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顶级智慧的加持 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作者:花甲老头雪球
前言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二千多年前的智慧,照耀古今。
如能读透,人生会开启新的篇章。
会以极小的付出,博取最大的收获。
在几千年漫长的岁月中,有无数巨著影响着全人类,这些文字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每一时代都有无数读者因此获益。
他们因为书中的智慧或排忧解难,或扶摇直上。
说到底,这些读者都是极其聪明之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他们是在用人类最精华的智慧去处理生活在的琐碎。
一旦了然于胸知行合一,必然势如破竹,有着摧怙拉朽之效果。
古时月亦为今日月,自古事依旧写今朝。
短短几十年的人生岁月无新鲜事,在人类的长河之中都能找到答案,而且必有破解之法。
现如今无论是阴谋,还是阳谋,必然都是一代代的智慧结晶,我没有见过任何一个有本事的人不读书,不在历史瑰宝中汲取能量和智慧。
上到皇亲国戚,下到贩夫走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和竞争,智慧就像自己武器库里的兵器,多学一项,就多了一项安身立命的砝码。
我们中国的历史上,有无数的智慧典学,这些不仅历代贤者奉为圭臬,就连外国人都视若珍宝,而这里面最为璀璨之一便是:《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而且是世界范围内最古老的兵书,可以这么说,大家所读到的国内其他兵书,其作者都离不开《孙子兵法》的影响。
古代的君王,也都对其赞赏有加,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它被译为多种语言,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是美国西点军校和哈佛商学院高级管理人才培训的必读教材,也被众多商界领袖所推崇。
大到国与国之间的较量,中到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竞争,小到邻里之间的矛盾,《孙子兵法》里的计谋和高纬度的解决方案,都会让人如虎添翼,内心有根,读懂这本书,就像内心之中有一盏明灯。
对于我自己而言,这是一本翻过无数遍的经典著作,而且我还收藏了不同版本的《孙子兵法》,每次读后都豁然开朗,唯一的遗憾都是为什么不更早理解这本奇书的智慧。
如果能早点感悟和理解,也能少走很多弯路。我发现不同版本的解读,相差万千,有的根本没有理解书中的奥妙,有的只是表皮的讲述,为数不多的版本能剖析到本质,这也是大多数人读不懂,读了感觉无法运用的原因。
物理学不好,一定不是物理学这件事本身有问题,要么是自己没有开窍入门,要么就是老师讲的一般。
有的人可能认为,那就读原文不是更好么?其实并不然,此书为先秦古文,著成时间为公元前500年,距今2500多年的历史了,原文共有六千字左右。
我们现在人的思维和知识结构历史背景等原因,直接读原文很多人都读不下去或者难以读懂,因为六千多字全是干货,一个字的废话都没有,几千年后的人又不可能有当时的时代背景,甚至文学体系都变成了白话文,更是难上加难。
全是干货,就是很难懂,就像吃药一样根本不给喝水,就难以下咽。
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就六个字,后世就有无数解读,还有人理解不同,更何况六千多字的先秦古文。这也极大提高了这本书的门槛,这就是为什么如此瑰宝的东西,现在的人反而真正懂得的却少之又少,甚至有的人一遍都没有阅读过,只是听过一两句话而已。
老钟和亚军大哥不太喜欢读书,但是《孙子兵法》这本书他们都看过,我记得老钟为数不多去书店,买走的就是《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他觉得这是最实用的书,无论是他投资,还是情感,亦或者是生意场,人际关系中,都能有很大的提高。
《三十六计》这本书虽然总和《孙子兵法》一起说,不过它成书于明清,比《孙子兵法》足足晚了两千多年。
孙子兵法这本书,老钟看完之后,也是啧啧称奇,他说几十块钱买的书,能窥探到天机的人,真的是捡了大便宜,这里面的智慧若是运用得当,吃不了什么大亏,还能获益无数。
电视剧《狂飙》里高启强因为卖鱼的时候,经常读安欣给他推荐的《孙子兵法》,最终完成了本质的飞跃,在后面的情节里高启强展现出来的真假虚实,欲擒故纵,敲山震虎,其实都是来自孙子兵法里的智慧。
只可惜他是个反派,把智慧和方法用错了地方而已。现实中,比尔·盖茨、孙正义、李嘉诚等等商界精英,都是对《孙子兵法》推崇有加,运用到自己的商业帝国的打造之中。
这篇长文,是我这两年最想写的一篇,因为《孙子兵法》这本书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我希望把自己这些年的总结和理解呈现记录下来,最多的还是自己认为最重要的核心,以及应用的技巧。
对于这种几万字的长文,凝聚了太多的心血和时间,所以要设置了门槛,否则我花费几个月写的长文,几秒钟就会被人复制抄袭走并且冒充原创。
所以,也算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尊重,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读者而言,其实有付出才会更加珍惜,有了珍惜才能真正学到并且做到。
全文近三万字,呈现出自己眼中那个“百战不殆”的《孙子兵法》,这篇长文其实非常适合给孩子读一读,凡事要趁早,如果孩子从小就有《孙子兵法》里的智慧,成长路上就是降维打击。
另外,读历史的人知道,在我们古代的很长一段时间,《孙子兵法》都是被禁止的,只有君王权贵可以阅读。
尤其是秦朝、汉朝等时期,《孙子兵法》普通人更是无法企及的,这种密不外传的东西,势必会有很多担忧,在古代最大的担忧就是怕大多数人悟透了里面的智慧。
此篇长文,看似是兵法,实则是智慧,讲的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投资和生意的本质,几乎能运用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非常推荐阅读。
《孙子兵法》全文里一共有十三篇,分别是: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每一篇,都有其核心思想,这十三篇每一篇都必不可少,且呈现循序渐进的层次。
所以可以看出,古代人的思维也是非常全面的,孙武先生在考虑兵法的时候可谓是面面俱到,从人心到客观实力,再到阴谋阳谋,都竭尽全力呈现出来。
其实,在我看来,这本奇书本就是一部神作,也许并不是属于孙武的智慧,只是用他的口笔记录流传下来而已,现在有一位作家采访的时候这么说过:“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代言人,或者说是有人寄托在我脑子里让我说出来的。”
我不知道大家能否理解,就是有些天才真的是获得到冥冥之中的一些指引,尤其是横空出世的一些思想家科学家,他们甚至有些人都没上过学读过书,还有我之前说过的印度数学天才拉马努金,他从没接受过系统的数学教育,宣称在梦中女神给其启示,早晨醒来就能写下不少数学公式和命题。
