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思考20岁:怎样度过“迷茫”的人生黄金期?
今天,将从两个话题出发,提供知识服务。
第一个是,部分高校出现大学生家长群,引发网络热议。
第二个是,铜价持续上涨,一度创历史新高。
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前段时间,大学生家长群引发了不少媒体的讨论。没错,给大学生建的家长群,主要是用来向家长同步学生的考试成绩。
本来,同步成绩这个事再正常不过。但问题是,有的群用着用着,就有点变味儿了。
一些大学生家长群的画风,越来越像小学生家长群。比如,要求学生请假必须家长写假条的。
据说前段时间还有个博士生在网上吐槽,说我都30了,我妈还在家长群里回复收到。
站在老师家长的角度看,这是关心学生的表现。
而回到大学生自己,很多人又多少有点不自在。
但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倒不是家长群本身,而是这背后的那个更本质的问题,应该怎么过好20岁?
毕竟,不管是支持家长群还是反对家长群,大家都是想让20岁过得更好。
这方面的讨论有很多。“二十岁迷茫”现在是个热门话题,在小红书上有6000多篇讨论。
在知乎上,也有一个80多万阅读量的热门问答“20岁的年纪,对未来的迷茫,怎么办?”
英文中还有一个专门的词汇,叫“四分之一人生危机”(Quarter-lifecrisis)或者“青年危机”。
那么,度过这个时期的最佳策略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看看来自心理学家的思考。
美国维吉尼亚大学有位临床心理学家,叫梅格·杰伊,她对一群20到30岁的人,做了长达25年的跟踪研究。就是想看看,什么样的年轻人,长大之后更厉害。
2012年,她还在TED做了一场演讲,题目叫《为什么30岁不是新的20岁》,意思是,20多岁的问题,就该在这个年龄段里解决,毕竟人生不能等到30岁再重来。这次演讲有600多万播放量,是迄今最热门的演讲之一。
最近,她上了一档播客节目,名叫《重新思考》。播客的主理人是作家、组织心理学家亚当·格兰特,也就是去年的畅销书《重新思考》的作者。
梅格在播客里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
过去我们都觉得,20岁是试错的年纪,可以不断地尝试。但是梅格认为,试错是不假,但试错的关键,在于试,而不是错。
换句话说,你最好在20岁的时候,就找到正确的方向。否则就像飞机起飞一样,起点偏了一点,终点就差很多。
这话听着好像有点爹味儿。但是别着急,梅格的观点不是空洞的鸡汤,而是有个理论基础。这个理论叫,黄金圈思维。说的是,人在做事的时候,大脑往往有三层思考。分别是,我正在做什么,我是怎么做的,以及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而真正决定人生差异的,就是这个关于为什么的思考。
按照黄金圈理论,人在思考做什么和怎么做时,动用的是逻辑脑。而人在思考为什么时,是有可能激活大脑中更深层的,关于激情的部分的。
比如,造手机。你看,在这件事上,关于做什么,大家都一样,都是做手机。至于怎么做,那是技术问题。但是,关于为什么做,就体现出境界差异了。有的人是为了赚钱,你再看乔布斯,人家号称是为了改变世界。
这也是黄金圈思维的核心,就是人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为什么,找到自己做一件事的深层动机。这个动机被点燃了,你对一件事就有用不完的能量。
这就好比婚姻,决定幸福的终极因素,不是年龄身高收入这些逻辑层面的数字,而是那个情感层面的心动。这个心动的感觉带来的幸福增益,是其他因素比不了的。
同样,放在事业上,所谓的找到你的为什么,就是找到这个心动的感觉。
而按照梅格的观察,年轻人的优势就在于,他们更容易心动。说白了,就是更容易被点燃。因此她建议,应该趁火种还在的时候,不停地尝试,尽早找到你喜欢的东西,尽早点燃它。这个初始势能一旦爆发出来,可能会持续很久。
梅格跟踪调研过的年轻人里,有一部分人后来很成功。她发现,绝大多数成功的人,都经历过一个被点燃的时刻,而且这个点燃时刻,普遍发生在20岁到30岁之间。
好,前面说的是梅格的观点,具体到行动,她有这么三个建议。
第一,接受问题存在,给自己时间成长。
梅格认为,人一生的心理健康指数是一条J形曲线,从童年到青少年时期,会由高走低,20多岁时会到达“J”的最低点,之后触底反弹。
注意,这里的心理健康指数低,不是说心理不健康,而是,不擅长处理那些负面的心理情绪。
比如,面对失恋、挫折、人际烦恼等等。20岁的年轻人,既没法像小孩子那样转头就忘,也做不到像中年人那样藏在心里。
说白了,关于20岁,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坏消息是,20岁确实有很多问题。
而好消息是,只要你好好度过这个阶段,那么之后的人生,心理健康指数都是上升趋势。
因此,这个时期感觉到迷茫也没关系,可以告诉自己,这都是正常现象。
第二个建议是,在不追求功利目的的前提下,磨炼一门自己喜欢的手艺。
举个例子,前不久,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爱丽丝·门罗刚刚过世。这位传奇作家出版第一部作品的时候是37岁。她的年轻时代是怎么度过的呢?
