加了一个微笑的表情。
事后分管领导也没有再提到这件事情。而且b科长好像也没有被分管领导批评。

于是你就非常不解,分管领导不是说要确保比赛公平公正吗?怎么我如实反映情况,分管领导理都不理。那么这件事情问题出在哪里?我相信稍微懂点人情世故的朋友应该都明白。
其实领导根本不在意比赛是否真正的公平公正,只要比赛过程看起来是公平公正就行了,即使看起来也不公平公正,只要干部职工没有闹事也没有问题。

那么为什么领导不批评b科长?其实想搞清楚这里面的原因,就要用利益分析法了。首先来说b科长的这种行为有可能是跟分管领导通过气的,两个人之间有过交流,有过汇报,甚至有可能就是分管领导授意那个b科长去给那些人打高分,也就是说b科长让评委打高分的那些人,也是分管领导想打高分的那些人。
其次,就算b科长的行为没有跟分管领导通过气,但是这件事情已经做完了,比赛已经比完了,分管领导最希望的不是说比赛是否公平公正,而是比赛不要出乱子。
这场比赛在参赛者看来也许非常重要,在你看来也觉得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任务,但是在分管领导看来,其实这就是一场游戏而已,玩游戏你那么认真干嘛?

你把这件事情公开出来,干部职工会怎么看?一把手又会怎么看?如果说这件事情传到外单位或者上级单位去了,又会有什么影响?你考虑过没有?所以你在看待这件事情的时候,千万不要听分管领导在大会上说什么,领导在动员部署会上说的话,那是说给大家听的是场面话。
因为会议上还有你所在科室的人和b科室的所有人,他由于自身身份地位的问题,他必须说一些这样的场面话。
如果说你把这些场面话全部都当真,那你就真的是学生思维,所以你要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你要看到分管领导的真正利益所在,他作为分管领导最希望的就是这项工作布置下去干完了不出乱子,程序走完了,不被一把手批评,干部职工没有很大的意见。

这是我们看清别人真正利益的首要原则,这个就是靠你要多看、多思考、多经历多总结,这个没有什么速成的办法,也没有什么公式定理,也没有办法印成教科书,不能够总结成一套什么公式,你拿去套就好了,这个必须靠你的悟性,靠你的成长过程当中不断地去积累社会阅历。

三、不要轻易地去触碰别人的利益,尊重别人的利益,这是一个人高情商的重要标志。
低情商的人肆无忌惮地破坏别人的利益,甚至破坏了别人利益也不自知。
我举个例子,比如说很多人都会犯的错误,比如说我建的读者群,然后我就看到有的人喜欢在群里面分享各种文章、各种视频。
比如说他看到一个讲体制内的某种现象,这么一个视频,他觉得很有道理的,他就分享到一个500人的会员微信群里面,他也在卖体制内的文章,你这样做其实就是破坏了别人的利益。
大家想一想,老师建这个微信群的目的是什么?有人说是为了方便大家交流,当然这也是一种目的,但是更本质的目的就是为了大家以后方便产生复购,你发一个竞争对手的公众号或者视频号到老师的微信群里面,这就相当于什么?打个比方就相当于你跑到奔驰的店里面去发宝马的广告。
那有的人会说,既然你的文章这么好,你为什么要害怕竞争?这不是害不害怕竞争的问题,那你说宝马跟奔驰它也都是好车,他们害怕竞争?他们也怕竞争,因为你这种做法是不合适的,人家卖奔驰,你举着一个宝马的宣传标语的广告去人家奔驰店里面,人家不把你赶出来嘛?

其实我在体制内如何正确的使用微信的文章中也写到,要学会克制自己的分享欲。就算你发的文章或者视频号里面没有广告,我也不建议大家经常分享文章或者视频到微信群里面去。你喜欢这篇文章或者你喜欢这个视频,你自己默默的欣赏就行了,最多你分享到你的朋友圈里面,这个是你的私人领地,这是没问题,但是你分享到群里面去,你时刻要牢记这个群是谁建的群,其次这个群里面有几百个人,每个人各不相同,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思想境界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
别人不一定喜欢你赞同的东西,别人不一定赞同你,喜欢你就点赞,你就收藏,你自己看没问题,这是你的自由,但是你发到群里面你就是逼迫别人看,有人说那你也可以不点开,但是你发上去了,别人就难免会
点开,因为你占用了公众的注意力,这是一个公众的平台。打个比方,就像你晚上睡觉的时候,你可以不穿衣服,你裸睡这是在你自己家里面,这是你的权利和你的自由。但是如果你不穿衣服跑到大街上去,那你就违法了。