很多年后,他记录的公式许多得到了证实。孙武出生的年代,其实也是名人辈出,我觉得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代,纵观历史,我觉得有两个时期,极为神奇,一次是横空出世了很多哲学家,给人类从吃喝拉撒睡这些基础之上注入了精神文明,或者说哲学信仰。
另一次,就是横空出世了很多科学家,给人类带来了科技和现代文明。
而孙武,就是那一次哲学家大爆发事情的人物之一,和他同时代的人,都是如雷贯耳的,比如老子、孔子、伍子胥、管仲、释迦牟尼、苏格拉底等等。
所以,孙子兵法这部开创了兵家先河的神作,可能也是有高纬的智慧在指引,毕竟那个时代的著作产物,几乎奠定了人类几千年文化的根基。
有人说,什么东西是有价值的?其实时间能证明一切,时间越久的东西,价值越大。
比如五谷杂粮从古至今都有,它就有价值,奶茶棒冰这些可能就是某个时代的产物,并不一定能够穿越时间的周期。
书籍也是如此,能够穿越时间的文字,一定蕴含着天地大道,其内在的价值都是无法衡量的。
《始计篇》,这是孙子兵法的开篇,就像人与人之间的初次相识,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初次竞争,最重要的就是探查虚实,也为庙算阶段。
这个时候就是要分析敌我双方的综合实力,为后续的决策做准备,更可以理解为兵棋推演,知己知彼的过程。
我们在职场竞争,公司较量之中,也是同一个道理,一定要在尽可能的信息里,去了解对方,而这也是一切行动的基石和依据。
在孙子兵法之中,列举了“五事七计”的重要性,即道、天、地、将、法五事,以及主孰有道、将孰有能等七计,以此判断战争胜负的可能性。
道、天、地、将、法。
如果在兵家里的解读非常好理解:“道”就是过去一个诸侯国是否顺应天道,是否得民心,如果古代战争中,一方君主昏庸,那便很容易被击溃,可以理解为“人和”的一种体现。
“天”可以理解为天时,气运这些东西,古代的人非常信这方面,也可以理解为一些不可抗的规律,比如气候,还有习性等等。
“地”就是我们常说的地利,在古代战争之中,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陷入峡谷,围在火海,都是葬身之地,优秀的军事家特别善于利用地形的优势。马谡失街亭,就是没有听诸葛亮的当道扎营,最终失去了优势。
《天时地利人和》是孟子写的一篇文章,其实孟子比孙武小一百来岁,肯定也看过《孙子兵法》,所以孟子的著作里,也有类似的思想,或者是从中收益,才有了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将”这个就是人的不确定因素了,如果第一个“道”看的是君主或者整个国家的文化,那么这个“将”就是具体到运筹帷幄的主帅了。
千金易得,一将难求,真正最后落实到具体实施的,还是要有人的因素。
“法”就是规矩,可以理解为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古代的军队也有严明的纪律,包括内部的配合,如何分工,调度机制等等。
我们看,孙武先生的思维里是一个面或者体,他不会认为某一个因素是主导战争是否胜利的原因,而是诸多方面。
这个思维方式就需要我们去学习,现在很多人都是极端思维非此即彼,或者说看不到的就不相信。
一个运动员或者明星能够走向大众,成为璀璨的明星,其实也符合上面的条件,比如他的项目是否是热门领域?他背后是否有强大的资本运作?他本身是否有极强的实力?他是否有好的教练或者老师?
所以观众能看到的只是他在台上的一分钟,但是背后看不到的可能是无数人的付出和协作。
道、天、地、将、法,这五事,孙武先生认为在打仗之前,就应该通过详细的信息去做对比,最后综合所有方面,基本就能判断最终的结局了。
其实,诸葛亮之所以能够隆中对,未出山便知三分天下,也是基于庙算“道、天、地、将、法”五事。
看似玄之又玄,但势必是有依据的。东汉末年,当时群雄并起,各路诸侯锋芒外露,但是真正有胆识和气魄的,也不过寥寥数人,剩下的人势必会在大浪淘沙之下被淘汰。
诸葛亮为刘备制定了具体的战略规划,包括夺取荆州、益州,内修政理,外结孙权等,这些规划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前瞻性。
也是通过各方势力及主公的了解和判断,依据之一就是五事。
另外,曹操也是看人非常之准,某种角度和诸葛亮也是类似的。在青梅煮酒论英雄时候,有这样一段情节,可见曹操是多么知己知彼。
曹操和刘备边煮酒边聊天,曹操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
在这里曹操将当世之英雄,以龙喻之,以此来测试刘备对于天下英雄的看法。
当时的刘备人微言轻不敢造次,所以他所说之话势必有所保留,但是曹操则吐露了内心真正的看法。
刘备提到袁术,曹操笑说:“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
刘备说袁绍,曹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生,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刘备说刘表,曹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
刘备说孙策,曹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
刘备说刘璋,曹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
刘备说张绣、张鲁、韩遂等辈,曹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
在刘备提出一系列人选均被否定后,曹操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然后曹操以手指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这句话直接点明了曹操对刘备的看法,认为刘备才是与自己并肩的英雄人物。
刘备闻言大惊失色,手中筷子不觉掉落在地。
但幸运的是,此时天边雷声大作,刘备趁机以惧雷为由掩饰了自己的失态,从而消除了曹操的疑虑。
曹操此人乃一世枭雄,他也是才华横溢,智慧超群,天生做大事之人,所有天下诸侯,他称赞最多的,只有刘备和孙权,最后的结果也不言而喻,三分天下。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生子当如孙仲谋。”
所以,运筹帷幄的卧龙先生诸葛亮,在从“道、天、地、将、法。”各个方面推演的时候,也看中了孙刘曹的综合实力,最后得出了三分天下的结论。
其实,无论是古代的推算,还是现在的计算,本质上就是基于现状和各方势力的整体分析,最后得到对未来的预判。
此法不仅能运用到军事之上,在生活中其他方面都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选择伴侣,肯定是在一些缘分中寻找,势必免不了对比,就可以用“道、天、地、将、法”这种方法从方方面面去考虑,当然在不同的场景下,所代表的具体内容就有所变化。
找伴侣,就可以从对方的家境、学识、性格、容貌、事业、身体健康、三观、人脉、兴趣等多方面去综合考虑。
现在很多人找对象,很多人就因为对方帅,对方漂亮,然后深陷其中,那鸭子还帅呢,能踏踏实实过日子么?