她20岁就进入婚姻,然后做了很久家庭主妇。但是,她在整个年轻时代一直瞄准着一件事,就是写作,用她自己的话说,她甚至“在怀孕期间发了疯地写作”。
门罗写了很多长篇素材,虽然后来她没有出版一部长篇小说,作品都以短篇为主,但年轻时的积累,也成为她日后获得诺贝尔奖的地基。
说白了,就是我们对手艺这个东西,拿出点价值投资的策略。长期持有,不着急变现。
第三个建议是,停止思考“身份危机”,去给自己积攒“身份资本”。
“身份资本”,是社会学教授詹姆斯·科特提出的理论,它指的是,除了金钱之外,让你成为“你”的资源总和,比如你受过的教育,你解决过的问题,看过的书等等。
二者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简单说,身份危机指向思考,而身份资本指向行动。
假如你在二十多岁时,想不出做哪些事能通向最终的成功,那就忘掉这回事,专注于眼前,去做那些确切地能为你自己增值的事情。
比如,读书。微软的高级工程师熊力曾经说,他当年毕业的时候总结过一个公式,第一份工作的月薪=大学四年买过的技术书籍价格的总和。
再比如,多跟人打交道。在大学时期积累的微弱的信息差,将来走向社会可能就会变成巨大的优势。
最后,借用梅格的一句话,说的是,成年人的生活不是建立在美食、祈祷和恋爱上,而是建立在人物、地点和事情上。
而20岁要做的,就是找到能让自己产生感觉的人物、地点和事件。
再来看今天的第二条。
最近,铜的价格一路飙升。
根据彭博社的报道,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铜期货价格,在5月20日超过了每吨1.1万美元,创下了历史新高。
按照很多人的预测,尽管铜价短期有阶段性的上下波动,但长期看,依然有上涨的可能。
而且最近一段时间,金银铜几乎是同步上涨,这个情况其实并不多见。而在这三者中,黄金的金融属性相对强,金价上涨也许反映了人们的避险情绪。
相比之下,铜价更能反映经济的基本面。因为各行各业几乎都要用到铜,从制造业到房地产,都离不开它。
这也是为什么,有人管铜叫铜博士。说的就是铜像读过经济学博士一样,能反映经济的冷暖。
因此,我们就更有必要关注这一轮的铜价上涨。
当然,上涨的原因很复杂,我们很难穷尽所有因素。但是,有这么几个因素是相对确定的。
第一,是来自原料端,也就是铜矿的波动。
全世界最大的几个铜矿,都在过去一年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卡点。
比如,全世界最大的铜矿之一,智利的拉多米罗·托米奇铜矿,在今年3月发生了矿难,导致矿场停摆,到现在还没恢复。
再比如,非洲的赞比亚,也是重要的铜产国,今年上半年受干旱影响,也降低了产量。
但是,说到这,也引出一个问题。要知道,铜的化学特性,决定了它特别容易回收。
没错,铜是最容易回收的金属之一。
这也是为什么国外经常出现偷铜的新闻。
最彪悍的,还有印尼的偷盗者把船开到海上,去偷海底电缆。
在日本,光2022年发生的电缆偷盗事件就有1万起,2023年,更是增长到了1.6万起。主要就是因为铜太容易回收了。
按照研究人员的估算,直到今天,我们开采的铜也大概只有整个地球的12%。
很多铜其实都在循环利用。你手机上的铜,没准来自别人家拆迁的房子。
而且因为铜能循环利用,按理说,矿端的波动不应该对它产生那么大的影响。
那么,这两年对铜的需求为什么又突然上去了呢?
这就要说到第二个原因,能源转型与AI技术。
没错,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能源转型与AI,都要用到大量的铜。
比如汽车,制造一辆燃油车,大概要用到23公斤铜。而制造一辆混动车,大概用44公斤。
假如是纯电新能源,大概要用80多公斤。也就是,一辆纯电车比一辆燃油车,要多用掉100斤铜。
再比如,光伏面板,每平方米大概要用1到3克铜。注意,这只是一平方米。假如按照发电量计算,1GW的光伏面板,大概要用掉5000吨铜。
再比如,AI,要用到大量的芯片,而造芯片就要用到铜。
比如今年,英伟达新发布的GB200芯片,用的还是铜缆互联技术。未来相当一段时间,铜依然是芯片最关键的材料之一。
根据中泰证券的估算,这些需求加在一起可能会导致,2025年,全球出现15万吨的铜供应缺口。
而前面这些原因叠加在一起,也直接影响了资本的预期。这就撬动了金融层面的因素,让铜的价格进一步上涨。
好,关于铜价的上涨因素,咱们先说到这。
简单说,因为能源转型与AI技术,世界对铜的需求,正在快速从存量模式转向增量模式。技术格局的变化,也带来了资源格局的变化。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说了两个话题。
第一,怎样用好20岁的优势?
根据心理学家梅格的观点,20岁最大的优势,在于这个年纪的人更容易被点燃,更容易爱上一件事。
因此她建议,最好趁20岁的时候,尽早找到这个热爱。试错的目的在于试,而不是错。
第二,铜价为什么上涨?
除了短期的铜矿波动之外,长期看,铜价跟能源转型与AI发展联系在一起。技术的演变,也带来了资源格局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