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跃迁之三,不同层级的跃迁指南
原创万叔创始人笔记
大家好,我是创始人万叔。
先介绍一下阶级跃迁,这个选题的内容:
这次的系列文章,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什么要跃迁?因为非线性增长才是世界的本质。
第二部分,包含被删的文章《阶级论》升级版,详细分析阶级,除了钱以外,还有什么可以描述阶级。
第三部分,不同阶级之间,是怎么焊死大门的,如果要经历惊险一跃,需要做什么准备?
第四部分,梳理你的出身,你的期望,你应该达到的高度,和具体的路径。
第二部分发完以后,有个跟我年龄差不多,10亿级别资产的朋友,跟我微信语音了半个多小时。
十亿说,万叔,你前面的东西,理论很好,但是太虚了。
我跟他解释说,一个人,知行合一的步骤,是这样的。
先被天雷劈中,觉察到世界上居然有这种活法,然后系统的提升认知,再然后去践行,提升胜率。
十亿说,这是你的逻辑,也可能是你们咨询的逻辑。
但大部分人不是你这种学习模式。
多数人,是先看别人的结果。
结果好,就去模仿去学,在模仿和实践中不断总结,形成自己的打法、方法论。
你面对的人群,职场人士、企业家、高管、创业者。
除非你说了,这个就是课程,教你认知,搭建知识体系的课程。
否则,大部分人,还是喜欢听案例,听故事,讲那些刀刀见血的,具体的,活生生的人和事。
这哥们,也是白手起家,在深圳做外贸,找到了风口,一波做大做强,成就了今天。
万叔仔细想了想,也有道理。
所以,就废掉已经写好的4000多字文章,推倒重来,重新梳理一下后面的思路,不讲那些概念、方法、理论。
以案例拆解的思路,讲讲跃迁的准备和典型层级。
原来的文章,就作为完结以后得附件,大家可以接着看。
我拆解两个人。
一个是新东方的老板俞敏洪,一个是我服务的客户。
不讲太多的理论,直接拆解,看懂这篇文章,让你知道两件事。
第一,你现在,具体处于哪个层级。
第二,你这个层级,哪些是你的核心跃迁的准备,哪些不是。
对了,买本篇文章的,前两篇文章也是可以看的。建议按顺序阅读,效果更佳。
以下是正文。
普通人努力的天花板,有这么几个。
一个是顺势而为的雷军,一个是单点突破的傅盛,一个是一生波折终有好报的俞敏洪。
什么叫普通人的天花板呢?
就是这几个家伙,换个时代,换个背景,换个行业,只要还是这几个人,基本都可以达到,那个时代的这个等级的成就。
不像马云、马化腾、张一鸣,这些互联网大咖,他们的成功几乎是不可复制的。
今天第一个拆解的就是俞敏洪。
他的职业生涯,从创立新东方开始,经历了三个层级的变化。
第一层级:产品人。1993年,俞敏洪创立了新东方学校,这是中国第一家提供TOEFL和GRE培训的民营教育机构。
在这个层级,俞敏洪怎么打造自己核心能力?
就是死磕托福考试,通过各种手段,把应试能力做到最强,做到有口皆碑。做到火出圈。
第二层级:企业家。新东方的成功,使俞敏洪从一个创业者成长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
最典型的,就是他拉了王强和徐小平两个,读书的时候比他更加优秀的人。
2006年,新东方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在海外上市的教育机构。
俞敏洪在这个层级,展现出他作为企业家的领导力,多重借力,才有了新东方的强大。
第三层级:投资人。不再全部靠自己去拼搏,而是从新东方,孵化出了东方甄选,打造董宇辉他们一拨人,成为新东方在下一个时代的入场券。
使得教培行业被锤以后,新东方依然可以体面的,换一种思路延续下去。
这种体面马化腾在从全面抄袭,到引入刘炽平开始孵化半个互联网以后,成功转变。
在腾讯凭借微信,拿到本时代的移动互联网船票以后,就坐实了。
一件事爆发,从浅到深,我们可以分析至少三个层次。
最上面是看得见的部分,是故事、结果、公告。
下一层是资源、策略、决策,也是我们可以学的地方。
再深一层是逻辑,就是抽象出来的方法、原则。
很多人对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家的理解,聊到故事这一层,就结束了。
但我们要听的,不是故事和冰山上面的结果。
我们要研究,俞敏洪阶级跃迁的背后,有什么样的策略、哪些关键资源,在支撑着他。
这些才是我们可以学习、可以准备的点。
第一个层级,俞敏洪的破局策略是抓住趋势,打造核心产品。
毕竟北大的工资不高,限制还挺多。愿意走出这个围城,自己开创一番事业,是他的惊险一跃。
这个时候,俞敏洪踏上的风口是,随着WTO和奥运会的敲定,中国人走出国门,对外语培训的需求与日俱增。
而他并不是泛泛的谈提升英语水平,而是抓住了当时的刚需——TOEFL和GRE,也就是想出国深造留学的那一批人。
这也和他在北大教书的经历有关,如果不是这个经历,可能都看不见这个需求。
所以,抓住一个趋势,找到核心问题,全力以赴的去钻研,单点突破,制造影响力。
俞敏洪之前是不是一个北大的好老师?不得而知。
但他看到了托福GRE的风口,就死死的抓住。
这是付费文章,我讲点真实的。
-当时中国从来没有过托福培训班,怎么能针对性的提分,涨分?