学过《孙子兵法》的人,肯定不会如此鲁莽去做事,即使选择有限,也会从综合角度考虑一个比较好的。在公司的商业竞争中,道、天、地、将、法,这五事,也是同样的道理。
一个公司能不能长久,会不会在竞争中屹立不倒,也要看这几方面,只不过还是要灵活运用,举一反三,在公司的商业环境中,这五点大概应该是这个意思。
道:这就是公司创始人的人格魅力,企业愿景和文化,在很多投资领域,其实非常看中创始人的个人影响力,他们就像古代诸侯国的主公一样,如果人品不行,那公司也好不了哪里去。
天:公司所处的行业景气度,是否是朝阳产业,是否符合趋势和规律,包括是否顺应了技术趋势。比如现在很多公司不断转型,其实就是在顺应天时。
当然,还有行业自身的周期性地:这个也非常重要,就是公司所处的地理位置,一个好的位置决定了很多因素,不仅能影响客户群,还能节约成本。
比如很多工厂都要在原材料比较近,人员成本比较低的地方,比如一个饭店尽量开在闹市区,热门商圈里,都是一个道理。
当然,这里面还包括当地的一些其他条件因素,这也就是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做生意去深圳,直播去杭州一样,地理位置不同,带来的体验也不同,当然也可以决定文化和圈子。
将:其实就是公司主要的管理层,但不是创始人。比如类似CEO或者CFO等角色,是公司一把手的左膀右臂,是公司的核心人才。
我们知道的很多大公司,不仅知道他们的创始人,还知道他们的主要负责人,或者高级合伙人,这些人的能力也决定着企业的发展。这些高管,有技术型的,有人脉型的,有资源型的,都是公司重要的财富,他们对公司的未来起着决定性因素。
法:公司的规章制度,包括组织架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质量控制、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制度和方法。
既有激励惩罚的奖惩制度,也要有严控生产的规矩,还要有合法合规的要求等等。之前我看过一个老板,去了他们自己家下属公司的车间,结果负责人一问三不知,我当时就明白他们这个业务线很难有竞争优势了。
除了“道、天、地、将、法。”孙武先生,还提到了七计,主要是对五事的具体展开分析,分别是:
主孰有道:就是比较两边的领导和人民是不是心齐,是不是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标去努力。
将孰有能:就是看两边的将领谁更厉害,谁更会带兵打仗。天地孰得:就是看谁能更好地利用天气和地形的优势。
法令孰行:就是比较两边的规矩和制度谁执行得更好。
兵众孰强:就是看两边的军队谁的数量多,谁的质量高。
士卒孰练:就是比较两边的士兵谁训练得更好,谁的战斗力更强。
赏罚孰明:就是看两边对于奖励和惩罚的规定谁更明确,谁执行得更到位。
“孰”就是谁的意思,通篇下来就是以这些标准去作比较,最终得到一个心里有数的结果。
大家看,在《孙子兵法》的开篇《始计篇》中,并没有讲如何作战,而是一个准备阶段,或者我们可以理解为信息收集阶段,可见知己知彼的思维,在孙武先生的体系中,是贯穿始终的。
如果不能了解敌我双方的优劣势,那么就没有做好一个竞争的开端。
而此篇有一句名言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意思是:“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人民的生死,决定国家的存亡,这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观察、分析和研究的。”
其中,我对于这个“察”字印象非常深刻,其实整个《始计篇》都是在告诉大家为什么察?如何察?因为非常重要,所以必须进行深入、细致、周密的考察和研究,不可掉以轻心。那么反观我们的生活,找人生的另一半,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是可不可察。
对于投资,注意我说的是投资不是赌博,关乎一个家庭的财务,也是不可不察。
但是,现如今的人们怎么做呢?找对象,恋爱脑,什么都不想,完全看颜值。
做投资,就听直播间里的人博主忽悠几句就冲进去。如果从孙子兵法的角度去看,必败,因为完全没有任何的准备,也没有任何对比和思考。
反之,如果你作为一个家长,自己的孩子找对象或者创业,你作为一个风险投资人,面对拉投资的公司,其实都可以从《孙子兵法》的角度去询问对方。
如果对方能一一解答,并且有理有据,那么就值得你去信任,如果孩子说就是因为对方帅,那你作为父母就该知道如何引导了。
很多时候,这些方法都客户互换视角和位置的,用的方法就不一样。
找对象和拉投资,其实有一点是缓和的,那就是双发不是完全敌对的状态,虽然也要斗智斗勇,但是并不像敌我双方一样剑拔弩张。
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情况下是对我双方的状态,就像公司企业之间的竞争,最后输的一方退出市场或者被对方吞并,还有就是情敌之间的竞争,输的一方也是退出离场。
那么,就是有另一方面的思维了,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一方面要不断去探寻地方的虚实,另一方面敌方也在探听自己的虚实,所以《始计篇》还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千古名段: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战争是一种诡诈多变的行动。
因此,能攻而装作不能攻,要用而装作不用,要向近处而装作向远处,要向远处而装作向近处;
敌人贪利,就用利引诱他;
敌人混乱,就趁机攻取他;
敌人力量充实,就注意防备他;
敌人兵强卒锐,就暂时避开他;
敌人暴躁易怒,就设法挑逗他,使他失去理智;
敌人小心谨慎,就设法使他骄傲自大;
敌人休整良好,就设法使他疲劳;
敌人内部团结,就设法离间他。
在敌人没有防备的地方发动攻击,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时候采取行动。
这就是作战取胜的奥妙之处,但是只能随机应变去使用,而无法提前刻板去照搬教条去传授。
说白了,我方要尽量去了解敌方,但是当对方来获取我方信息的时候,尽量要展示出对自己有利的那一面,注意该实就实,该虚就虚,真真假假,也不是一味去放假消息,只是展示对自己有利的就好。
比如诸葛亮知道司马懿疑心重,更了解司马懿心里想的兔死狗烹,所以才给他来了一段空城计,反而收到了奇效,这可不是反其道行之,而是不能就示之不能,自己一座空城,那就展现一座空城,也没有虚张声势,如果摆出一副兵多将广的样子,司马懿可能就冲进来了。
孙武先生说: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大意是在开战之前,其实就可以策划某算出来预知的胜利的原因,就是综合得分比较高的。还没开始打就推断不能胜利的,就是综合得分比较少的一方。
筹划周密,准备充分,就容易获胜,筹划不详细,准备不充分,就很难取胜,更何况那些从不筹划准备,毫无应对条件的呢?
