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关心现状,蠢货关心未来
原创:U君 公众号:U君笔记
上次有个小伙伴在知识星球里问我:U君,我现在有一个去农村发展的项目,而且听说以后农村大有可为,你觉得怎么样?
我的回答是:你不要管未来如何,你需要考虑的是现在。
比如,你要去农村调查一下,当地的就业情况、人均收入、卫生状况、精神面貌、医疗资源、教育资源怎么样?
反正我老家那边的情况很差劲,举三个最简单的例子:
①二十年前我在农村买不到正规厂家生产的牙膏和洗发水,今天在农村仍然买不到(都是假货)。
②二十年前村里年轻人的唯一出路就是走出去(读书或者打工),今天村里年轻人的唯一出路仍然是走出去。
③二十年前村里的老人都在冬天扎堆去世(因为取暖和医疗条件非常差劲),今天村里的老年人仍然在冬天扎堆去世。
在这种情况下,你跟我谈 10 年、20 年之后的未来你觉得我会相信吗?
虽然说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总是拿过去说事,但是现状永远是最具有参考价值的。
如果现状很糟糕的情况下,有人给你承诺美好的未来,那我劝你还是抓紧跑。
当然,我只是拿“农村”这个话题来举个小例子,下面我将从择偶、买房、做生意、投资理财做自媒体、个人成长等维度跟大家聊聊“现状”的重要性。
如果你在这些核心领域“忽略糟糕的现状、相信别人许诺的美好未来”,那么你很可能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1.择偶(主要是女选男)
聪明的女人在挑选男人时,要么会选择有实力的,要么会选择有前途的。
“有实力”这个标准很好判断,主要就是看他(或者他的父母)有没有钱。
一般来说,有钱的男人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被预定走了,不可能轮到普通的女人。
所以,如果你是个普通的女人,只能锁定那些“有前途”的男人。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样的男人算是有前途的?
答案就是,看他现在的状况如何。
比如,不论他在上大学还是已经参加工作了,你要看他是否有上进心,在同龄人中能否出类拔萃(学习成绩或者工作业绩)。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即使他目前没有多少钱,将来肯定也错不了,因为他有那股不服输的劲儿,有那个上进的心气儿。
反之,如果一个男人现状不怎么样,在跟同龄人的竞争中也一直处于下风,这时候无论他怎么给你画大饼、许诺美好未来,你也不要信。
因为优秀是一种习惯,不信你去看那些 30 多岁、40多岁创业成功的男性企业家们,他们在上大学时就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了。
要么学习成绩非常好,要么在上学期间就非常能折腾、非常能赚钱。
“在 25 岁的时候混得一塌糊涂、到了 35 岁突然大富大贵”是小概率事件。
2.买房/做生意
如果你打算买房,最重要的就是看这个小区附近有没有比较优质的学校、商场、地铁、公园、图书馆等设施。
如果有,你就可以大胆入手;如果没有,那么无论开发商怎么承诺,你都不要上当受骗。
因为开发商的嘴是全天下最不可信之物。
类似的,如果你想做实体生意(开饭店、咖啡厅、服装店),你在考察地段时,最重要的是看这个地方现在的人流量如何,附近有没有标杆性的品牌(比如麦当劳、耐克)。
如果有,那么说明这个地段还不错,值得考虑。
反之,如果这个地方的店铺都在挂着“旺铺招租’的牌子,也没有什么标杆性的品牌入驻,那你一定要谨慎。
这时候,不管招商引资那个人如何宣传、如何忽悠,你都不要上当。
3.购物/投资理财
我们在买东西时,尽量选择国际品牌,而且还要选择那种在全球有很多用户的品牌(国际大牌不一定贵,比如优衣库和迪卡侬)。
举个例子,你去世界的任何角落,丰田汽车都是最常见的家用汽车,这时候你在买车时,选择丰田至少不会差到哪里去,因为它经过全球用户检验。
再比如,你多走出去看看(或者做一下调研),你就会发现,全球有 100 个国家的中产家庭在装修卫生间时,都会选择 TOTO 这个品牌的马桶,那么这个牌子的马桶质量肯定过硬。
反之,如果某个汽车、某个马桶号称自己的质量过硬,但是只在国内有人使用,走出去几乎看不到它们的身影,那么他们的差距跟丰田和 TOTO肯定超级大。
类似的,如果你想喝饮料,那就看哪个牌子的饮料是世界性的、全球人民都在喝的,这个饮料价格肯定最实惠、配料也是最干净的。
反之,如果一个品牌整天说“我的目标是冲出亚洲、走向世界”,那么说明它在全世界的销量一定很差,而且未来也是一片渺茫。
我自己在投资骨票/鸡金时也会主要考量“全球用户数量”这个参数。
举个例子我为什么会持有纳指?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纳指里面排名靠前的那些公司,在全球都拥有数十亿的用户。
比如英伟达、苹果、微软、谷歌…它们在全球的用户数量可能都超过 20 亿了,而且不止是廉价用户,而是中产和富人阶层也都在使用。
我为什么不买茅台、某米、某疆的骨票,不买印度军工、医药、白酒、养老板块的鸡金?
