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新人如何快速适应职场,脱颖而出?
原创主任 通透的职场人生
前言
今天是9月2号,又到了一年一度入职季,很多人即将入职或者已经入职,对于职场,尤其是体制内的职场还是比较迷范的,对于自己怎么定位,怎么表现还不是特别清楚。
作为我个人来讲,看着单位每年迎来很多新的面孔,一次又一次的刷新年龄的记录,今年新进来单位的最年轻的已经有02、03年出生的年轻人了,也就是二十一二岁。看到他们我也想到自己刚刚进入体制内时候的情景。
我的很多文章起的标题都是体制内怎么样,其实所有的内容都适用于体制外,因为中国社会其实就是一个大的体制,另外越大的企业越接近于体制内,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生活在体制当中,体制内的规则其实在民营企业甚至外企都是存在的,更不用说我们学校,医院、国企,公务员跟事业单位里。
在读者的咨询过程中,很多刚出学校门或者刚毕业5年以内的年轻人,对职场规则不是很熟悉,到处踩坑,初入职场,工作给他(她)带来了很多焦虑和烦恼。
领导天天让我打杂,也没啥重要的工作让我做怎么办?
该怎么和领导相处?该怎么和同事相处?
看到我是新人,天天被别人使唤,老油条欺负我怎么办?
把脏活累活都推我干?该怎么办?
我的领导边缘化我、打压我怎么办?没留下好的第一印象怎么办?
新人进入单位了该怎么表现?该怎么抓住关键机会?该怎么拒绝别人?
等等总之一大堆的问题
其实这些问题都源于对职场规则的不熟悉,毫不夸张的说,读完本文会让你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可以使你少踩90%以上的坑,打开你的思路,助力你快速适应职场,脱颖而出。
(全文共9000余字,纯干货)
一、首先是杀死你的学生思维
从学校到职场,意味着身份的转变,生活方式的转变。而很多人的脑子里还是装着上学时候的那一套,这就是典型的学生思维。
我们看事物一定要学会一个思维,既看它好的一方面又看它坏的一方面,然后自己要做一个比较。千万不能简单“非黑即白”“非此即彼”。因为这个世界是灰色的,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
你在别人眼里是好人还是坏人,取决于站的角度。如果做一件事情让别人得到了利益,别人就认为你是好人了。但是你做这件事情如果损害了另外一些人的利益,对他们来说你就是坏人了,所以有一句话说得好,小孩子才分好与坏、对与错,成年人的世界只谈利与弊。
所以有一句在这里,对不完全对,错不完全错,对中有错,错中有对,接受了这个观点,你就是个聪明人。
比方讲,微信上有人向我付费咨询,能力和关系谁重要,这个就体现出来在他的思维当中,一定要在二者当中要选一个。
事实上你一个人的升迁也好,一个人的进步也好,能力重不重要?当然重要。自己没能力,烂泥糊不上墙,搞什么都搞砸了,正常的领导他肯定不敢用你。
你能说能力比关系更重要吗?有能力没关系得不到提拔的人比比皆是。
但是你说关系就一定比能力更重要,也不一定。光有关系,领导身边的秘书得不到提拔的,很多,领导的亲戚,领导的小孩,混得很一般的也很多。
所以说最典型的一个单一评价思维,就说一定要在两者当中取一个或者是三者当中取一个。
再比方讲,很多人面临着到哪边哪边,比如说他原来是在乡镇,现在借调到县委XX部去。这个东西它是好还是坏,让我帮忙分析。
我说你这种东西都要边走边看,因为事情随时在变化。你乡镇待下去没前途,去县委XX部去锻炼,肯定是对你的能力,或者其他东西肯定是好的。
但是如果你去了,X部你留不下来,甚至说一耽误几年还要回乡镇,这就会变成你工作中的一个阻碍,会阻碍你的进步,因为两头不靠,借调时间长了肯定是坏事。
所以说一件事情,我们看的时候一定要学会一个思维,既看它好的一方面又看它坏的一方面,然后自己要做一个比较。千万不能简单“非黑即白非此即彼”。
我们说学生时代,我们只需要做一件事情就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那就是学习成绩好。
学生时代你不需要考虑怎么样去搞人际关系,你不用去想怎么样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你可以性格内向一点,这可能是一个很大的优点,因为这样可以让你静下心来学习,你可以有点清高,只要你学习成绩比别人好。
所以只要有学习好这么一个优点,你就是一个好学生,你就能够得到所有的鲜花和掌声。
所以我们说学生时代的评价方式和衡量标准都是非常单一的。
但是到了体制内,体制内的晋升提拔,各有各的方法,各有各的招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有的人是做事能力比较强,得到领导的赏识,有的人是因为有很强的背景得到提拔,有的人是左右逢源,会搞人际关系。
有的人是会琢磨领导的心事,会替领导办事,甚至是办领导的私事。
很多人到了体制内还是固守一个标准的,就是认为拼命工作才是对的。
就像我们在学生时代一样,考个好成绩就是对的。其他所有的方式都是错误的,看不起别人通过搞关系、送礼、替领导办事来获得提拔。
很多人说搞人际关系都是歪门邪道,可是实际情况是怎样的?