我们从这些角度去看,哪一方取胜,就一目了然了。
其实,在《始计篇》里还有一段话,也是孙武先生的原话: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在过去,孙武的角色就是谋士或者幕僚,给各个诸侯国出谋划策,但是作为主公肯定有多方进言,他还有自己的想法,不一定听谁的。
但是,孙武先生说的明白,如果君主听我的计谋,那么必然会取得胜利,我就留下来辅佐,如果君主不敢苟同我的计谋,他贸然进兵也必然会失败,我就离开。
可见,自古以来都是如此,信任和同频是多么重要,都说知音难寻,其实能够互相信任的君主和臣子更难找,刘备和诸葛亮算一对,真的是难能可贵。
《始计篇》是《孙子兵法》的开篇,全篇没有任何一个点是讲如果打仗的,都是在作准备,可见磨刀不误砍柴工。
这里面的智慧,完全可以用作生活中任何方面,大家千万要学会举一反三,学会变通。
我在这千古神作的开篇,提炼出四个智慧。
1、信任,就是人与人之间没有信任,即使是孙武,也会离开,因为没有信任,就没有任何共事的基础。
2、庙算,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从方方面面去了解全面的信息,任何地方有纰漏,都会影响最后的判断,多算胜,少算不胜,何况无算?这事儿,不能懒,而且要综合考虑。
3、诡道,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才能得以生存,尤其是别人在探查你的消息时候,要学会隐藏自己的实力,或者避实就虚。在生活中,大家要学会保护好个人隐私,有很多因为一时疏忽,最后酿成悲剧的事情。
4、灵活,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很多人特别刻板,比如投资只看PE,感情只看对方是否给自己花钱,这些都要灵活和综合运用,没有任何一个公式是百试百灵的,只有规律和原则是不变的,但是具体的问题,还要具体分析。
接下来,第二篇《作战篇》,此篇虽为作战篇,但是讲的更多的是关于战争的残酷和消耗。
这种消耗非常耗费财力物力,所以兵贵神速,不能恋战,消耗的都是财富,增加了很多的经济负担,一定要量力而行精打细算。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开篇这段话,主要讲的是在行军作战时候,所需的粮草辎重非常多,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本质打的就是钱财,日费千金,然后才开始行军。
其实,在古代时候,一直以来都有两派,就是主战派与主和派,一般主战派站在保家卫国的高点比较得人心,而主和派的出发点就是不要劳民伤财。
在古代,大多数时候都是战乱,即使是盛世,也非常难免。汉武大帝北击匈奴,全国三千来万人口,最后加上后勤几乎所有壮男都奔赴了战场,死伤无数。与此同时,当时的国内农业受损,经济受阻,难以发展。
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但是经历过河南、漠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等多个战役之后,国内人口几乎减半,也加速了汉朝由盛转衰的过程。
所以,在孙武先生看来,战争势必会带来无尽的影响,尤其是在人口,农业和经济等方面,所以不能恋战,因为消耗不起。
其实,放在现如今,这条规律依然符合,而且可能有过之,因为古代是冷兵器时代,现在则是科技发达了,所以一枚炮弹可能都是几百万几千万,这更是巨大的消耗。
现在不仅我们读《孙子兵法》,其实老外也读,这就让大家有了一个类似的共识,就是能不打尽量别打,凡是打的,也要考虑打的利益更大,才能下场,否则就是会被拖住。
这种事情需要共识和三观趋同,就像两个人要打架,如果都有顾及,就打不起来,就怕对方和你三观不一样,那就比较麻烦了。
在西方有一个影响很大的著作,叫做《战争论》,是1832年出版的著作。在那个时候东方的文化没有影响西方,国外也不太知道两千年前孙子兵法的智慧,所以他们比较受《战争论》的影响,这本书和孙子兵法有着本质的不同,它崇尚的战争是必要手段,强调战争的必要性和暴力性。
其实在这些年,我觉得老外学习了孙子兵法之后,很多思维都改变了,你看他们也在权衡利弊,即使打,也不硬碰硬,搞个代理人,或者闪电战之类的,说白了,拉锯战是非常消耗的。
在这里,普通人在生活中的感情问题,其实也是如此,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不敢结婚,本质上也是消耗太多,甚至有的人结婚,能掏空家里的积蓄,就是不懂得兵贵神速。
所以,在《孙子兵法》的观点中,普通人也经不起反复结婚的消耗,不是身体问题,而是经济压力。
“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所以说,不能够了解用兵带来弊端的人,也无法真正领悟用兵最大的好处。
就像两个人打架,赢了的把对方身上的钱拿走了,300元,结果转头一看家里的家具电器全都破碎了。
在这一篇中,孙武先生还是讲关于战争的消耗和危害,不是不能打,而是要全面考虑后果,然后不能拖太久。
“兵贵胜,不贵久。”
这也是此篇中的名句,带兵打仗讲究的是兵贵神速,速战速决,而不是旷日持久的消耗。
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谈恋爱也符合这种标准?如果谈就要趁早结婚,有多少耗着五年八年的,结果钱花了不少,最后还分手了,谈可以,该领证就领证,谈那么久最后粮草都消耗没了。
我们在生活中,如果能熟读兵书,深入理解,并运用得当,其实会少走很多弯路,少吃很多亏。
就像小诺,和一个并不靠谱的男人谈了好几年,最后感情经济消耗了很多,人也不年轻了,其实就是感情失败了。
在感情之中,我发现有些女孩子有个误区,她们觉得慢就是好,快就是不好,认为和一个男的谈恋爱,得先了解几个月到几年,然后逐步开始,然后如何如何,这样黄花菜都凉了。
其实没有几个男的能这么耗着的,到最后耗着的也是自己。说白了,想谈就试试看,兵贵神速,发现有问题立马及时止损,然后寻求下一次机会,绝不拖拉,不要恋战,更不要陷进去,最后人财两空。
《谋攻篇》,从名字就能看出来,孙武先生的这篇文章主张的是以智取胜,而不是横冲直撞。
说白了,孙武先生还是在计算利弊,以最小的代价去谋求更多的收益,这是大智慧。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上面这段话什么意思呢?就是古代去攻打他国,如果敌国能完好无损臣服是最好的事情,但是如果是攻打导其残缺那么就不怎么好了。
古代12500人为一军,如果能让对方一军完整归降,那就是最好了,但是如果用武力去攻打,对方肯定人员编制不齐全了,那就差一些意思。
以此类推,所以最后孙武先生说:“百战百胜固然厉害,但是不是最厉害的,不打仗能使对方屈服,才是最高明的手段。”
古代战争的本质是为了什么?是索取,是掠夺,如果能够让对方完好无损的归顺,那就是利益的最大化,自己没有费一兵一卒,对方也没有损失,是最好的结局。
如果打的昏天黑地,最后伤敌1000,自损800,然后一片狼藉,这就是下策了。
比如公司之间的竞争,尤其是前些年的互联网公司大家能看出来端倪,就是很多公司都被吞并了,这就是以和为贵,不战而屈人之兵。规模大点的公司,完全可以用钱和资源去挤兑小公司,让它没有出路最后倒闭,但是这样对自己也是消耗。