因为它们在全球的用户数量太少了,之所以用户数量很少,就是因为品质太差(没有第二个原因)。
如果品质好,不可能不走向世界。
所以,我非常讨厌听到“利好”这个词汇,因为这个词汇是指向未来的,而未来是完全不确定的。
但是,用户数量才是指向现在的,而且根据马太效应,用户数量越多的公司,创新能力、吸纳新用户的能力就越强。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我最近5年在纳指上的收益特别丰厚。
4.做自媒体写文章可以发到某头条、某红书、公众号等平台;拍视频可以发到斗音、B 站等平台。
那么到底什么平台值得深耕呢?
主要有两个评判标准:
① 这个平台目前的用户数量有多少?
② 这个平台的博主的平均收入是多少?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之所以选择在公众号上写文章,而不是深耕某头条、某乎、某红书,一方面是因为微信用户数量庞大。
另一方面是因为,我身边有很多人都在通过公众号在写文章、收钱(从 2016年我就意识到这一点了)。
我很少去玩什么新平台,因为我只看现状,我没有那个智商去预测未来。
人工智能领域也是如此,我从来不去关注“AI圈又迎来重大突破”这种新闻,我只关心发达国家的广大中产群体都在使用什么 AI工具。
如果你说,某某 AI工具也很好用,只不过老外不懂技术,或者由于政志等原因老外用不了,那我就认为你在胡扯。
真正好用的东西不可能走不出去,之所以走不出去,一定是因为技术太落后。
5.个人成长
如果有一个长辈(或者某个组织)总是语重心长地劝你:我这是为你好。
这时候你一定要注意甄别,他们是在给你许诺一个美好的未来,还是在当下为你提供真金白银的支持?
比如,一个长辈跟你说:你现在不结婚生子,老了之后会很惨的。
但是,他们并不关心你现在过得惨不惨,也并不会为你的现状做出一丁点改进的意愿。
这时候,你就应该清楚,那些打着“为你好”旗号劝你的人,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他们最擅长的事情就是开空头支票。
再比如,马上就要入冬了,如果有人提醒你“注意保暖”“注意添加衣物”,那么不管这个人是父母亲戚还是朋友,ta 一定是个只会动嘴皮子、不愿意付出实际行动的人。
这种家伙到关键时刻一定靠不住。
真正关心你、希望你过一个温暖冬天的人,会直接给你打钱、或者带你去买保暖的羽绒服.
有人会说:对方可能就是寒暄一下、关心一下而已非要那么物质、那么较真吗?
我的回答是:yes,我就是一个喜欢较真的人
如果你一直不联系我、不给我发消息,我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真有事了我们还照样能彼此支持、互相帮助。
但是,如果你只是不咸不淡地给我发一句“注意保暖”,那我真的会暴跳如雷、把你删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