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成为一个不普通的人?

怎么才能成为一个不普通的人?
原创:U君公众号:赢在8小时之外

每当我听到有人发出“我就想找一份普通的工作、做一个与世无争的普通人”这种言论时,我都觉得很可笑。
因为“做一个普通人”并不是一个很低的标准。
如果你托生在了北欧、德国、澳大利亚,你可以说这种话,因为你的下限很高,即使你不读大学随便找一份普通工作,都能生活得很好。
至少在婚姻、养老、看病、子女教育等方面完全不需要你担心,无论你一个月挣 3000 美金还是 5000 美金,可以全部花光,一分钱都不用留。
但是,如果你托生在了人均资源极其稀缺的印度,还是一个底层家庭的男孩,那你就要做好”奋斗一生”的准备了。

因为将来你的婚姻大事(买车买房给彩礼)你孩子的教育问题(学区房、学费、补课费),你父母的养老和看病问题,都会压在你的肩上。
你想找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每个月拿几千元钱、做一个普通人?你没有资格。
我自己在 25 岁左右就意识到了这一点,那时候我刚刚大学毕业、在一家国企化工厂工作,每个月就三四千元的工资。
我非常清楚,如果我继续守着这份“铁饭碗”,那么等待我的将会是无尽深渊。

因为买车、买房、给彩礼的钱都得我自己去挣,我的父母给不了任何资助,而且他们已经开始伸手向我要钱了。
所以,我就开始修炼自己,从各个维度让自己变得不普通。
没过几年,我的赚钱速度就远超同龄人了,我再也不用忍受普通人的生活了。
那么我是怎么做到的?
我总结,想要变得不普通,一共有5 点可以发力。

1.不要被大众化的标准所裹挟
我上大学的时候,大家奋斗的目标就是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将来进国企(我们班有一半人都进国企了)。
进入了国企之后,大家的奋斗目标就是好好工作、跟领导和同事都搞好关系,前期不要太看重收入。

但是当时我就发现了问题所在,在我们那批新员工里面,有一半是父母给买好了车房,他们的工资可以每个月都花光。
但是我不一样,不仅没有人给我托底,而且每天还要省吃俭用、精打细算的。
大家可以想象,无论在职场还是择偶市场上,我都没有任何竞争力(因为领导只会提拔有背景的员工,不会提拔没背景的穷孩子)。
至于技术、工作能力这些,几乎 100%取决于领导是否重用你。

而领导是否愿意重用你,几乎 100%取决于你是否给领导送礼、你的家里有没有背景。
所以,我知道国企不是我的久留之地,我也不跟同事们聚餐、玩耍(因为我没有资格跟他们拥有相似的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可不是做好本职工作、跟领导处好关系,我的价值观是,我每个月至少要赚3万元人民币以上(当时是 2014年)。
所以,他们在跟领导处关系、跟同事聚餐的时候,我在备考雅思,因为我知道,只有外企的月薪才能到2万元以上。
后来我确实考得还不错,然后也成功跳槽、去了北京发展。

所以,如果你也想变得不普通,不要总是傻乎乎地“融入集体”、按照大多数人的标准做事,你得看你有没有那个资本。
做自媒体也是同理,大多数人做自媒体的价值观是:遵守平台规则,尽量让粉丝满意。
而我不是,我要不断挑战平台规则,把“收益最大化”作为唯一目标,至于会不会得罪一部分粉丝,我根本不在意。
因为我最缺的是钱,而不是大家的满意度。

2.斩断七情六欲
在所有七情六欲里,我觉得只有“开车”这件事可以保留,因为它关乎生命存在的意义,以及雄性能量的发挥。
至于其他的廉价感情,比如孝敬父母,跟同事处好关系,跟老同学保持联系.….这些屁用都没有,只会影响我拔刀的速度。
如果你的父母都是社会竞争的失败者,那么当你确定了自己的目标之后,就少跟他们联系。

因为他们 100%会拖你后腿,而且他们嘴里吐出来的每句话都会降低你的能量场,影响你赚钱的速度。
我自己平时就禁止父母给我打电话、发消息(除非有重大事件)。
其他的烂事我更是不会参与的,比如:今天亲戚结婚明天同学生孩子,后天同事死爸爸.