所以,最好的方法,还不如用挤兑同行的钱,去收购了它,既消灭了对手,又增加了自身的实力,一举两得,孙子兵法里的思维。
当时大家应该都记忆犹新吧,各种打车软件,团购软件,外卖软件天天互相竞争,价格战激烈,最后都是巨头之间互相收购了,因为商场如战场。
所以,在《谋攻篇》里面,就有了很多千古名句: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其根本的逻辑,就是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收益,说白了,就是做一件事情,自己的成本要足够低,自己要付出的代价足够小,这就是核心智慧。
现在,很多人投资,创业,买房,如果以孙子兵法《谋攻篇》里的智慧去看,有些人就是智者,有些人就是愚不可及。
因为,同样是买房,有的人是量力而行,有的人是六个钱包,那代价可是天差地别,最终房子是买了,付出的代价可太大了。
创业也是如此,很多人把家里的钱都拿出来了,然后去开了个店,最终店黄了,啥都没有了,尤其是很不容易积累一些财富的人,不折腾一辈子吃喝够用,一创业,结果玩了个大的,输的也是倾家荡产。
创业,投资,买房,如果不考虑其他属性(比如房子的居住属性),只考虑资产增值的目标,那么都应该是以极小的付出和成本,获取更大的收益,如果有的人用极大的成本,去博极小的收益,那么就不符合孙子兵法的智慧。
就像曾经的白马股,已经涨了十来倍了,还有人往里冲,嘴上说的是价值,其实价值早就兑现了,就是一个情绪,等大家反应过来,肯定就是退潮。
如果这些人熟悉孙子兵法的智慧,就应该知道保存自己的实力很重要。其实,我们能够从孙武先生的思维里看到,他并不好战,他主张的是保全自己之后再考虑其他,最重要的就是了解自己,了解对手,根据形势采取具体措施。
如果非要开战的话,他也给出了具体的建议,还是非常稳重的,根本没有上头二字。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在孙武先生眼中,如果你是十倍于敌人的兵力,那么也别打,给它围起来,这样对方可能就会投降,因为敌我双方差距太大,即使不能投降,也能全歼对方,因为给围起来了。
如果是五倍于对方的兵力,那么就直接攻打,这个时候围也围不住,对方也不会轻易认输,直接打就行了。两倍于敌方兵力,就要想办法把对方给冲散,然后逐个击破。
和对方兵力差不多,如果非要打,倒是可以打,因为人数差不多,也没什么其他的花里胡哨了,直接明牌了。
但是如果自己兵力比对方少,那么一定要逃,敌进我退,熟悉吧,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当实力不如对方的时候,不要硬拼。如果自己的兵力远不如对方,一定不要交战,是在发生之前就避开,都不给自己逃的机会,因为逃还可能逃不掉,这个就直接提前避开。因为在孙武先生看来,弱小的一方如果不逃,非要固守,最后肯定是被对方擒获吞并。
现在不是有很多游戏么,就是对战的那种,其实善用兵法的人就应该明白如何执行。要有人数优势时候再去打,平时遇到人多的时候要学会绕着走,但是很多人情绪化经常自己冲到了对方几个人中,被人给灭了还怪队友不支援。
在《谋攻篇》的最后一句,也是千古传颂的名句:“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孙武先生全文都在强调谋略的重要,强调了解自己的实力,了解对方实力的重要性,如果这些都不清楚,每一次战斗都必将失败。
诸葛亮绝对是孙武先生的绝对信徒,我们从诸葛亮的谋略和用计,都能看出一二,无论是隆中对的三分天下,还是各种火攻,还有上兵伐谋的七擒孟获。
诸葛亮《治军》中言:“不知其敌,每战必殆。”
和孙武先生的“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也是如出一辙。
注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特别有深意,孙武先生说的不是百战百胜,而是百战不殆,所以在孙武先生的思维里胜利不是最重要的,不败才是最重要的。
“殆”的意思是失败的意思,这个很容易理解,那么不殆是什么意思?
我觉得有三个意思,而这里也是精髓。
1、胜利。
2、平局。
3、根本不发生任何冲突。
所以,我认为孙武先生最核心的思维是不败,而不败就是尽量不发生冲突,因为任何冲突都可能会带来失败和消耗。如果非要战,那也是在不败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要仔细收集信息,考虑双方各种情况,而且绝不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消耗战略竞争力量。
《军形篇》中,强调的是要事先创造好有利条件,将自己利于不败之地。
胜利之师是先具备取胜的条件然后才投入战斗,失败之军总是先投入战斗然后企求侥幸取胜。
大家可以理解这个“形”是发生在战争之前的准备,而下一篇的“势”则是发生在战争之中的应对。
两种情况组合在一起,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形势”。
“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说白了,就是提高自己的实力,让自己保持不败之地,与此同时密切观察敌方情况,然后抓住对方的失误和弱点,一击制胜。
孙武先生讲的就是要让自己保持好的状态无懈可击,同时不放过其他人的漏洞和失误。
在体育比赛很常见这种现象,比如足球就是自己要保证自己防守不出现问题,同时还要抓住对方的失误去进球。
但是,如果条件不具备,那么不要强行为之。给自己创造有利的条件就是知己的过程,而等待敌人出错就是知彼,这还是一个知己知彼的过程,可见这个思维也是贯穿始终的。
说白了,作为任何人也好,还有其他的公司也罢,你要控制你能控制的,然后密切观察你控制不了的。
人就是先做好自己,然后持续观察自己不可控的事情,以待天时。
如果你做好了自己,但是对方没有给你可趁之机,这个时候还是要隐忍,不要盲目冒进,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就是在一个不合适的时机选择了出击,最后一身伤痕,功败垂成。
因为对方没有失误和错误,你不一定能够获胜,即使获胜也是惨胜。这个时候不做也比乱做强,就像在投资里面,没有机会就空仓,也比每天到处碰壁来得更好。
孙武先生的意思就是平时可以磨刀,提高自己的实力,然后等待对手出错,如果对手也是坚固防守磨刀霍霍,你就不要出击。
这像不像投资时候,没有机会就多读书多运动,养好身体,等待机会呢?你无法控制对手何时出错,只需要做好自己就好。
因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一乱动,可能本钱就会受到损害。
在投资里面,很多人会误以为每天都要忙活才是勤奋,才是真的投资,所以每天必盯盘,必买卖。
最后一身疲惫,自己的综合实力也没增加,精气神还损耗了。其实,就和战争一样,要懂得韬光养晦,提高自己,以待天时,要用大的格局去看待投资,不要计较每一天的得失。
现在不是经常有人说么,在行情不好的时候,空仓能跑赢80%的人,理论上就是这个意思。
诸葛亮在晚年的时候,明显过于着急,所以在三国里很多人读到后期,觉得诸葛亮并没有那么神了,反而司马懿最后成为了大赢家。
就是因为诸葛亮在蜀国疲敝的时候,还总是北伐,最后殚精竭虑,纯纯给累死了。