我举个例子,我们有些人总是加班加点到深夜,你认为领导他看得见?大多数情况下领导是看不见的,因为一个单位有几十号上百号人,领导为什么来关注你?
就算是领导看见了,大多数领导也不会认为你很敬业,他们会认为你加班加点是应该的。因为这本身就是你的工作,你完不成就应该加班。
甚至还有领导认为这是你工作效率低,工作能力差,怎么这么点工作白天都干不完,还要加班加点,即使他们为了鼓励你工作的积极性,可能在嘴巴上会说一句,小张这么晚还没回去,辛苦了。说完之后他们该干嘛干嘛,并不会认为说你有多么的劳苦功高。因为加不加班对于他们来说其实并不重要。
所以一定要抓住每一次机会,比如向大领导汇报工作的机会、在上级借调帮忙的机会、单位业务竞赛的机会,甚至是主持单位晚会、表演节目的机会,都有可能成为改变职场轨迹的转折点,有的人不屑于这样的机会,也不想付出努力,看到别人得到回报又喜欢说风凉话,只等着“天上掉馅饼”是不可能的。
体制内就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比赛,比如说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什么技能大比武、征文比赛、辩论赛,还有当然还有一些是体育类的比赛,比如说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等,这些比赛就基本上每一年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比赛,有一些是自已单位内部举办的,就自己单位内部组织,还有一些就是区里面、市里面、省里面,包括系统内举办的,
比如说你是公安系统的,可能全省的公安系统会进行比赛,你是海关的,那么可能海关总署会举办一些比赛,然后各个地方的海关进行内部的选拨,把这个种子选手选拔出来以后,再去海关总署去参加决赛。
其实普通人想到演讲比赛,什么技能比武这样的机会,他想到的就是好麻烦,都是形式主义,但是聪明的人遇到有这样的机会,他想到的是这是露脸的机会,他想到的是这是展示自己的机会,他想到的是这是脱颖而出的机会。而且这些比赛的机会都是代表单位去的,甚至是代表你所在的区,你所在的县,你所在的市,去比赛的,在这些比赛当中露脸的机会就不一样了,你得了第一名,你得了一等奖,整个单位都知道你了,甚至整个系统都知道你了。
比如说你在组织系统、公安系统、纪检系统,可能有好几百人、上千人都因为这个比赛知道了你,了解了你,有的单位还会搞公众号,把这个比赛选手比赛的视频、照片、信息发上去,多威风,是不是你一下子就出名了,你的存在感就不一样了,之前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你的名字,更不用说知道你的能力了,
当然了,我必须跟大家说清楚,不是说你演讲比赛拿了第一名,业务竞赛拿了第一名,领导就一定会提拔你,没有这么必然的联系,对于普通人看到机会要像饿狼一样,要有这种嗜血的敏感性对待机会,
主任认为凡是这种代表单位去市里面,去省里面,去整个系统比赛的机会,单位的一把手都会非常重视,因为领导都是要面子的,他都是要政绩的,比赛的选手代表的就是你所在单位的水平,也就是说如果你不行,就代表你所在的单位不行。
作为年轻人,尤其是作为有任途追求,想进步的年轻人,体制内的各种比赛,绝对是你刷存在感露脸的非常好的机会,所以对于这种机会一定要认真的去准备,认真的去争取,认真的去表现。
写在最后:
想要快速适应职场,脱颖而出,一要杀死你的学生思维,二是开局定终身,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三是让自己保持一个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动学习,四是避免高开低走,保存实力,五是要学会正确的打杂,六是学会抓住关键的机会。
希望以上六点对您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