而且要记住,就是你分享什么东西代表了你这个人的品位和价值观,就像你身上穿什么衣服,戴什么手表,代表的是你的品位,代表了你的消费观。如果说一个人经常分享那种消极的、偏激的内容,代表你这个人的思想也是消极的、偏激的。一个人经常发那种同情弱者的文章,代表你可能也是一个弱者。有的人说不对,主任,强者难道就不会同情弱者吗?
我告诉大家,强者当然也会同情弱者,但是强者更多的是理解弱者,他理解他为什么是弱者,他尊重他的命运。
当然有的读者分享别的体制内相关的公众号也好,视频也好,发到群里面的时候我一般都不会选择批评或者指出来,我不会说。

我经常说一句话说成年人之间靠的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一种默契,你不要等到什么东西别人都说出来,如果别人都忍不住说出来的时候,就说明他已经忍不了了,他已经到了忍耐的极限了,你已经严重得罪他了,所以聪明的人是一种心照不宣的自觉,不需要什么东西都等到别人来说你,来批评你,那就晚了,所以说不管是工作和生活中多分析思考,不要轻易触碰别人的利益。

四、运用利益分析法,你要穿上第一套规则道德的外衣,千万不要赤裸裸地去谈利益。
我们在看待问题的时候要习惯性地具备利益视角。史记当中讲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就是说人的一切的社会行为都是围绕利益展开的。我们要学会看清利益,学会看见利益,你就看透了这个世界的很多现象。
有的人会说,主任我们老是说,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利益,和别人我就直接谈利益,这个只适用于陌生人,陌生人大大方方的直接谈利益就行了。

人的利己心不会变,但是人也会讲感情什么事你都去直接谈利益,就会太赤裸裸,就会容易被人拒绝,比如说在男女关系中,男人不能直接和女的说:“我有碎银几辆,我要睡你够不够?”这样不易让女方接受。因为真话说出来带刺不易让人们接受,而采取了更让人们容易接受的词语来表达,我喜欢你,我爱你,所以就冠以爱情这个词语了。
利益才是推动人们行为的一个重要逻辑需要你用第一套规则包装起来。
高人是什么?就是利益给得到位、话说得漂亮、事情办得圆满的人,用第二套规则得到利益,运用第一套规则进行美化。
农夫山泉的“不生产水,是大自然的搬运工”,无非是打造“天然水”品牌,多卖几瓶水创造私人财富。阿里巴巴的“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无非是成为知名交易平台,创造私人财富。

比方说某个APP,比如说打车或者买菜一开始就是让你免费打车,然后让你什么一毛钱买一斤菜,通过烧大量的钱来获取这种垄断地位,然后再慢慢的提价,然后用户、商家两头吃,既吃用户的又吃商家的,来获取一个超额利润,但是我们公司的价值观就是为了实现什么智能便捷出行,是为了让利给消费者。

就像我们有时候跟别人去聊天,明明知道自己说的是空话。我们也知道对方在说假话,我们都知道彼此在说套话。彼此都心知肚明,但是仍然正儿八经的去说客套话,这个就形成了第一套规则。人类无论怎么发展,都需要奉第一套规则为上,遵第一套规则为正统。这才能使人不至于看起来那么现实,即便真相比现实更现实。
比如说给领导送礼也是,很多人过来咨询我领导为啥不收我的礼?我一直强调不要太功利,弄得不要太赤裸裸。
对于很多领导来说送礼也是要讲求舒适感、尊严感的,既要拿得安全、又要拿得自信。有了感情以后关系走的比较近,有个由头之后礼才容易送出去

赤裸裸的利益需要感情来包装,也就是说的利益是基础,友谊是升华,你能给别人带来利益,那么你们的感情往往也会越来越深厚,当然还是那句话,没有感情的利益不牢固,没有利益的感情不长久。

写在最后:关于人际关系听过最有价值的一句话就是:听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先去纠结这个人说的是对是错,而是他为什么这么说?他背后支撑他的逻辑是什么?他经历过什么事?他的需求和诉求是什么他才会这么说?
从现在开始,当你遇到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就要在脑海中习惯性的切割出甲乙丙丁不同的利益方,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去推倒他的行为,不要被满口的仁义道德所迷惑。

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的,从本质上来说人们的任何言行最终都还是为了自己。
比如,别人请你吃饭,并对你嘘寒问暖,那大概率是有什么事情想找你商量,或者想从你这里得到一些信息。
即便当时没有以后也大概率会有,而当下的就像是一种感情投资”。

凡事当你从利害关系和利弊影响的角度去分析研究的时候,大概率都能找到想要的答案。
希望以上对您有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网络收集整理归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产生版权问题,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