而司马懿是真的能熬,诸葛亮不是他给打败的,反而是被他给熬死了,这就是个正面例子,没有机会我就等呗,锻炼身体,养好精气神。在资本市场里,很多机会都是等出来的,等市场失误,等卖家失误,等潮起潮落,没有耐心的投资者,其实是吃了很大的亏。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孙武先生的意思是,如果善于防守的人,要隐藏好自己,不断积累韬光养晦。
而善于进攻的人,要有雷霆之势,最好对方意志崩溃直接投降,所谓的保全,不仅是自己的实力,还有对方的资源,这和上文的意思相得益彰。
所谓的九天之上,就是一种降维打击,让对手毫无反抗的机会,一击必胜,就像商业里电商对于传统商业的冲击一样,对方只能被分走蛋糕,根本没有其他办法。
其实,这个过程不一定是静态的,还有可能是动态的,就是对方发现我方比他弱,然后主动进攻,按照孙子兵法的思维,我们就是避开,不打就好了。
但是看过游击战里的智慧,就明白伟人也是结合了孙子兵法,进行了实际的灵活运用。
那就是在整体的局势下,我们处于劣势,然后我们就避而不战,但是当对方落单了,我们就各个击破。集中优势兵力,个个歼灭敌人。
在动态的过程中,对方的大军不可能一直抱团,只要走单,我们就有局部优势,这也是对方失误的一种,抓住机会就能创造胜利。
这一篇,主要讲的有三点:
1、不断积累和提高自己,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2、持续关注对手,抓住对方的失误。
3、学会等待。
《兵势篇》本篇主要是在战争之中,如何通过兵力的部署与调动,从而形成优势,要根据战场形势变化灵活应变。和前一篇结合起来,就是形势的重要性。
在这篇里,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就是:“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孙武先生的目标,总是以最小的代价,获得胜利,所以必须在该隐藏时候耐得住心思,该动的时候兵贵神速,而且最好是出奇制胜。
而此文中,奇以变通,而变化就是出奇的根本,孙武先生举了一个例子: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
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
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 。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声音不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然而这五个音阶的组合变化,却能演奏出听不完的音乐;
颜色不过青、黄、赤、白、黑五种基本色,但这五种颜色的调和变化,却能产生看不完的色彩;
味道不过酸、甜、苦、辣、咸五种基本味,但这五种味道的组合变化,却能调制出尝不尽的美味。
战势也不过奇、正两种,但奇、正的变化却是无穷无尽的。
奇正之间相互转化,就像圆环旋转一样没有终止,又有谁能穷尽它呢!
所以,任何变化都是可能的,而且是无穷的,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本质,在竞争之中,任何一种因素都可能影响结果。
如果结果对自己有不利,千万要防微杜渐,避免一些可能影响结果的事情出现。
如果自己深陷困局,要善于从多方面考虑,给自己找一条出路。
今年带着孩子去了一趟大同,去了云冈石窟,大同古城还有大同博物馆。
而在博物馆里有一个壁画,讲的是刘邦的白登之围,白登就在今天大同市东北方。当时,孩子指着这个壁画,还跟我们讲了很多他知道的细节,其实这个白登之围,就是一个奇招。
冒顿单于以四十万精骑将刘邦围困于白登山,汉军内外联络中断,无法相救。汉军被围七天后,粮食即将耗尽,饥寒交迫,形势危急。
这时陈平献出一计,他让画家画了一名美女,连夜派人从小道将美女图送给单于的后妃阏氏,并附送金银珠宝,最后耳边风起了奇效,刘邦得以脱困。其实,出奇未必要制胜,还可以脱险。
一些言辞,一些珠宝,一位女人的画像,就挽救了刘邦和无数将士,这绝对是符合孙子兵法的智谋。
以最小的代价,解决最大的问题,而且这种办法还是绝处逢生,没有太多更好选择的情况下。
本篇主要的辩证,就是奇和正,以正合,以奇胜。
在众说纷纭的解读里,我认为孙膑的理解最为准确。有的人分不清楚孙膑和孙武的关系,在《史记》中记载:“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今属山东菏泽鄄城北)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
《孙膑兵法》里对于奇正有着自己的理解:“形以应形,正也。无形而制形,奇也。”
孙膑真的是大才,此番一解释,就豁然开朗,说白了,“正”就是咱们明着来,就像打篮球比赛,场上咱们见高低。
而“奇”就是,前一天派人给对方篮球运动员下泻药,不是常规手段。
当然,不是所有的“奇”都是阴招,我只是举一个例子抛砖引玉,围魏救赵也是奇招之一,大家可以细品。
不过,在兵法里,“形”有专门的意思,就像上一篇《军形篇》里的“形”一样。
在这个场景下,奇和正,说白了就是正面消耗和对战则为正,用战场以外的招数就是奇。刘邦以正合是打不过冒顿单于了,所以用的就是无形的奇。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这种招数比比皆是,解决不了正面要求,那么就出奇制胜解决提出要求的人即可。
比如很多人男女之前被婚房制约了,买不了房就别结婚,以正合就是攒钱借钱凑钱买房,最后负债累累,即使结婚了生活质量也差。
前提如果你是真的想给对方一个幸福的家庭,真诚相待,两个人也有感情,只是被房子的鸿沟给阻隔了,或者被丈母娘的态度给阻拦了,直接怀个宝宝,这就是奇。
我们生活中,如果都是以正合,那么普通人的机会就更少了,因为没有多少人具备正合的实力,都需要些奇思妙想,才能制胜。
“形”和“势”,前者是外在的呈现,后者是内在的潜能。
举一个例子,一个人手里有500万,这就是他的形,另一个人手里有50万,这就是另一个人的形。
如果只以形去判断,那么这两个人就是前者胜利,但是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势”。
“势”更像是两个人的潜能,如果一个庸才拿着500万,一个奇才拿着50万,多年以后还不一定谁更富有。
在兵法里,形更体现的是兵将的多寡,在于数量。
而势则体现的是兵将的精良,在于质量。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就是体现了势的重要,这种势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大家可以理解为决心、素质、士气等等。
破釜沉舟,势头就足。粮草齐备,势头就猛。
几万士兵跟着将军打仗,如果这个带兵的是个足智多谋的人,兵士就士气高昂,势足。
如果带兵的是个草包,大家都知道,兵士都会无精打采,势衰。
所以,作为排兵布阵,除了要有明面的优势,造势也很重要,这样会给己方足够的信心。
看看造势这个词,我觉得它就出自孙子兵法的智慧,因为有势了,所以就赢面大。
男女相亲,谈生意见客户,租一个豪车,就是造势的过程,增加自己的赢面。