要针对性的了解托福。
-怎么能更好更准的了解托福考试?
直接对照原题进行分析。
-托福真题不外泄,怎么对照原题进行分析?
到这里,你就懂了。
在你还在讨论俞敏洪当时的做法,道德不道德,合理不合法的时候,人家已经做出成绩,单点突破了。
普通人,最缺的是什么?是机会。
比如我反复说的,短视频大潮来了,你还在纠结要用什么灯光、什么手机,怎么选题,怎么解决技术问题。
这大概率不是你的机会。
草莽的起盘,从来都是混着泥浆和血水,大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然后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冲出来的。
发现一个趋势,就要像狗咬骨头、饿虎扑食、飞蛾扑火一样,奋不顾身的扑上去。
做到极致,吓住所有想上来试一试的,让竞争者成为你看台上的观众。
所以,你明白了,中国14亿人,为什么净资产到千万的,只有小几百万而已。千分之几的概率。
如果连这点风险都不敢承担,就继续做个普通人,也挺好。
第二个层级,从新东方找回王强、徐小平,到2006年上市,俞敏洪的策略是依靠系统杠杆。
这个层级,就是从一个产品经理,蜕变成一个企业家的过程。
第一层级需要的是个人极致的努力。
第二层级需要的是系统的力量。
你去看新东方的第二层级,拉着这面大旗,汇集了各类英语培训的高人,一起经营新东方。
这里面会不会有问题?会不会有矛盾?会不会出现品牌影响?
当然会。
但是你要问问你赚的是什么钱。
你的格局的天花板在哪里?
跟大多数人一样,刚开始俞敏洪的格局也在,中央收税、各地分封的模式下,从各地新东方学校抽成。
但这就是新东方,名气大于交付能力后的最优解。
你如果自己培养人才,然后慢慢扩散,可能趋势的风口就过了,新东方面临的会是群雄并起,诸侯割据的局面。
但这也埋下了矛盾的种子。
到了后来,3个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俞敏洪请来和君咨询公司的总经理,我师父王明夫来解决问题。
王明夫拍板,发展的问题,发展中解决,俞敏洪一边坚守北京新东方这个样板间,
一边听了王明夫的,靠资本的力量寻求更大的发展来破局。
确立了从纠结利润、分红,中央和地方的博弈,到一切向资本市场看齐,各地方谋求资本估值最大化的战略。
从此一套目标平天下,新东方上市后一年多百亿估值,妥妥的教育第一股。
这次的破局点,不再是俞敏洪自身的能力、产品,而是借用品牌的杠杆、团队的杠杆、人才的杠杆、资本的杠杆。
在这几重杠杆的加持之下,从产品游戏变成了资本游戏。
俞敏洪也完成了,从一个一年几千万小老板,到百亿市值行业第一的老板的蜕变。
第三个层级,是俞敏洪对时代、趋势的理解。
2019年的时候,新东方在线在香港上市,当时的新东方在线还是服务于新东方教育集团的一个在线教育板块。
但2021年,新东方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打击。
遇到疫情叠加双减,无数的老板破产清算,以及欠发员工工资、在网上卖惨求支持的。
冬天来了,劣质的企业破产,人才、资源的释放,本身就是天理循环。
但俞敏洪可能早有察觉,体面的关停了新东方所有学校,补完老师的赔偿、课时费、支出200多亿,捐赠了所有课桌椅。
怎么办?也涌进了直播带货行业。
之前有文章写过,如果你是从低势能行业,转向高势能行业,那么过去的失败,就都还有希望。
直播带货,明显是一个比教培大得多的赛道。
在这样大的打击之下,可以坚定选择一个新的赛道,利用旧的能力在新场景中找方向、找趋势。
俞敏洪的商业能量,已经大成,祝福俞敏洪。
看到上面,你好像懂了,俞敏洪各阶段的破局策略。
很多深度的分析、采访,包括我免费文章里,对事件的分析,到这一层也就结束了。
但对我们S级文章的交付而言,还不够。
我还要把每个层级跨越的核心目标,以及重点、难点,都掰开揉碎的告诉你。
你收藏好,常看常新。
当成一个自我对照衡量的指标,实现我开头跟你说的两个目标。
第一个层级,是从一无所有,到实现工具价值。
我在文章《人的价值有五个层次,张艺谋只给你讲了第一层》里面写了关于价值的几个层次。
只要你不是资源所有者,你的开局,往往都是从工具价值开始的。
通过实现工具价值,获取谋生手段,积累自身的能量,必经阶段。
这个层级最难跨过的,一是实力有限,不钻研不进取,无法出圈。
二是过早寻求结果,宁愿去差一点,但是安稳、平顺的环境,而不去拥抱洪荒的、未知的趋势。
这时候你会经历被人占便宜,被公司、领导公开或不公开的压榨。
你会有很多的抱怨和委屈,觉得社会、组织对你不公平。
怎么办?