我认为我自己不是个普通人,我也不跟普通人有任何来往。
只要他是个月薪几干块的上班族,我就不会跟他发生任何交集,因为那样会大大降低我的能量场。
如果你连“廉价感情”这一关都过不了,你还想成事?做梦去吧。

有些人被毒瘤文化洗脑太深,他们信奉的是中庸之道,不要特立独行,不要得罪人,不能目中无人….
但是我就不信邪,我认为这是没有自信的表现,是没有生命力的表现,是浪费宇宙赋予你的原始能量的表现。
我相信我就是个与众不同的人,我对大脑、潜能的开发,是普通人的 10 倍以上。

3.比普通人多一两样技能
我刚刚大学毕业的时候,英语水平在我们班上就是第一名,后来我又考了雅思,而且我已经可以跟外国人自由交流了。
之所以能实现这一点,除了我平时自学、在网上找菲律宾外教之外,还跟我在北京做过一个月的免费导游有关系。
大概是 2014 年夏天,我每天都在北京什刹海、南锣鼓巷这两个地方转悠(外国游客的比例超过10%)。
只要碰到欧美游客,我就跟他们搭讪,可以给他们做免费导游,同时练习我的口语,至少有 30%的老外是欣然接受的(他们特别实在、没有戒备心)。
所以,一个月的时间,我的口语就已经非常流畅了(但是我不敢保证语法、时态、语态这些100%准确)。

而且 2014 年、2015 年又是自媒体刚刚爆发的时代,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B 站、豆瓣这些平台正流行,于是我又开始学习做字幕组。
大概就是把国外的视频搬运过来,然后组织几个人做时间轴、翻译、校对、压制,最后发到微博、B 站等平台,然后积累粉丝、接广告获利。
但是,我从来不会痴迷于某项技术,我发现自媒体的玩法比做翻译、做字幕组这些技术活重要多了,回报率也高多了。
而且,“积累粉丝”“打造自己的 IP 和影响力”是一个难度非常大、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同时调动我们大脑的理性和感性思维。

你让一个清华北大的高材生去运营自媒体,他不一定玩得转,因为自媒体不仅仅关乎智商、技术,文学素养,更重要的是一种手感。
我自己当时已经找到了这种手感,所以,“做自媒体”就是我比同龄人多出来的一项技能,也让我赚到了远超同龄人的收入。
所以你也要思考,你该培养什么技能,才能在同龄人当中脱颖而出?

4.比普通人多一两个消息源
普通人是从哪里获取信息源?书籍、微博、抖音、公众号、免费的微信群、同事之间的闲聊八卦.无非就是这几个渠道。
但是从 10 年前开始,我就比普通人多了好几个获取优质信息来源的渠道,我随便给大家列举 3个:
① 国外的自媒体平台,比如 YouT*be、Twit*er,我关注了很多发达国家的博主和大佬。
要知道,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一定是科技、文化、思维、理念比较先进,我们想要进步,必须要借鉴学习,不能闭门造车。
至于印度的传统文化和国学,跟菲律宾、墨西哥、巴西的传统文化没有本质区别,只能把自己框死在“发展中国家”这个水平。

② 走出去看世界。我从 2015 年左右,就开始在全世界溜达了,上至瑞士,下至潮鲜,我都去过,
异域风情对大脑的冲击是非常大的,会让我思考很多新问题,产生很多神奇的新想法。但是,我
如果不走出去,这些新奇的想法是不会产生的。
另外,在外面我总能碰到脑子特别活泛的人(你懂的),他们对于赚钱、理财、财产安全的理解,比那些没出过门的人要深刻100 倍。

③付费微信群
在过去 10 年里,我在付费微信群这方面的投入超过 10 万元了,而在付费社群获取到的信息,肯定比免费社群里的信息要值钱多了,也更有启发
其实不光是微信群和知识星球,就连知乎、B站、公众号等平台,只要是我觉得非常值的内容都会进行付费购买、订阅。
免费的微信群我全都退了,包括同学群、亲戚群,因为他们只会讨论一些没有营养的垃圾内容。

5.敢于直视自己的欲望
不管是“那方面”的欲望,还是购买奢侈品的欲望,还是行使 quan 力的欲望,你都不要试图通过弱势文化去压制、去阉割。
相反,你要想办法去满足自己的欲望,然后去觉察去反思:我从中收获了什么能量?造成了什么损失?
只有这样做了,你的能量才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不普通的人。
而大多数人都是怎么操作的?他们既想当 biao子,又想立牌坊。
一方面,自己的私欲特别重,另一方面,他们又总想站在道德制高点。
结果就是,自己既没有享受到实际的好处,又没有获得好的名声和群众支持。
举个例子,如果你写文章,没有多少人愿意看,更没有多少人愿意付费,那你要思考,自己的作品是否发自真心?
反正我写的文章、表达的观点都是发自内心的,即使有很多龌龊的、猥琐的想法,我也敢于表达出来,因为“真实”的力量胜过一切美好的修饰。
如果你也走上了创业、自媒体这条赛道,你说的话、写的文字必须要忠于自己的内心,这样大家才能感受到你的力量,才愿意给你钱。
如果你总是藏着掖着,犹抱琵琶半遮面,那么你只会写一些不痛不痒的文字,吸引一批可有可无的读者。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网络收集整理归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产生版权问题,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