再打个比喻,同样是相亲,一个男的长相一般,另一个帅气,但是帅气的人空手而来,长相一般的人就带了一束鲜花。
这个就是,出奇,制胜与否不一定,反正奇是出了,胜不胜不好说,如果不出这个奇,更胜不了了。
而同样是这个长得一般的男的,另一个帅气,帅气的人骑自行车来的,而长得一般的租了个直升飞机带女孩子上天游玩。
这个就是,造势,有什么区别呢?出奇的成本是极少的,而造势则可大可小,而且出奇更多的是一个招数,而造势真的会给当事人极大的心理优势。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一个有才能的人,应该善于利用所有的势,然后创造属于自己的机会。
古代战争喜欢在山谷中埋伏,以巨石从山顶滚下,这个就是利用了石头的重力势能,孙武在孙子兵法里说:“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然后,这个山谷里再放一把火,借助的又是火势,善于利用各种势的人,为奇才。
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所谓的房价上涨,妖股上行,无非也是借助了情绪,资金,利好等很多势,并非是它们本身的价值。
价值是形,而势也会改变结果和状态。一个军队5万人,另一个军队500人,从形的角度5万人必胜,500人必败,但如果5万人在山谷中,500人在山顶手扶巨石呢?
所以,我们首先要理解势,其次是利用势和创造势,最终还要防备着别人的优势。
《虚实篇》,从形和势,奇和正,大家能看出来孙武先生的阴阳辩证思维,考虑问题都是多角度,正反两方面去看的。
那么,在古代的兵中,最重要要素之一就是:“虚”和“实”。
李世民曾经说过“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孙武十三篇无出虚实。夫用兵,识虚实之势,则无不胜焉。”
这两个字可以代表很多很多,大家一定不要从字面的意思去翻译,要从内心去感受,这里面蕴含的道理,可以体现在很多场景下。
虚,弱势一方,兵力空虚薄弱,孙武先生主张攻击对方薄弱的地方,正式避实就虚。
实,就是兵力强大相关的意思。
但是,我觉得这里可以理解虚实为阴阳,就是一对正反出现的情况。
有序为实,无需为虚。以逸待劳为实,慌忙准备为虚。骁勇善战为实,士气低下为虚。
所以,孙武先生的思想是,尽量避开对方的优势,也就是实的部分,然后攻击对方劣势的地方,也就是虚的部分。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孙武先生的意思是,两军交战,总是先进入战场的一方更加从容,比如可以熟悉地形,修建堡垒等等,而后进入战场的一方,就会显得很疲惫,所以善于作战的人,都是想办法让通过调动,不被对方牵制,甚至使对方疲惫。
大家都看过警匪片吧?一个歹徒绑架了个人质,要对方家属送钱,这个歹徒会不断更换地点,其实就是兵法思维,通过不断地消耗,就能使对方露出马脚,比如家属是不是一个人来的,旁边有没有人埋伏等等。
在孙武先生看来,以逸待劳,保持己方的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曾经说过,即使是相亲,你也尽量做那个稍微早到的那个,因为你以逸待劳,菜单也熟悉了,点菜的时候都能知道哪个性价比好。如果晚来,除了不礼貌,还会显得很狼狈。
在虚实篇中,不仅要避实就虚攻击对方,也要懂得隐藏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迷惑对方。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
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所以,在虚实之间,很多事情都要注意,总体来说就是不要和对方硬碰硬,同时以最有利自己的角度去展示,最终以最小的代价取胜,方法就是:“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
我思考下来,就三个字比较中重要,那就是:主动权。通过自己的方法,将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主动权创造的方法有无穷无尽,但是核心就是必须占据主动权,还要摆脱被对方的控制。
比如男女双方恋爱里,有一个词叫做PUA,说白了一旦陷入这个循环,被控制的人必败,因为被对方稳稳拿捏了。
而刚刚所说的,见客户,先到饭店,也是主动权的一种,既可以做到熟悉地形,也可以做到对于菜品的心里有数。
当然,这只是在生活中的一种牛刀小试,孙子兵法毕竟是在战场上的智慧,战场毕竟要对抗,要消耗,所以更多的是敌我双方的概念。
虚实篇的核心本质就是自己占据主动权,而主动权在战场上就是两点:以多打少,以强打弱。
之前所有的拉扯,都是为了形成这种局面,最终得以胜利。但是这些都不是教条刻板的,因为你在用计谋,对方也在用,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去判断和分析。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人和人之间的事情,就是有很多不确定性,所以才能称之为较量,不要认为只有自己是最厉害的,要懂得观察和判断,甚至可能会预判到对方的预判,这才能称之为用兵如神。
《军争篇》如果之前的内容,都成为备战层面,战术层面,那么从本篇开始就转到了战斗层面的一些智慧了。
在战役层面,更多的是棋盘推演,而战斗层面,就会有很多具体的问题。当年的马谡失街亭,从战役上应当道扎营,马谡也是认可诸葛亮的计谋,但是街亭旁边有个小山包,马谡一眼就相中了,可见就这就是战斗层面的不确定性。
而诸葛亮也只是在地图上分析,他肯定无法预料某个地方有个山包,有个地方有个小树林,因为在他看来,这些不影响大局。
可是,马谡认真了,就是这种不确定性,特别影响战斗的结果。
运动员在比赛场也是如此,教练只能在战术层面布局,但是现实比赛中,哪个运动员突然抽筋了,哪个球迷突然闯进来了,这些不确定的因素是无法判断的,但是这种因素会影响球员心态,甚至直接丢失比分。
所以,这就是体育运动的不确定性,也是战斗的不确定性。
在火烧上方谷的时候,诸葛亮算尽了一切,誓要将司马懿一家诛杀,葬身火海,但是一片乌云飘过天降大雨,司马懿逃过一劫。
就像刚才说的,从势的角度来说,只要司马懿逃了,那么接下来司马懿的势就会比诸葛亮更足了,诸葛亮会更无奈,这都杀不了,难道是天意?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在战场战斗的层面,就是瞬息万变争分夺秒,能够尽量把不利的因素,变成有利的因素。
比如在足球里面,大家经常会看到有的球队全场都压着对方打,结果最后被对方一个反击,进球了,因为对方压上来,后防线势必空虚,这就是机会。
而方法,孙武先生也提到了: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同样是在足球领域,经常看到球员之间慢慢传球,然后突然一个直塞前插,形成射门机会,就是其疾如风,在战场上主打一个麻痹对手,出其不意。