你所有的委屈、精力、时间,都是在一个想啥的趋势下,向着公司的核心业务、核心部门、解决核心问题的方向去的。
那任何的委屈、吃亏,都算不得什么。
这个结果包括很多,包括你自己收益、稳定的生活、舒适区的工作内容,在这个阶段,都不重要。
所谓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经历、体验、历练,就是这个层级。
第二个层级,是从个人贡献,到组织贡献。
当你实现了工具价值,遇到贵人,让你操盘,开始从个人贡献,成长到组织贡献以后,你要做的,是扩充你的系统力量。
你认识多少人,有多少人能帮你,加入你,和你形成链接,成为利益共同体,就变得极为重要。
你的目标,就从你有多好的产品,多优秀的名头,变成你能驱动多大的杠杆,有多大的组织能力。
这个层级最难跨过的,一是从我来做,变成我驱动别人做。
尤其是专业壁垒高的工作,我自己就经历过,才明白自己做和带人的差别,需要的能力大相径庭。
差不多1年的磨合期,从一个自己干活的高手,变成一个培养人的高手。
二是从交付到链接,驱动组织杠杆、品牌杠杆、渠道杠杆、资本杠杆。
刘强东当年拿融资的时候,也不清楚什么是公司估值,还拿公司的净资产盘点去和徐新谈。
这就是你专注于做事,缺少相关的品牌、渠道、资本、组织能力的表现。
这些都需要人才搭建,没有人能成为全才。
想跨越一个层级,不再钻研到具体的事物中,把时间用于链接资源、打造品牌影响、获得资本认可。
这一关非过不可。
第三个层级,从组织视角,到资源视角。
到了这个层级,就是以认知和价值观驱动,做符合历史趋势,符合商业趋势的大事。
好像转了一圈,又回到趋势上,但完全不一样。
第一个层级看到的趋势,是觉得房价要涨了,就赶紧去买一套房。
第三个层级的趋势,是觉得国运来了,经济周期到了,我要赶紧去买地建房,迎合市场的需求规律。
巴菲特这个老狐狸,看懂了,但是不明说,而是说,天上掉钱的时候,要用大一点的盆来接。
就是这个意思。
这个层级最难跨过的,就是以固有视角,去看待时代趋势。
执着于自身的能力、经验、方法论,不敢再创业、再创新。
傅盛微博里有句话,
过去的经验实际上是未来发展的障碍,要学会更快的清空,重新去下个阵地,获得最大的成长,就是理解了进化本身。
上面的逻辑,基本理解以后,我再跟你拆解,我服务过的一个客户,中华遗嘱库的成长史。
老板原来和你一样,是个年薪几十万的普通律师,经常去国外玩。
有一次,在澳大利亚的律师交流会上,就发现,原来澳洲的遗嘱业务,已经这么成熟了。
回来对比国内,发现国内的遗嘱业务,发展阶段还差了很远很远。
差距就是势能,所以他悉心研究这方面的内容。
2、3年时间,出了几本书,也发了相关领域的不少文章。
成了(号称)国内第一人。
从0开始,在某个领域,打造卓越产品,打造个人影响力,这是第一层级。
第二层级,通过这个第一人的身份,就链接了很多人,尤其是北京的很多退休干部。
其中就有贵人,在几次见面、聊天以后,帮其做了遗嘱服务。
贵人告诉他,要高举高打,要拿下名头。
本身自己没有这个势能,怎么办呢?贵人帮忙摘下了中华遗嘱库这个招牌。
明白吗?每次文章下面留言有人跑偏,我就很痛心。
这是因为有前面的产品、认知势能做支撑,才产生的链接,才会有人愿意和你组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开展业务。
这还不是结束。
拿下招牌以后,一直名头很响,但不赚钱。因为公益属性,不允许商业化。
怎么办呢?我给设计了一个区分开的,商业化的手段。
总结下来就是,三区分、三强化。
区分客户、区分产品、区分服务。
强化遗嘱库的公益属性,强化遗嘱库的品牌认知,强化商业合伙人的利益回报。
同时,也建立合伙人机制,把品牌架构拉大,争取封杀品类,避免未来全国各地的诸侯割据。
最终的方案老板非常满意,几年以后就从公益亏本项目,变成了一个几千万/年的商业项目。
至于第三个层面,目前还没有到。
但是未来如果行业有变动,这家头部企业,一定是能在里面有话语权的。
诸葛亮给刘备的出师表,不也是这么说的。
待天下有变,则……
这种趋势性的增长,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但我相信,不会太差。
这次的文章,不单单是看完、知道、理解,这么简单。
给你一个课后作业。
看完以后,对照一下自己,尝试回答下列问题。
你的学历、工作经历、家庭状况等基本条件,你的起跑线在哪里?
你现在是什么状态?你在哪个层级?(3层级+A6/A7层级思考)
你对你的收入、状态,满意吗?为什么?
你如果想突破现在的层级,以你现在的基础、资源、认知,你最需要做的,3件具体的事情是什么?
下一篇文章之前,我会挑精彩的留言,进行回答、分析、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