在战斗之中,有一个说法是穷寇莫追,孙武先生在此篇中有八戒,就是八种情况下要小心,不能轻举妄动,甚至不能出击。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大致意思如下:不要仰攻占据高地的敌人,不要正面迎击背靠高山的敌人,不要轻率地追击假装败逃的敌人,不要进攻士气旺盛、战斗力强的敌人,不要贪恋敌人的诱饵部队,不要去阻击正在撤退的敌军,包围敌人时要留下缺口,对于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逼迫,这些都是用兵的基本原则。
孙武先生最核心的思想,就是不败,一旦发现苗头不对,即使不出战,也不乱出战,因为不战则不输,不输就行了,盲目出战,处于劣势,就很容易败。
从上面所看,就是地方具备有利地形,不要轻举妄动,敌方诱敌深入,不要轻举妄动。
敌方士气旺盛,不要轻举妄动,地方破釜沉舟,不要轻举妄动。
在战斗层面,会有很多不确定性,这需要运气和随机性,是最不好估量的点,就像拳击比赛,有的人一上来就被对手打中太阳穴,结束了战斗,如果重来十次,可能也不是这个结果,但是没办法,就是有凑巧的小概率出现。
我曾经分享过一个经验,那就是主动上门的都一律拒绝,其实从孙子兵法里也能找到依据,就像诱敌深入一样对方以逸待劳,吃亏的肯定是你。
如果一个人敲你的门推销东西,那肯定有一大堆话术和应对准备好了,相当于你进入了他的优势区域。
当然,如果不喜欢也不要对其无礼,因为对方可能生气破釜沉舟,就是你别上当,也别把对方逼急了,因为他狗急跳墙吃亏的还是自己,这就是战斗层面的度。
《九变篇》此篇的核心,突出一个“变”字,这里“九”就像飞流直下三千尺里的“三千尺”一样,是一个虚数,表示多和无穷的意思。
在孙武先生的思想里,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利与害,正与邪。而在战场上,有无穷多的事情,而这些都是可以转变的,尽量转变成有利于我方的优势。
性格暴躁,如果在战场上就是优势,如果在团队氛围种,那就是劣势。
所以张飞就是在战场外,被自己的手下给杀害了。无论是哪一种品质和性格,都可能会被敌方所利用,最后导致战斗失败。
孙武先生都是从战争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所以任何性格都会影响战局,不一定好的性格就好,善良的就好,因为都能被对方所利用。
周瑜的气量,被诸葛亮利用,最终三气周瑜,一命呜呼。关羽的孤傲,最终导致败走麦城。
张飞的暴躁,最后逼迫手下动手,也是身首异处。
每个人都有性格,但是每一个性格都会被对方利用,无论好坏。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
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大概意思是:将领有五种致命的弱点:
一是有勇无谋、只知死拼,就可能被敌诱杀;
二是临阵畏怯、贪生怕死,就可能被俘;
三是急躁易怒、一触即跳,就可能受敌凌辱而妄动;
四是过分廉洁、好名重节,就可能被流言中伤而落入陷阱;
五是过度溺爱民众,就可能被烦扰而陷入困境。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
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
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
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
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
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间者,反报也。”
本篇认为,有五种间,分别是:
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
给大家解释下,
因间,就是对方的普通人,这些人隐在人群之中,成本很低,但是可以有很好的效果。
内间,就是对方的一些重要位置的人,作为己方的内应。
反间,就是敌方的人,被我方收买了。
死间,就是非常危险的一些角色,抱着视死如归的心态。
生间,就是不仅要去获取信息,还要活着回来。
“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
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
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自古以来,都有用间的传统,这是非常重要的用兵之道,影响非常重大。
《孙子兵法》不仅告诉大家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且还告诉了如何去做,是非常典型的道术结核的经典。
我认为,孙武先生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尽量不打。
一般实力差不多,只要打,就没有赢家,所以打之前要非常权衡利弊。
看似是一本兵法,但是全书十三篇,绝大多数篇幅,都是言明:打的风险,打的代价,打的影响。
所以,不打,就不会输,也就不会败,如果要打,也必须找软柿子捏,要兵贵神速,要用谋略,要“趁人之危”,绝不能以卵击石,以让自己利于不败之地。
当然,通篇下来,绝不是只有简单的打与不打这么简单,这只是结果,功课是很多的,比如知己知彼,看似只有四个字,需要投入的精力和研究则是非常之多。
《孙子兵法》阐述的是保全自己为先的智慧,而且要时刻保持对于敌我双方信息的掌握,一定以最小的代价去谋取最大的利益,刀兵相见是最后的一条路,没有必要尽量不发生任何冲突。
其实,我们生活中,很多场景,都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很多人都是因为一时冲动,最终丧失了理智,说了不该说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儿,最后覆水难收。
读懂孙子兵法的人,思维和行动上,一定是静若处子,动若脱兔,情绪非常稳定,不会和别人发生无意义的争论和冲突,但是如果真的要去竞争,必定是以自身影响最小的代价。
全程要保持头脑清晰,这也符合《易经》里潜龙勿用到飞龙在天的变化。
《孙子兵法》的智慧是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思考,沉淀积累,然后付诸行动,在于每个细节上自己的处理和心态,让它的智慧渗透到自己的下意识之中,把上兵伐谋,百战不殆的思维付诸在行动中。
这篇长文近三万字,能够读完的老读者也是缘分,大家都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然后实践孙武先生的智慧。
注意,一定要让自己知己知彼,只要是情况不明,就尽量不要冲动,绝大多数时候,不败就能赢过大多数人。
这些年,我也是因为这些智慧,改变了很多,从做人做事的方式,到对于规律的思考,关于取舍,关于得失,关于和周围人和事的相处。
还是那句话,你要相信,然后思考理解,最后付诸行动,且不动摇。
最后,感谢各位老读者的一路陪伴,这三万字就像是自己的心里话,分享记录于此,希望大家能够在传统文化的智慧里汲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